15年前,他从陕西老家来到上海求学,第一次知道了“马拉松”这个项目,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默默地走在人生的路上?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默默地走在人生的路上(去照亮更多人的人生)

默默地走在人生的路上

15年前,他从陕西老家来到上海求学,第一次知道了“马拉松”这个项目。

15年里,他完成了上海外环130公里、上海郊环200公里的环跑,用脚步丈量魔都;

15年里,他绕着中国边疆的公路跑了一圈,累计793天,途经20个省份,163座城市,累计里程26483公里,成为环中国跑第一人;

15年里,他是一个跑者,更是一个思考者;他一步一步跑成了一个“哲人”,一边奔跑,一边和尼采、叔本华隔着时空对话。

15年后,他完成了奔跑的梦想,他用一次次奔跑翻越一座座高山后发现,可以用内心的能量去点亮别人,就像曾经别人的一句话点亮了他那样。

他不叫阿甘。他叫熊贤军,今年34岁,朋友都称他“熊熊”。他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但他像阿甘一样,为梦想认真执着;他更希望能像阿甘一样,用奔跑点亮更多人,鼓励他们坚持去实现梦想。

那一年的“上马”让他和跑步结缘

从2016年起,熊贤军从上海黄浦江边,开启了他的环中国跑,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016年,上海——昆明(4050公里/116天);2017年,上海——呼和浩特(9000公里/250天);2018年,昆明——叶城(6186公里/218天);2019年,呼和浩特——叶城(6039公里/182天),环跑海南、澳门(895公里/21天);2020年1月1日-6日,环跑香港(313公里/6天)。

每一条路线,熊贤军都是绕着祖国边疆的公路跑,累计793天,途经了20个省份,163座城市,累计里程:26483公里。

唯一的遗憾就是宝岛台湾还没去奔跑。熊贤军原本计划2020年春节后用一个月时间环跑台湾1200公里,但疫情打断了他的计划。熊熊说,待时机成熟,会去弥补这个遗憾。

我们听说过骑行环中国,也听过自驾环中国,但徒步环跑中国,熊贤军还是第一个。

熊贤军和跑步的结缘始于上海。2006年,19岁的他一个人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从陕西老家来到上海读大学。熊熊从报纸上才知道上海每年举办一项运动叫“马拉松”,于是开始了解跑步这个项目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2006年当年虽然来不及参加了,但他计划来年一定参与。于是,他尝试从两三公里开始运动,锻炼了一年,从三公里、五公里、十公里,循序渐进,积累到2007年第一次参加了上海马拉松。从此以后,上马成为他的固定项目。

毕业以后,美术专业的熊贤军和同学们一样进入职场工作,但他对跑步的兴趣没有减弱,依旧维持着一定的跑量,也去全国各地参加马拉松。当时的马拉松还不像近几年那么普及,熊贤军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去参赛的机会。

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有了这个积累,质变可能在不经意的一瞬间来临,“前八年(2006年到2014年)我都没有突破42公里,突然有一天我从上海(市区)跑到滴水湖60公里,发现五个半小时就跑完了,欣喜地看到了自己的突破。每一次突破的时候会觉得很难,很痛苦。但突破之后,第二次跑同样的距离会觉得很舒服,然后就打开了我去挑战的想法。”

100公里,200公里,300公里……熊贤军突破了一个个瓶颈。

2015年2月17日,熊贤军用一个特殊的方式度过小年夜——绕上海外环跑一圈130公里。“130公里大部分都在跑,偶尔会补给,比如去超市买吃的,中午吃个饭,然后休息10来分钟接着跑。” 当天他从凌晨3点多出发,最后用了14小时26分04秒,跑完总距离130公里的外环线,差不多一小时10公里,一天跑了14万步。

一发不可收。2015年7月18日,熊贤军从奉贤出发,加上三个朋友的后勤接力,用时29时46分19秒,完成了200公里绕上海郊环跑。

“这些都是建立在很多年的积累和循序渐进的突破。” 熊贤军说,“如果没有多年的基础,我建议不要去挑战。”

跑步环中国一圈经历多次生死考验

渐渐地,熊贤军跑步的舞台扩大到了跨省。“上海的路线几乎都跑遍了,后来觉得绕圈跑也失去了吸引力,于是就开始了跨省跑,比如从上海到南京300公里。”

“有一次从厦门跑到深圳,六七天时间,每天八九十公里,晚上睡觉白天跑。” 熊贤军说,“这个过程中几乎每天都能遇到陌生人,有卡车司机、自驾的、骑行的,他们都会停下来跟我聊聊天,鼓励我,让我很感动,这个时候我就萌生了环中国跑的梦想:想玩一个大的,计划用四年时间完成环中国跑。”

按照熊贤军的计划,四年时间四条路线,每年有八九个月在奔跑的路上。而在当时,他是一个正常的打工人。当梦想和职业产生矛盾时,怎么办?

