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回书

怨气沸腾的六大藩镇兵马迟迟没有集结完毕,中原防务空虚,“草头王”王仙芝和“菊花黄”黄巢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回他们没有在死磕富庶的沂州。

大军转而望向西边进发而去,他们要去的地方,是一个大唐王朝在中原最富庶的一个地方

——东都洛阳。

唐僖宗和明熹宗(扯下晚唐帝国僖宗朝的遮羞布)(1)

(上篇文章链接:大唐王朝876年:长安一个帝,中原一个王,东南还有一个王)


4.晚唐帝国的最高决策中枢:唐僖宗和政事堂的那些事儿

乾符三年(876年)八月,经历过沂州之败的草军经过整合之后再度举起大旗,率军西进,势如破竹,攻陷阳翟(今河南许昌禹州)、郏城(今河南平顶山郏县))等八县,离东都洛阳只有二百余里地,也就是一百多公里。马的速度20-60公里每小时,也就是说草军最慢还有五个小时,最快一个多小时就是可以到达洛阳城下。

唐僖宗和明熹宗(扯下晚唐帝国僖宗朝的遮羞布)(2)

朝廷大惊,因为洛阳离长安也就七百多里地,洛阳城破,长安危在旦夕,朝廷立马诏令六路兵马组建以洛阳为中心的防线,并伺机消灭草贼。

第一路:位于洛阳东边的忠武(今河南许昌)节度使崔安潜即刻可出兵进攻草贼;

第二路:山南东道(镇所在今湖北襄阳)节度使李福选步骑2000北上汝州(今河平顶山南临汝)、邓州(今河南南阳邓州),扼守西进洛阳的要道;

第三路:任命左散骑常侍曾元裕为“诸道行营招讨草贼副使”统率东都的戍守兵马,坐镇洛阳节制指挥各路兵马;

第四路:昭义(今山西长治)节度使曹翔率兵五千兵马南下引为侧翼,协助曾元裕驻守洛阳;

第五路:凤翔(今陕西宝鸡)节度使令狐绚和邠宁(今陕西咸阳彬县)节度使李侃选步兵1000、骑兵500进驻陕州(今河南三门峡)、潼关(今陕西潼关),扼守从洛阳西进长安的要道。

草军不善攻城,但这次“草头王”王仙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想要一雪前耻的坚定决心,还是因为打了兴奋剂,居然奋不顾身孤注一掷的猛攻汝州城,终于在九月二日,攻破汝州城,取得“汝州大捷”,此战唐将董汉勋战死,刑部侍郎刘承雍城破被杀并且生擒了汝州刺史王镣。

消息传到洛阳时,东都官员百姓携家出逃躲避战乱;消息传到长安时,吓得唐僖宗取消了九月九日的重阳内宴,下诏赦免王仙芝罪,“除官,以招谕之”,一改之前要剿灭草贼的态度,想要用“招安”之策应对,但到底是剿灭还是安抚,政事堂里大佬们却为此炸开了锅。

政事堂内隔着铜炉与皇帝对面坐着五位大臣,他们分别是同平章事、特进、判度支、尚书右仆射崔彦昭,同平章事、门下侍郎兼尚书左仆射王铎,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卢携,右散骑常侍、兵部侍郎郑畋和左神策军中尉、左监门卫大将军田令孜。

我们通常说唐朝虽然已经有了科举制,吸引了大量民间才智之士进入朝廷,但唐朝终究还是一个门第社会,这是因为通观唐朝历代宰相列表,我们就会发现唐朝的上层是由世家大族垄断的,科举寒士很难真正的进入决策层。唐朝世家大族的代表就是著名的“五姓七望”: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

自中唐藩镇割据以来,三省最高长官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多赐予强大的藩镇节度使,变成了一种荣誉性待遇。三省的副官,从而成为了真正的实权官职。尚书右仆射崔彦昭和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王铎,是为僖宗朝真正的实权宰相。

唐僖宗和明熹宗(扯下晚唐帝国僖宗朝的遮羞布)(3)

