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长美文(美文岁月如歌)(1)


在人行洛川县支行院内,时常能见到一位肤色黝黑身材清瘦的老人,泛白的老式中山装,头戴硕兰帽子,左手夹烟,背有点驼但依然精神矍铄,他就是人行离休干部--86岁的薛德孝老人。多年来,老人爱岗敬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严于律已的高尚风格在支行一直被同事传为美谈。
圣地金融“活化石”
听单位老同事讲述,薛老1927年生于榆林吴堡。1944年7月,17岁参加革命工作,进入陕甘宁边区银行(人民银行前身)绥德分行当通讯员。1947年10月,陕甘宁边区银行与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西北农民银行(人民银行前身),他被调入西北农民银行(延安)总行,开始从事货币发行工作。在那烽火岁月,他可是挎着匣子枪,赶着驮钱的骡子,冒着炮火搞货币发行的。1955年薛老被调往洛川银行,1986年人工两行“分家”后,薛老一直在基层人行从事货币发行工作。直到1992年薛老65岁时才办理了离休手续,但薛老离休不离岗,依旧无怨无悔地在货币发行岗位奉献自己的余热,并且以一名正式职工的标准要求自己。1998年薛老71岁,已经从事货币发行工作整整50年,老人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自己一生热爱的岗位和衷爱的事业。老人一生从事金融工作55载,亲身见证着中国金融事业的起步、发展和壮大,堪称圣地央行金融事业的“活化石”。
严于律己风格高
薛老是一位视工作高于一切的人,更是一位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人。1997年市报记者慕名来单位采访,记者在行长办公室听当时的孔行长讲述老人的事迹,直到下午5:45还未见到薛老。当时记者还在纳闷儿:一个44年就参加工作的老革命,一位70岁古稀之年的老人,再有10多分钟就下班,这会儿他还会在办公室吗?这时已经摁下免提键的电话里传出一个榆林口音:“行长,你叫我做甚?我正在上班哩!”当领导在电话里告知情况后,就听得话筒里一阵叽叽喳喳,紧接着一串不满的声音:“我有什么要上报的呢?净是胡闹!国家给我发工资,呆着又有啥意思?再说我还是一个有着37年党龄的老党员,有甚值得胡张扬的?我不来!”直到下了班,领导办公室的房门才被人突然推开。老人进了房子只是坐下不停地抽烟,接受采访时的神情显得好象比在炮火中搞发行还要不自然。
1994年,总行通知地区行给薛老加工资,薛老知道情况后很是生气。据知情人讲述,薛老当时就甩了帽子,吼道:“凭什么给我加工资?!我就干这么一点活,而本来就比其他人多拿一个月工资(当时规定1945年前参加工作,离休后为13个月工资),还加什么工资?!”由于薛老的坚决拒绝,支行又只好逐级上报,主动放弃了这次机会。
爱岗敬业勤奉献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薛老左手食指的两个骨节特别突出。后来听1993年参加省行业务技术比赛获奖的李爱平介绍:老薛习惯左手点钱,搞发行50年了,经他手点过的破损币至少也有13000多捆,职业特点导致他左手食指的两个骨节就特别突出。她又告诉我,老薛当年最高兴的时候就是点了10多捆钞后端起茶杯,猛喝几口水,接着跺几下脚,就越发显得精神焕发了,脸上更是透露出得意,洋溢着喜悦。
在发行岗位已经10多年的吴彩霞说:她刚参加工作时,就投师于薛老门下,薛老经常告诫她,嫌脏怕累爱急躁是年轻人最爱犯的毛病,年轻人吃点苦,对自己以后有好处,搞发行不能图快,要图细,更要按时按量完成任务。正是这种质朴的道理和长期的潜移默化,感染了她和发行股的其他同志,使发行股连续多年被评为支行和市行先进集体,吴彩霞也在多年的市行业务技术比赛中连连获奖。她还告诉我两个故事:老薛70岁生日那天,女儿专程从西安赶回来,准备为孤身生活的父亲过生日,但薛老从上午8点一直工作到12点,当老人完成了自己定的任务后才下班。回家看到急得流泪的女儿,他却说了句:女孩子就是没出息。还是那年10月8日的“老人节”,市人行组织全辖老干部到宜川壶口开庆祝会,而薛老一直坚持工作到下午6点下班,才匆匆起程赶往宜川壶口。
岁月如歌黄昏颂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薛老一生曾先后20多次被评为地县“优秀共产党员”,1987年薛老代表延安地区出席全省银行系统红旗手表彰大会。他培养的学生中有多人荣获地县银行系统业务大赛奖牌。多年来,省市金融界领导来洛川,必定到薛老家里探望、慰问这位为中国金融事业奉献一生的老人。
薛老尽管已是86岁高龄,但依然心牵央行、情系社会。最让人感动的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当薛老得知支行所有党员正在为地震灾区缴纳“特殊党费”时,82岁的老人硬是从家中赶到二楼会议室,庄重地棒出那份还带着自己体温的 “特殊党费”。眼圈泛红的老人当时只撩下一句话:“我还是一名老党员哩!”
薛老生活俭朴,家中陈设极其简单。当你看到书桌玻璃台面下那些泛黄的老照片,当你怀着一颗崇敬的心细细端详老人层层包裹、悉心收藏的“宝贝”(那些颇具分量的奖章)时,历史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锋火岁月:一个赶着毛驴驮着钱袋,穿梭于敌人炮火之中年轻的身影……
从薛老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基层央行员工献身金融、无怨无悔的坚定信念,更看到了一位基层央行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这正是我们新一代基层央行青年员工应该继承并学习的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