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城市数量偏少,未来将建5个Ⅱ型大城市

湖南省位于我国中部、长江中游地区,因地处洞庭湖以南而得名,简称“湘”。

株洲城市湖南排名(湖南3个地级市将晋级)(1)

湖南山清水秀,洞庭湖是全国第二大淡水湖,四大水系覆盖全省,也被称为“三湘四水”。全省的山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南部,森林覆盖率59.96%,是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

湖南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与广东、江西、贵州、重庆、湖北等省份接壤。全省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0位、中部第1位。

全省14个市州,截止2021年年末,常住总人口6622万人,城镇化率为59.71%。

城镇化率是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城市人口的数量,也就是各地级市的市区人口。城镇化率越高,代表着一个省份城市规模也就越大。

从湖南的城镇化率来说,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直接反映出来就是湖南14个市州中,大城市的数量偏少。

长沙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城市,总人口超过千万,常住人口超过500万。在省会城市中排名还是比较靠前的,但是跟周边的武汉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株洲城市湖南排名(湖南3个地级市将晋级)(2)

湖南省提出到2035年,城镇化率要达到或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长沙又面临着,国家严控省会城市继续扩张,城区规模发展受限的情况,这样湖南未来发展的重点,就将落到地级市的头上。

到2035年,湖南提出要建成5个Ⅱ型大城市,分别是岳阳、衡阳、株洲、常德、湘潭

5个Ⅱ型大城市建设名单中,2个已经建成、3个需要晋级

前文中说到,湖南大城市的数量偏少,那么现状中除长沙外,湖南到底有几个地级市是大城市规模呢?

说清楚这个问题,先要普及一个概念,什么是大城市?我国大城市指的是城区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又分为Ⅰ型(300-500万)、Ⅱ型(100-300万)。

什么是城区人口呢?很多人把地级市下辖区的总人口累加,当成城区人口,其实这是市区人口。因为很多区并非都是城区,还带有乡镇和村,这一部分要排除在外的。

根据最新的城建统计年鉴,湖南目前城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地级市只有2个,这就是衡阳和株洲。

株洲城市湖南排名(湖南3个地级市将晋级)(3)

这就是说,这2个城市已经提前实现了湖南制定的目标,未来有没有希望进一步晋级呢?后面会具体分析。

岳阳、常德、湘潭3市,晋级Ⅱ型大城市的难度大吗?从现有城区规模来看,岳阳距离目标最近,十四五时期即可达到。岳阳是湖南GDP第二城,也是省域副中心城市,但是跟中西部其余副中心相比,甚至是跟衡阳相比,岳阳的城市体量确实不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湘潭虽然不是副中心,其实城区人口距离大城市也非常近了,只有三四万的差距,预计这两年即可实现。

难度稍大的就是常德市。常德城区人口刚过80万,湖南省计划在2025年达到100万,每年需增加4万人,这对于地级市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常德的城市基础比较好,经济实力也很强。即便在十四五时期难以实现,十五五必能实现目标。

2个已建成的Ⅱ型大城市,落选Ⅰ型大城市

跟Ⅱ型大城市相比,Ⅰ型大城市的难度更大。目前在中西部副中心中,已经有洛阳、赣州、襄阳、宜昌等提出了建成Ⅰ型大城市的目标,能否实现尚不确定。

株洲城市湖南排名(湖南3个地级市将晋级)(4)

湖南确实没有能够冲击Ⅰ型大城市的“种子选手”。

从城市定位来看,岳阳、衡阳都是副中心,不过岳阳距离Ⅰ型大城市的门槛太远。按照现有城区规模,就是衡阳、株洲最大了,为何也会落选Ⅰ型大城市呢?

先分析株洲,株洲是长株潭城市圈的范围。株洲市的总人口是390万,其中市区人口173万,城区人口约130万。未来全国人口总量趋于稳定,株洲要想建成Ⅰ型大城市,城市化率就要达到70%,这个基本是难以实现的。

再看衡阳,衡阳是湖南第二人口大市,七普总人口为665万,不过有相当大一部分都位于下属的县市中。衡阳现有的城区人口为145万,湖南提出到2025年要达到170万。即便这个目标实现了,衡阳距离Ⅰ型大城市还有130万的缺口,需要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城区。

株洲城市湖南排名(湖南3个地级市将晋级)(5)

实际上,衡阳近十年人口净流出了49万人,在湖南省内是偏多的。随着总人口的不断减少,衡阳建成Ⅰ型大城市的难度就更大。

所以,衡阳和株洲落选Ⅰ型大城市建设名单,就不意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