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症漫记》,这是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的作品。

这本书,写的是失明的怪病迅速在一个城市里蔓延,人们都莫名陷入失明的故事。

作者借着这个故事,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人性中的的卑污和丑恶。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场景,突然有一天,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失明了。

97岁高龄的他获得诺奖(他52岁开始写小说)(1)

没有任何征兆,人们只是像往常一样做着自己的事情,然后就看不见了。

奇怪的是,这种失明,并非像传统的盲人那样,坠入永恒的黑暗,而是,在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白光。

这白光,既像是加强好几倍的白炽灯灯光,又像是纯洁无暇的牛奶。

所有人的眼睛都被这片雾蒙蒙的白色,完全遮蔽了。

人们睁着眼睛,却看不见彼此,看不见这个世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患了这种病症的人,都成了真正的“睁眼瞎”。

这样的场景就出现在《失明症漫记》这部小说里。

97岁高龄的他获得诺奖(他52岁开始写小说)(2)

《失明症漫记》,南海出版, 2014

《失明症漫记》是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的作品,1998年,萨拉马戈凭借这部小说,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同时,萨拉马戈也是葡萄牙唯一获得诺奖的作家,瑞典皇家学院称赞他“用想象力、同情心和反讽所维系的语言,持续不断地让我们把握捉摸不定的现实”。

萨拉马戈创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幻想。

这种幻想在《失明症漫记》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比如,你也许永远也不会想到,竟然还会有白色的失明,这种东西的存在。

在开始《失明症漫记》的阅读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作家。

97岁高龄的他获得诺奖(他52岁开始写小说)(3)

若译·萨拉马戈是一个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作家,他早年做过太多与文学无关的职业,汽车修理工、机关办事员等等,直到52岁,他才开始写小说。

但是你绝对想不到,让萨拉马戈决定写小说的原因,竟然是他在卖豆浆的老板那里获得了启发。

据说,有一天,萨拉马戈向卖豆浆的老板抱怨自己的生活,两个人闲聊了起来,最后老板对着萨拉马戈讲了一大堆详细制作豆浆的方法,萨拉马戈听完后顿悟,于是决定写小说。

可见,只要下定决心做一件事,任何时候都不晚。

在已经年逾半百的岁数,他早年复杂而丰富的经历,都在岁月里得到了足够深的沉淀,对于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上的人类,萨拉马戈都有自己的认知。

97岁高龄的他获得诺奖(他52岁开始写小说)(4)

萨拉马戈自称是一位悲观主义者,他始终牢记人性固有的阴暗与卑鄙,承认如果要让世界变得更好,那只能通过悲观主义而不是乐观主义。

关于人性,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我们都是这样的一坨物体,半是冷漠,半是邪恶。”

对于人性的恶,他始终心存戒备,对于全人类的命运,却永远充满善意的关怀。

他的很多作品都表达了自己对于人性,权力以及爱情和自由的看法。

如《修道院纪事》就是关于“七个太阳”和“七个月亮”的伟大爱情故事。

《所有的名字》里,所有的人都没有名字,有的只是一个称呼,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具体的个体完全消亡了。

在《失明症漫记》这本小说中,所有的人都被可怕的白色眼疾所侵袭,只有一个人得以幸免,那就是眼科医生的妻子。

这个女人是唯一看得见的人。

97岁高龄的他获得诺奖(他52岁开始写小说)(5)

这个女人亲眼见证了人类失明后的场景,但她曾说,这场失明绝非生理上的看不见这么简单,她这么说是在隐喻什么呢?

也许,真正的盲,是心盲。

很多时候,我们都对身边的事情视而不见,任由眼睛和心灵长久地荒废下去。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结束了,听完你可以试着做这样一个动作。

找一个安全的地方,闭上眼睛走一小段路,感受一下眼睛看不见的时候,那种心情。

欢迎把你的感受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