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校长教你中考作文应试策略之——审题立意,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中考作文高分审题技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考作文高分审题技巧(张校长教你中考作文应试策略之)

中考作文高分审题技巧

张校长教你中考作文应试策略之——审题立意

张巨宏

一是认真审读文题中的“导语”与“提示语”,把握写作的范围及要求。降低审题的难度,并不意味着不用审题,仍要注意认真审题。命题与半命题作文要审清写作侧重点,材料与话题作文要注意从材料中选好写作的角度。如有一道中考题:以“读”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但不得写成诗歌)。提示:(1)此处的“读”,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以外,还含有“观察、欣赏、体味、咀嚼、探究”等意思。(2)“读”的对象可以是书报杂志,也可以是人、大自然,或者某种生活经历和某种社会现象等。(3)自拟题目,必须含有“读”字,如“读书乐”“我的阅读趣味”“我爱阅读大自然”“我读懂了父亲的心”“这段生活令我百读不厌”等。这些提示语帮助学生解读“读”的种种内涵,让学生从浅层次的或迷茫的思考或者焦虑中解脱出来,形成一种豁然开朗的思维态势。所以,在尽量减少审题障碍的前提下,审读“导语”与“提示语”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还有一些卷面、字数、内容及文体等要求也是不能忽视的。

二是在立意构思方面注重创新。立意,就是要确立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好文章立意的要求应该是正确、鲜明、深刻、新颖。如命题作文《雪》,我们可根据雪的特点进行类比联想。如由赞美雪的“洁白无瑕和大公无私”进而联想到老一辈革命者的高洁品质;也可以由其洁白的外表掩盖世间污秽,见不得阳光,揭露雪的虚伪等等。立意的方法除了一般的揣摩题意明确中心以外,常常要运用到逆反思维和发散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如作文:“根据鲁迅先生说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名言,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按惯常的立意可为:要勇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那么它的另一方面呢?也就是地上有了路,走的少了。也便没有了路,这也是一个真理。运用发散思维,《雪》还可以揭露雪的穷凶极恶——依仗狂风耀武扬威,不可一世;揭露雪的残酷无情——雪压冰封、万木萧条等等。再如一篇题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作文中,作者先摆出流行的观点“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表现,树立起批驳的靶子;接着亮出自己的观点“和尚撞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忠于职守的表现。为了证明这一点,作者又提出了三个分论点:撞钟的和尚做到了尽职、认真和持之以恒。继而列举了著名人物认真、塌实工作的事例,并将平凡的人们“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拿来与“胸无大志”、“不思撞钟”的做法进行了对比,清晰而透彻地论证了自己的论点,篇末点题,以希望收束全篇。这篇文章运用了“反向立意”、“反弹琵琶”的手法,让人耳目一新。有些事,从正面写,立意平平,难以激起别人的阅读兴趣;突破思维常规,从反面写,逆向立意,就会波澜顿起,新意频出。有位学生写了一篇优秀的议论文,题为《“老虎”也会技穷》,用的就是纵向立意法。老虎本来是勇猛无比的,在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中,老虎使黔驴技穷。但是,时至今日,有些老虎由于受到过分保护而变得技穷力微。作者由自然界中的老虎进而想到人类和社会中的“老虎”:昔日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八面威风,但过分保护使一些企业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缺乏生机和竞争能力;由于家庭的过分保护,现在的一些独生子女适应社会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低下。事实告诉我们过分保护危害极大。

