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日本的动漫除了《高达》这种大众经典之作,大部分都是给小孩子看的动画片而1995年对日本的ACG来说可谓是具有重要意义跨时代的一年,有两部动漫神作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界,一部是鬼才导演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让大家认识到原来动漫也可以这么严肃,和电影的区别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另一部就是痞子导演庵野秀明的《EVA》,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新世纪福音战士概念图?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新世纪福音战士概念图(新世纪福音战士细节分析)

新世纪福音战士概念图

在此之前日本的动漫除了《高达》这种大众经典之作,大部分都是给小孩子看的动画片。而1995年对日本的ACG来说可谓是具有重要意义跨时代的一年,有两部动漫神作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界,一部是鬼才导演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让大家认识到原来动漫也可以这么严肃,和电影的区别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另一部就是痞子导演庵野秀明的《EVA》。

《EVA》的出现可谓给日本民众打了当头一棒:

原来ACG也可以这么高大上?心理学?哲学?神学?意识流?存在主义?后现代?首先在档次上立马和小孩子过家家的动画片区分出来,有一种你看“小黄书”,我看“红楼梦”的感觉。

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心目中ACG的形象,可谓醍醐灌顶,其次更为重要的是《EVA》承载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数以亿吨的信息量把所有人都吓到了。

另一方面《EVA》中描绘的末世情节在当时的日本大众心中引起了强烈共鸣,此处引用村上春树的一段话:“一九九五年一月和三月发生的阪神大震灾与地铁沙林事件,是日本战后历史的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两大悲剧,是即使说『日本人的意识状态因此而前后截然不同』也不为过的重大事件。有可能作为一对灾难、作为在讲述我们的精神史方面无可忽视的大型里程碑存续下去。”

至此ACG开始走向成人化。

此段摘取了来自漫画第一话庵野秀明的《我们到底想做什么——写在EVA开播之前》:

“故事中有个14岁的少年,害怕与别人接触。

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无所谓的,放弃让别人了解自己。

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

自认自己遭到父亲遗弃,自己是个没有用的人。

却没有自杀的勇气,是个胆小的少年。

故事中还有一个29岁的女性,与别人接触时尽可能的保持距离,从表面的接触中逃开,以保护自己。

两个人都受到伤害感到极度恐惧。

两个人都欠缺一般主角所具备的积极性,让人觉得不合适。

但是我还是让他们当主角。

有人说“生活就是需要变化”。

我希望在这个故事结束时,不管世界也好,他们也罢,都能有所改变。

所以我创作了这部作品。

这就是我真正的心情。

《EVA》是我在颓废了4年,什么事都不干之后,全心投入的作品。

逃避了4年,就是死不了的我,秉持着唯一信念“不能逃避”!的情况下再度创作的作品。

想要让自己的心情表现在影片中而产生的作品。

我知道这是一个冲动,傲慢而且困难重重的举动。

但却是我的目标。

结果还不晓得。

因为在我心中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

真嗣,美里,零等人会变成如何,往哪里去,还不清楚。

因为工作人员的想法究竟如何也还不清楚。

感觉上很没有责任感吧。

但这却是我们为了达到和作品[同步]的目标所产生的结果。

“即使如此,也是仿造的。”

虽然背负着这种风险,但现在我们也只能依着这种方法制作。

因为我们的[原创],只出现在那个地方……

1995.7.17 一个阴雨的日子“

风格

关于“钱”的问题一直围绕着《EVA》,好多寓意深刻的场景都被解释为“没钱了才这样拍”,在这里必须要为庵野洗白一下:不得不承认有很多地方确实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是也着实有很多地方是导演的刻意如此,

因为《EVA》开始的风格就是黑暗的,诡异的,悬疑的,逐渐增加了逻辑性的,心理学的,暴力的,惊悚的,哲学的,最后成了导演的内心大秀场。

白噪音,空镜头,意味深长的台词,又省钱又神秘的静止镜头,独特的构图,对比强烈的场景安排,贯穿始终的宿命感,突然高能的古典音乐,多线叙事和平行蒙太奇等一系列表现手法让《EVA》成为一部风格很诡异的作品。

