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惊心动魄的香港金融风暴,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我们今天一一揭开谜底。

1997香港金融风暴应对措施(1998年香港金融风暴的未解之谜)(1)

索罗斯会为什么选择做空香港?

因为索罗斯自认为抓住了香港经济和特区政府的命门。

彼时香港经济的命门就是房地产,特区政府的命门就是“自由经济体”不能干预股票市场。

索罗斯抓住这两个命门,先后4次对香港的金融市场发起冲击,但最终功亏一篑铩羽而归。

房地产行业怎么会成为彼时香港的命门呢?索罗斯研究发现,1997年时,香港经济过分依赖房地产,彼时香港银行体系中近70%的信贷,投向了房地产相关产业。据统计,1984至1997年香港房价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由于利率偏低,很多人纷纷向银行大量举债进行投资,很多居民每月收入的60%到80%用来还房贷。1997年香港房价已达到纽约房价的2倍左右,普通住宅8万港币/平米,豪宅超过20万港币/平米。我们在很多港剧中都可以看出那个时代香港房地产市场的火热程度。

1997香港金融风暴应对措施(1998年香港金融风暴的未解之谜)(2)

香港从1970年之后进行了去制造业行动,到了90年代实际上已经是空心化状态,逐渐转型向国际金融中心方向发展。也因此,“自由经济体”的光环对香港经济十分重要,一旦政府干预市场,对经济发展相当不利,甚至可能是毁灭性的。所以索罗斯也吃定特区政府不会干预股票市场,“自由经济体”的光环已然成为紧箍咒和命门所在。

所以综合来看,索罗斯也就是抓住了香港经济和特区政府的软肋,肆无忌惮在香港金融市场兴风作浪攫取利润。

但是凡事都有限度,索罗斯等国际炒家三番五次冲击中国经济底线,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在国际炒家第4次冲击市场的时候,特区政府入市干预,并在恒指期货交割日与国际资本展开终极决战,国际炒家饮恨而归。事后,西方媒体大肆抨击特区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但港媒回击道:如果一个人持续流血,难道连自己包扎的权利都没有吗?

我们再看看索罗斯的做空方案和操盘手法。

很显然,索罗斯不能复制已经倒下的泰国、菲律宾等国的做空方式,因为香港的国情与东南亚国家明显不同,必须另辟蹊径。彼时香港GDP持续高增长,1996年和1997年分别达到4.3%和5.1%,并且具有超过9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大陆有超过12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高居全球第二。而当时倒下的泰国只有约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完全不可能复制做空泰国的手法,从外汇市场将对手击溃崩盘。

1997香港金融风暴应对措施(1998年香港金融风暴的未解之谜)(3)

那获利主战场在哪里?恒生指数期货市场。外汇市场只作为引信和障眼法,通过外汇市场逼迫特区政府提高利率,而对利率敏感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必然承压,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在泡沫的影响下可以放大利率影响,从而与其他金融资产形成推动式下跌,继而从期货市场渔利。

所以外汇市场只是佯攻之地,并非获利之处。

这一套看似天衣无缝的做空方案,需要具体的操盘手法去落实。而操盘的第一个目的,就是逼迫特区政府提高利率,这个从外汇市场就可以做到。彼时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通俗讲,就是港元锚定美元。香港金融管理局规定,银行要发行港元,必须要用美元和金管局兑换,而彼时中心汇率为1:7.8,也就是说,要发行7.8元的港币,必须上缴1美元到金管局。同时,如果汇率波动幅度超过7.85或者7.75的区间限制,金管局必须抛售美元或者港币,来维持联系汇率制度稳定。

具体的操盘手法就和索罗斯做空泰国的手法大同小异,唯一区别就是主战场从外汇市场,转移到期货市场。通过拆借大额港币,到伦敦汇市抛空,同时做多股票和期货,佯攻汇市,港币泛滥贬值,贬值后短期利好股票和房地产,迷惑投资者入市投资股票。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最严重的的1997年7月,恒生指数不跌反涨,一度站上16280点的历史高点,这里面有明显的国际资本炒作。但在当时并未引起特区政府的警觉,普通投资者看到远期股指期货大涨,纷纷看好股市未来走势。殊不知,这一切都是索罗斯在各个市场相互掩护作用下的假象,表面火热的市场其实已暗流涌动。

1997香港金融风暴应对措施(1998年香港金融风暴的未解之谜)(4)

港币持续贬值,特区政府在联系汇率制下,不得不持续用外汇接盘,回收港币。其实此刻,索罗斯已经成功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到外汇市场,掩盖了其在期货市场的操作。待特区政府为保汇率被迫提高利率后,汇率企稳,但股票、期货、房地产市场同时承压,待到合适的时机,国际炒家进行全面多翻空打压,发动立体式狙击,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股票暴跌,房价腰斩,然后平掉空单获利。

而这个合适的时机,就是1997年10月我国台湾宣布放弃保卫新台币汇率,导致台币暴跌,港币严重承压,此时索罗斯认为时机来临,在1997年10月彻底撕下面具,对香港金融市场展开了第一轮立体式攻击。

1997香港金融风暴应对措施(1998年香港金融风暴的未解之谜)(5)

以上就是索罗斯的做空方案和操盘手法,看似天衣无缝,环环相扣。但还是前文所讲,贪得无厌三番五次冲击我国经济底线,也令特区政府意识到“自由经济体”的光环愈发成为枷锁。国际炒家低估了特区政府入市干预的可能性和魄力。结局世人皆知,国际炒家为自己的贪得无厌买了单。

可能有人会问,我国政府在香港金融危机前后提供了哪些帮助? 其实帮助真的非常大。

我国大陆地区在整个东南亚危机期间,都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危机期间,包括日本、韩国以及诸多东南亚国家的货币争相贬值,使得商品出口竞争力明显增强,侵蚀了我国大量的出口订单。但是为了保护香港,甚至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稳定,我国做出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减轻了港币的贬值压力,在这个承诺背后,我国牺牲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在香港金融危机后,中央政府出台了鼓励开发赴港旅游业、扩大商品进口以增加香港的转运贸易量和港口吞吐量、鼓励内地大型企业赴港上市,提升香港金融市场活力等等一系列措施,帮助香港经济快速恢复。

那么,索罗斯在香港金融风暴中,盈亏如何?

量子基金针对做空香港的收益情况始终没有公开,因此也引起外界不断猜测。有研究机构声称索罗斯在做空香港一战中亏损20亿美元。但量子基金罕见性地对此进行了澄清,发言人帕蒂斯表示,20亿美元的数字是错误的(The $2bn figure is wrong)。当记者追问是否出现了较小的损失时,帕蒂森没有回答。从这里我们可以侧面得出,量子基金在香港是亏损出局的,但是在香港亏损较小。

多年以后,索罗斯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谈到香港金融危机,他微笑着肯定了特区政府在危机期间的应对措施。但是,索罗斯不止一次说过,我对打败中国的兴趣,超过了对美国利益的关心。其实也侧面反应了其对在香港的一战,久久未能释怀,胜负了然,盈亏自明。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关注,下期再见。

1997香港金融风暴应对措施(1998年香港金融风暴的未解之谜)(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