崔彦昭,出身清河崔氏。崔彦昭曾在地方任职,擅长经济财政,在他的管理下,府库多有余粮,不仅如此,崔彦昭还精通儒学,为人正直有操守,颇有其先祖崔琰的名士风范。唐僖宗一继位,崔彦昭就先被提升为中书侍郎,后升为尚书右仆射,授同平章事,成为百官之首。但有一个官职一直没变,那就是判度支,晚唐帝国的CFO(首席财政官),这也是唐僖宗的“阿父”大宦官田令孜立挺崔彦昭为首相的原因。

王铎,出身太原王氏。他擅长鉴别人物,选拔了不少真才实学之人,是一个很优秀的HR(人力资源导师)。老王在唐懿宗时期一直担任礼部尚书,智虑周密,为国家建章立制,勤于国事,在唐懿宗去世之前就已经进入政事堂,升为门下侍郎兼尚书左仆射,授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可惜到了唐僖宗即位,本该更上一层楼,却因为没有巴结好小皇帝的“阿父”大宦官田令孜,首相梦落空了。

卢携,虽然出身于范阳卢氏,但属于旁支。祖上从未有高官,其父卢求位居郡守,已是家中历代最显赫之人,所以卢携高中进士后醉心权术,迫切的希望提升本家在族中的名望。卢携特别善于辨别朝中势力分布,见风使舵,攀附权贵,不仅结交了许多地方上的藩镇节度使,比如平卢节度使宋威(正是因为卢携的举荐才成为“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还与内朝的宦官们交好,特别是抱上了大宦官田令孜的大腿。

卢携在懿宗朝只是谏议大夫,唐僖宗即位后,卢携便被征召为翰林学士,授职中书舍人成为皇帝身边红人,不久之后升为翰林学士承旨,为翰林学士院首,别称内相,是皇帝的笔杆子,虽无相名却有相权。在田令孜的授意下,卢携另兼任户部侍郎协助首相崔彦昭管理晚唐帝国财政。

郑畋,出身荥阳郑氏。才智聪明,清秀俊朗,十八岁就考中进士,是郑氏族中冠杰,因直言敢谏且刚正不阿,遭受同僚排挤,一直外放地方为官。但郑畋见识高远,历经挫折,仍多次坚持上书申辩自己清正干练,愿意为国家效力。唐僖宗即位后,郑畋终于迎来机会,在知名HR王铎的举荐下进入中枢,任职右散骑常侍、兵部侍郎,但郑畋十分看不起田令孜和卢携,尤其是卢携,二人在言语上常有冲撞,结为政敌。

最后来说说真正的大佬——大宦官田令孜。

田令孜本来是唐僖宗李儇为藩王时候的小马坊使(隶属于内侍省,相当于弼马温的官职),官职不高,但架不住田令孜会玩,带着小李儇从小玩遍赌鹅,骑射、剑槊、法算、音乐、围棋、赌博等等五花八门的各种游戏,深受李儇的宠爱和信任。唐僖宗李儇即位后,立马封田令孜为左神策军中尉执掌禁军,为内朝四贵(“四贵”指两枢密使、两神策军中尉)之一,此时李儇才不过12岁,因从小好玩的性格导致不喜欢政治,朝中大事小时都是交予田令孜管理,并称田令孜为“阿父”。

田令孜不但军权在握,而且还能做皇帝的便宜爹,这是何等的荣宠啊!田令孜能被称为大宦官,不仅仅因为他位高权重,还因为田令孜从小博览群书,是个有文化有学识的宦官。田令孜诡计多端,思维敏捷,对于政敌绝不手软,手段五花八门令人胆寒,独霸朝纲,百官莫敢不从。

唐僖宗和明熹宗(扯下晚唐帝国僖宗朝的遮羞布)(4)

主要人物介绍完毕,言归正传,对于如何处理草军贼首“草头王”王仙芝的问题,五大佬们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正直的首相崔彦昭此刻没了主意。招安吧,这有失朝廷体面,交战呢,有危及朝廷之险,于是摇摆不定;

王铎力主对王仙芝进行招安。王仙芝攻破汝州,生擒的汝州刺史王镣正是王铎的亲弟弟,尽快招安为了可以保全自家兄弟的性命,此刻王铎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

