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保险健康福星增额(国华兴益保险资管获批开业)(1)

5月11日,银保监会发布行政许可信息,国华兴益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华兴益保险资管”)获批开业,注册资本5亿元,其中国华人寿出资4亿元,持股比例80%;新理益集团出资额1亿元,持股比例20%。

国华兴益保险资管获批开业

事实上,从2019年12月,国华人寿与新理益共同发起设立国华兴益保险资管,历经一年时间,2020年10月,银保监会批复国华兴益保险资管进行筹建,如今这一动作再次有了新的进展。

随着国华兴益保险资管的正式开业,保险资管公司正式增至27家。其中包括泰康资管、平安资管、国寿资管、阳光资管、太保资管、长江资管等资管公司。

一般来说,随着保险公司的资金规模不断扩大,保险资金的公司化、专业化管理成为发展的趋势和需求,一方面可提升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化水平,拓宽资金运用渠道,另一方面也可确保资产、负债双轮驱动模式的发展平衡。

然而天茂集团也曾公开表示,设立国华兴益保险资管将有利于提升国华人寿保险资产管理的专业水平,同时借助国华人寿和新理益双方股东在投资方面丰富的资源和人才储备以及投资经验,国华兴益资管将进一步加强自身资产管理能力建设,积极拓展第三方资产管理及财富管理市场。

数据显示,2020年,国华人寿总投资收益达115.34亿元,同比增长7.81%,净投资收益率为5.51%。目前,国华人寿投资范围已涵盖国债、金融债、公司债、股票、基金、股权投资、基础设施、不动产、海外投资等各个方面。

在监管层面,利好保险资金运用政策频出,2020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将保险公司权益投资比例的上限提高至45%,同时,还设置了差异化权益类资产投资监管比例,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及风险状况等指标,明确八档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国华人寿净资产270.37亿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62.82%,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38.78%。

压缩趸交5年期业务,国华人寿保费增速下滑13.41%

公开资料显示,国华人寿成立于2007年,由天茂集团、上海汉晟信、上海合邦投资、海南博伦科技与海南凯益等公司发起设立,注册资金3亿元,历经多轮增资,其注册资本增至48亿元。而天茂集团作为创始股东之一,初始持股比例为20%,参加了多轮增资,最后一度增至51%,并纳入了天茂集团的合并报表。2016年7月,天茂集团正式变身为保险股。

国华人寿作为一家全国性寿险公司,通过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为个人及机构各户提供保险保障,截至目前,其国华人寿已开设18家省级分公司、90家中支公司等共计164家分支机构,基本覆盖中国中东部地区和主要保费大省。

但其在业务方面一直未能取得大的突破,2020年其原保费收入同比下滑13.41%,净利润11.1亿元,同比降49.9%。关于保费下滑的主要原因,国华人寿也在2020年年报中称,为推进业务结构优化,大幅压缩了趸交5年期业务供给,同时叠加了银保渠道主力产品转换以及2020年一季度疫情影响。

从渠道来看,国华人寿银保渠道实现原保费收入299亿元,同比降15.67%,虽然保费增速下滑,但通过调整销售方式及产品结构,实现了长期价值业务的快速增长,2020年银保长期价值业务新单保费48.54亿元,同比增长158.31%,银保渠道价值转型发展之路进一步夯实。

其中,互联网渠道一直是公司业务转型优化的重要来源,2020年,直销及互联网渠道原保险保费收入13.61亿元,同比增49.13%。

从保费结构层面来看,国华人寿近几年期缴转型成果显著,续期保费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2020年,累计实现续期保费150.23亿元,同比增长140.60%,续期保费在总保费中的占比由去年的11.57%提升至33.89%。

新华保险健康福星增额(国华兴益保险资管获批开业)(2)

从险种来看,国华人寿寿险业务、意外险业务保费增速纷纷下滑,分别降13.99%、61.45%。但借助互联网平台优势发展健康险、重疾险等长期保障型产品,2020年实现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9.06亿元,同比增长14.38%。

2021年,国华人寿保险业务发展上,继续深化渠道合作,将长期储蓄型和风险保障型业务为发展重点,并持续发展期缴业务,带动续期业务占比提升,同时,坚持银保业务做强,互联网业务创新,构建更为均衡的渠道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