“对于辞职去实现环跑中国的梦想,我纠结了一段时间。辞职就意味着没收入,但是那个时候有强烈的意愿想去实现梦想,那时候才二十六七岁,正好是特别冲动的时候,70%感性,30%理性,如果理性大于感性,就没办法去做这个事。”

于是熊贤军辞去了工作,专注于环中国跑的梦想。而他说的30%理性的理性,就是出发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必须考虑的三个主要条件:第一他身体是否允许,第二自然环境他是否扛得住,第三是必须有资金来支持。

熊贤军做了半年的功课,各地的气候环境,以及每一公里过去十年的降雨量,他会拉出来做详细的功课,而像戈壁滩、沙漠、无人区、草原、森林,他不确定这些地方是否会适应,就专门提前去测试身体。

发现没问题之后,熊贤军就回上海筹集资金,“当时计划跑完中国要花180万,后来发现一次性筹不到这么多,那就先筹第一年的,第一次先跑出去,第二年就会有很多人关注你。实际花费每年20万左右,尽管很难,但后来还是筹集到了我在路上需要的费用,有十来个品牌支持不同的装备,还有一些来自个人的赞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跑第一年,到了漳州市,一个老大哥在那等着我、陪我跑,第二年他就给我赞助了10万块,到现在我一直觉得他是点亮我人生的那个人。”

从2016年9月到2020年1月,差不多四年半时间,熊贤军用上述几个阶段,完成了跑步环中国一圈,用时累计793天,跑完26483公里,包括1000公里森林、2000公里草原、4000公里戈壁滩、5000公里雪域高原。

“一路上遇到很多陌生人,他们陪跑,给了我很多经历,但大部分无人的地方,比如戈壁滩、森林,都是靠一个人完成。一路上甚至遭遇过很多生死考验,比如说我在西藏跑垂直的山脉,有一次在悬崖之下跑着跑着,突然前面一米处掉下来两个拳头大的石头,我慢慢移过去,看见上面三四十米高处有两只山羊,是它们碰下了石头,那一瞬间如果我不幸被石头砸中的话,可能生命就终止了。还有一次在大兴安岭,一两百公里没有人烟,我在拍美丽的星空和银河,拍了20多分钟,觉得阴森森的,我就爬到车顶(熊贤军哥哥开的保障车)去拍,第二天早上醒来,我看到车的一圈有野生动物的脚印,很有可能就是狼的脚印,但凡我在那多拍一会儿,可能我也就没了。”

他是一个跑者更是一个思考者

十几年来,跑步带给熊贤军的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丰富了人生的感悟。“人生就像翻越一座座山,如果想很舒服,那就不用翻山越岭,可以走平路,但那不会看到山顶上的风景,所以我认为人生就像一座山,经过了劳累、痛苦和考验,收获的感悟会更深,看到的风景更美。”

熊贤军一路奔跑,一路思考。他并不觉得孤独,反而在奔跑的过程中,他能享受到心灵的宁静,以及思考的空间。“在无人区奔跑,真正静下来,一定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悟。我也会看看书籍,像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哲学家可能100多年前生活就遇到过类似的苦恼,跑步的时候和古人隔着时空对话特别有意思。不只是跑步,更重要是在不停地思考。”

跑步之前,熊贤军没有太多接触过哲学方面的知识,但跑步之后,通过思考,他对人生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觉得尼采说的一句话特别有道理:当你找到人生的方向的时候,你可以承受生活加诸于你的一切苦难。我就是这样过来的,当我找到真正热爱的东西之后,才发现生命火花被点燃了。”

人生新目标

做100场演讲照亮别人

熊贤军环跑中国的故事激励了很多人。从去年开始,他受到了很多学校、企业的邀请,让他去分享跑步带给他的人生感悟。

熊贤军说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他只是很庆幸地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当我环中国跑后,遇到很多很厉害的人,比如登过珠峰的、比如去过索马里给国家做过贡献的军人,各行各业的,他们陪我跑,和我聊天,我从他们身上获取了一种能量,他们的一句话、他们的故事滋养了我的世界。那么反过来,我可能可以用我的经历,或许也是一句话,去照亮别人的人生。”

熊贤军举了一个例子,在海南时,他给一个高中的400多个新生做分享,讲了一个多小时,签名一个多小时。一个小孩等到最后,说熊熊哥哥,我在两年前听过你的故事,我以前学习一般,很内向,但你的故事激励了我,现在可以站在全校人面前演讲,因为你改变了我。

“我突然觉得以前自己被别人点亮,但现在我也点亮了别人。跑步路上,很多人无私地帮助我,我希望未来也能帮助到别人,我这两年准备做100场演讲,通过企业、学校的演讲,点亮更多人,鼓励他们坚持去做想做的事情。”

来源: 新闻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