但是卢携却带头反对。因为招讨使宋威是卢携的人,卢携还指望着宋威立下战功给自己脸上贴金,好把自己头上内相的帽子换成真宰相的帽子;

郑畋支持的就是卢携反对的,不然怎么叫政敌呢?在加上王铎对自己有提携之恩,郑畋与卢携再度开启了唇枪舌战,力争招安;

最主要的我们的“阿父”田令孜此刻没了主意,出神地看着政事堂里卢携与郑畋二人争得面红耳赤。。。。。


5. 王仙芝与黄巢的分手始末: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草头王”王仙芝和“菊花黄”黄巢可不知道几百里之外长安城里政事堂的那些事儿,数万草军的口粮才是要紧的事情,吸取上次沂州的教训,绝不硬碰硬打攻城战,加上东都洛阳附近一堆兵马驻守,王仙芝率领草军知难而退,挥师北上乘胜攻破阳武(今河南原阳以盛产大米著称)获取大量辎重,然后在攻打郑州的途中,与唐昭义监军判官雷殷符中牟县进行了遭遇战,草军经历了第二次失败。

草军再一次被打散,收拢残兵败将后,草军人数再次流失严重,只有不到三千人。王仙芝和黄巢痛定思痛,合军一处目标太大,再来一次遭遇战,草军就伤筋动骨了,于是决定兵分两路,既然西路不通,我们就走南路和东路。

见草贼损失惨重,坐镇洛阳指挥的左散骑常侍、招讨副使曾元裕正准备率军追击,半路上却遇到了顶头上司“草包”招讨使宋威,宋威生怕曾元裕灭了草贼,独揽大功,秉着我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到的心理,对曾元裕说道:

“小曾啊,你还是太年轻,没有剿匪的经验,听本帅一句劝不要着急剿匪,还记得当年的庞勋之乱吗?

庞勋一灭,首功之臣康承训就被下大狱,这是前车之鉴那!假使那草贼诛灭,吾等会有好果子吃吗?

不如放草贼一条生路,也是给吾等自己留一条活路,让天子一直在忧虑中,我们才是真正的功臣”

曾元裕一听非常有道理,便放弃了追击草贼的念头。

唐僖宗和明熹宗(扯下晚唐帝国僖宗朝的遮羞布)(5)

在两大招讨使的刻意纵容下,王仙芝领濮州系十六将走南路:

乾符三年(876年)十月,先劫掠唐州(今河南焦作沁阳),后劫掠邓州(今河南南阳邓州);

乾符三年(876年)十一月,继续南进,连续劫掠郢州(今湖北荆门京山)、复州(今湖北仙桃)两地;

乾符三年(876年)十二月,劫掠随州(今湖北随州),然后调转方向,剑指东南,进入淮南道准备与黄巢部队汇合,路途中劫掠安州(今湖北孝感安陆)、黄州(今湖北黄冈)两地。

黄巢率领曹州系八将去往东路:

淮南道无强藩坐镇,草军更是势如破竹,一路劫掠申州(今河南信阳)、光州(今河南潢川)、舒州(今安徽潜山)三城,最终攻破淮南道重镇庐州(今安徽合肥),打的淮南官军找不着北,坐镇淮南道府扬州的淮南节度使刘邺吓得奏请朝廷增兵支援,朝廷命感化军(今江苏徐州)节度使薛能选精兵数千驰援淮南。

此时长安的政事堂里又炸开了锅,草贼从中原肆虐淮南数月,诸路官兵毫无建树,兵部侍郎郑畋向唐僖宗奏请引咎辞职,唐僖宗不许。

郑畋义正言辞开始像唐僖宗进谏道:

“自沂州大捷以来,王仙芝愈加猖狂,屠陷五六州,疮痍数千里。招讨使宋威,年老多病,自上次妄称王仙芝已死以来,诸镇皆有不服。

如今率大军驻留亳州,丝毫没有进取之意。招讨副使曾元裕,拥兵坐镇在蕲州和黄州之间,但遇到草贼就望风而逃,倘若他日草贼攻破淮南道府扬州,则江南重地皆非国有。

忠武军节度使崔安潜,威望过人,右威卫上将军张自勉,骁雄良将。前鸿胪卿李琢,西平王李晟之孙,严而有勇,请陛下以安潜为行营都统,以李琢为招讨使代替宋威,以张自勉为副使代替曾元裕”。