场面描写

人物对话的时候,画面往往是人物身边的东西,比如律子打电话,画面是她的电脑桌,美里打电话,画面是她的身边的物品,学校老师讲课,画面是孤独的学校,人物对话时表现的却是场景,这一点在剧中无处不在,好像刻意隐藏角色的表情一样。大家应该对这种感觉很熟悉,比如影视剧中经常有去世的人留下的的遗言被别人读出来,就是这种感觉,还有一种情况我们会产生这种感觉——那就是我们做梦的时候。通过这种反差的场面描写,更能烘托出悬疑神秘的气氛。

另一个突出悬疑神秘气氛的就是对镜头的把握,要么是远镜头,人物占画面比例很小,要么是特写,人物占画面比例很大,为什么没有中镜头呢,因为中镜头是偏喜剧风格的。而特写能突出人物,更显悲剧性(大家可以细心观察,悲伤的电影中特写很多,而喜剧风格的电影则几乎没有人物特写)。而且剧中类似“偷窥”的远镜头特别多,而且没有配乐,只有嘈杂的背景音和台词,在这种风格的镜头里,悬疑色彩陡然上升。

平行蒙太奇

当时看的时候,我就非常好奇,这次宏大的世界观,这么多人物和故事导演是怎么讲的,刚看完真的是一脸懵逼,其实人物线、剧情现就那么几条,只是导演讲故事的水平太高了而已。

《EVA》是典型的多线叙事,剧中一些传统的表现手法功底很足不必多说,非常出彩的是多线叙事和平行蒙太奇的运用。前期埋下的伏笔非常非常非常多,暴力的战斗只是表面,实际暗地里用足了隐喻与暗示,不管是动作戏还是文艺戏都结合的很好,表面看主线是机器人大站外星人,随着后来剧情发展,越来越多的支线参杂进来,越来越多的人物线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异常庞大的世界观。

单讲《EVA》本身的艺术水准,放眼望去成千上万部动画作品,能达到《EVA》这种级别的屈指可数。领先时代的人设,错综复杂的剧情,强烈的意识流手法,大量宗教、哲学意象的运用,风格化极强的镜头与构图,原创配乐。《EVA》在这些方面都做到了业界的佼佼者,无论艺术性和观赏性都近乎完美,所以《EVA》被称为日本动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时被公认为日本历史中最伟大的动画

庵野秀明自己也说过《EVA》这部作品是他人生的影射,而反映自己人生正是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庵野秀明通过《EVA》来剖析自己的内心深处,进一步来剖析了一代人——即御宅族的内心世界。所以这是一部具有双重性和矛盾性作品:一方面它表现出很强的御宅族向性,另一方面又对所谓御宅族的精神世界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作品核心是想探讨“爱”。但这个“爱”的内涵有点复杂。作品核心是想探讨“爱”。但这个“爱”的内涵有点复杂。在庵野秀明的心中,爱的概念里卷曲着各种动机:最先,是面对生存危机时的“依存感”,就像绫波丽对碇司令的那种,始于劫后余生。(但碇真嗣救了她之后,丽又意识到这种爱不是唯一的)。然后是美里对加持良治那种,有解脱和欲望的意味;律子博士母女对碇司令渴望的权力欲和占有欲;明日香对真嗣的喜欢源自孤独和求胜心,真嗣渴求的父爱,转变成对渚薰的同性之爱……真嗣对所有女性角色产生的感情有“求解”的想法,这种爱,在某种程度上竟也晓得如此单纯。

末世之下没有一个英雄,也没有争议邪恶的立场,甚至许多普世的价值观都不能套用在里面。但人性的矛盾在这种环境下却是如此的真实,这也许是作者最想传递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