三是要详尽的占有材料。首先要做有心人,随时准备储存材料。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成天“两点一线”,单调、枯燥,天亮了黑,黑了亮,周而复始,身边几乎无事。诚然,现在的学生生活圈子比较狭窄,但也并非游离于生活之外。只要有心,有搜集材料的这种意识,你也会发现身边有好多的东西值得存储起来。如:邻居家鸟笼里的黄鹂从早到晚凄然地望着遥远的天空;楼下的赵大爷竟然开始学英语和电脑了;去年考上某名牌大学的一名学生因生活无法自理得了抑郁症;低年级的一个女同学迷恋上网,几乎被网友骗去卖了;今天,备受宠爱的班长理直气壮地对班主任说,请不要私拆我的信件……这些形形色色的材料,都可以入文。只有平时认真搜集材料,到作文时才能信手拈来。其次要归纳、整理材料。把近期搜集的一些材料进行归类,如:反腐倡廉类: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②贪心会使鱼鸟在网中丧命。(尹拉克格言)③违法被抓的实例。奋斗类: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②只有奋斗可以给我们生路,而且只有奋斗可以给我们快乐。(恽代英)③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二十七年时间,跋山涉水,备尝艰辛。友谊类:①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②廉蔺故事(《史记·廉破蔺相如列传》)③歌德和席勒的故事,等等。第三要对近两年的中考作文进行认真研究归类,分类训练。如可以从以下几类进行训练:1、思品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揭示其思想品德,如“喜欢”、“关心”、“盼望”、、“最需要”、“-------我想对你说”、“感受生活”、“我深深感受到了--------”、“美德”、“幸福”、“激励”、“掌声”、“当我面对--------(挫折、成功、鼓励等)”、“失去后才知道可贵”、“同自己谈话”、“我关注-------”、“品味”、“萌芽”、“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把握”、“生活中果断坚决把握机遇”等。2、学习类。如,“读”、“读书”、“读书真好”、“考题”、“我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自己的特长”、“课余生活带给我们的乐趣”、“初中的路不好走”、“新时代的中学生形象”、“我和体育”、“我和艺术”等。3、生活类。“我们这些少男少女”、“孩子的世界”、“朋友”、“第一次”、“钱”、“车”、“家”、“有家真好”、“实践”、“朋友”、“第一次”、“合作”、“换位”、“扶贫助困见闻”等。4、热点类。如,“申奥”、“环境”、“网”等。对考题中相同相似的作文和反复出现的题目,必须深入训练;对同类题目选有代表性的训练,同时对照范文进行练、比等运作,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是强化语言表达,突出真情实感。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表达方式就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考生平时要通过多读多背等形式来积累语言。在写作过程中,恰当运用排比、对偶、反问、设问、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使文章增添文彩;适当穿插运用名言警句、古典诗词,会使文章别具意蕴;不同句式的使用,还会让文章具有整齐美、参差美。写出真情实感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只有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才能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在写作中流露真情、写出实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对表达真情实感有很大帮助。有一篇中考作文《我发现爸爸老了》,是这样写的:小时候,为了不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呆在家里,父亲将两条毛巾平铺在装满秧苗的筐上,用那根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扁担挑着我,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送走了我的童年。当时的父亲,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在村子里是数一数二的壮汉子;如今父亲原先那嘹亮清脆的号子声已失去昔日的雄壮,隐约间还夹杂着几丝沙哑,原先油亮的黑发现在已染上了霜色,原先红润的面庞现在已渐渐变得土黄,原先高大笔直的腰杆也略显变曲……文中记叙的是真人真事,运用对比手法,寓情于事,通过叙述、抒情、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突出表现了父亲饱经沧桑,写出了真情实感。文章要令人读出感动,就要写出个性。诉真情的核心是真,真情的付出会让任何细节走进眼里:有篇习作写奶奶的爱,因为“我”牵挂病中的奶奶,所以会注意到见到我后“她一下子就从沙发上站起来,随后在屋里走了两圈”的兴奋劲儿;真情的付出从来没有华丽的外表,奶奶生怕“我”对她生病会有丝毫的自责,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打电话来“安慰”大家。在这些很平常的举动里就能够看出,“我”与奶奶的心贴得是那样的近,也看出来“我”确实体会到了这种深沉的爱。我们应该在真实的记叙中体现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理解,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认识。真情往往以涓涓细流的形式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