唐僖宗最终听从了郑畋的建议,将宋威与曾元裕撤下,卢携因此深恨郑畋。

唐僖宗和明熹宗(扯下晚唐帝国僖宗朝的遮羞布)(6)

经过三个月的兵分两路作战,王仙芝与黄巢终于在蕲州(湖北黄冈蕲春)城下汇合。此时草军经过劫掠十一州的累积,已经富得流油,身上装备全部升级,沿途一路招兵买马扩充队伍,如今聚集在此的草军规模已有五千余人。

蕲州刺史裴渥望着城下旌旗密布,铠甲鲜明,比官军还像官军的草军,真可谓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加上手中此时握着汝州刺史王镣替王仙芝所写的求和信,思虑一番后,决定开城投降,并宴清王仙芝、黄巢与草军高层将领统共三十余人。宴会上裴渥许诺向朝廷奏请招安一事,王仙芝大喜,于是相安无事共同在蕲州城等待朝廷的消息。

裴渥是河东名门闻喜裴氏大宗出身,祖上宰相辈出,他上表请求招安王仙芝的奏章传到政事堂里,而且王铎的亲弟弟王镣此刻就在蕲州城中,王铎心急如焚,再三说服政事堂招安。加上草军之前劫掠十一州的恐怖战绩,迫于压力下,卢携终于不再反对,同意了招安的建议。但同时劝谏,不可予以王仙芝这样的贼首高官厚禄,首相崔彦昭与大宦官田令孜也附和道,不能失去朝廷的体面。

唐僖宗和明熹宗(扯下晚唐帝国僖宗朝的遮羞布)(7)

于是唐僖宗最终的诏命传达到蕲州时,草军五千上下,唯独只有王仙芝一人受赏,而且王仙芝被封为“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的这样的一个小官。押牙为牙兵之长官,如果在地方藩镇授予此官,是实权官职好比节度使的亲卫队长。但左神策军为大唐禁军,高级军官均有宦官充任,给宦官当亲卫队长,哪有什么实权。更何况入了禁军,就要去长安任职,到了那里只怕是凶多吉少。监察御史更不用说了,是名副其实是正八品下的小官。

王仙芝不通文墨,空有武力,听到能去长安禁军内任职不疑有他,高兴的哈哈大笑,却惹恼了站在一旁的黄巢黄老爷子,今年黄老爷子已经56岁,虽然没有中过进士,但也是河南道里的举人公,朝廷官职孰高孰低,他能不清楚?看着这个王仙芝,因为一个小官就沾沾自喜啊,气都不打一处来,劈头盖脸就把王仙芝责骂了一顿。

“当初吾等立誓共横行天下,今仙芝独降为官,使义军五千余众何所归?”说道激动处,上去一顿老拳把王仙芝打的头破血流。

被众人拉开后,黄老爷子依然骂声不止,王仙芝无奈清醒的认识到,招安这事黄了。二把手带头反对,其他将领也因为自己没有受赏开始小声嘀咕起来,这“草头王”不好当啊。

革命队伍出现了分歧,但毕竟还是外敌至上,经过短暂的商议之后,黄巢正式与王仙芝分道扬镳,走上独立作战的道路,与草军从隶属关系转为盟友关系。

在王仙芝和黄巢商量如何分割财物时,蕲州刺史裴渥与汝州刺史王镣趁机逃跑,裴渥去往襄州,而王镣跑回长安后,被贬为韶州司马。

最终王仙芝和尚君长领走三千余人,黄巢领走两千余人,分兵而去。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是黄巢年少时所作的《题菊花》,他喜爱菊花从来没变过,他想要“为青帝”梦也从来没有变过。

一个55岁起兵造反,56岁还能征战千里的老人,还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止他追梦的步伐呢?

乾符四年(858年)二月,57岁的黄老爷子,从淮南道回到了河南道,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唐僖宗和明熹宗(扯下晚唐帝国僖宗朝的遮羞布)(8)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为羚羊飞渡原创系列历史文章《晚唐悲歌》的第三篇,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和关注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点赞、评论、转发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