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1《古诗三首》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绝句》景象:春天已经来临,温暖的阳光洒满整个世界。四野泛起青绿,溪水清澈,微波荡漾,放眼望去,一派好风光。风一吹,送来阵阵花草的芳香,引来蜜蜂、蝴蝶在花间起舞。泥土又湿又软,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自由飞翔在湛蓝的天空,一会横掠过水面,一会衔泥筑巢,仿佛春天的小精灵。不远处的沙地上,鸳鸯慵懒地晒着太阳,享受着新鲜的春光。

★《惠崇春江晚景》景象:任何一个春天,都离不开几枝翠竹的装点,调皮的桃花总是先派几个使者来打探一下春天的消息,绿竹和粉花相遇,欢呼着春天的到来。阳光暖暖地照耀着江水,给江水涂上一层红色。几只聪明的鸭子,仿佛感受来这一份温暖,早已来到水面,随着起伏的波浪荡秋千。岸边的蒌蒿,嫩绿、浅绿、深绿,向远处延伸。芦苇耐不住性子,努力地生长,那江中的河豚,也趁机逆流而上,赶机欣赏更美的春光。

★《三衢道中》景象:难得梅雨时节的江南,有如此好天气。我乘舟而行,逆流而上,只见溪水潺潺,清澈见底。小溪两岸绿树成荫,树阴照水,清风习习。小溪尽头山路曲曲折折,沿路而上,却见枝繁叶茂,青翠欲滴。初夏的山林格外幽静,突然,远远地从林中传来黄鹂清脆的鸣叫声,格外悦耳。

■课文2《燕子》

1.读一读,记一记,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这样有画面感的词语还有:

纤细的电线 有趣的图画

波光粼粼的湖面 如毛的细雨

■课文3《荷花》

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和同学交流。

每个人可以找到不同的语句,说出喜欢这个语句的理由,可以从修辞、动作、颜色等不同角度进行交流。

比如:我找到的优美语句是“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通过表示时间的“赶紧”一词和和动作描写“跑”,让我感受到作者迫不及待要去看荷花的心情。

■《语文园地一》

语句段运用

1.读一读,说说括号中的哪个词语用在句子里更合适。

①水面的小圆晕一圈一圈地(荡漾 飘荡)开去。

“荡漾”多用于形容水波等微微起伏波动;“飘荡”多用于形容在空中随风飘动或飞扬。第一个句子中,小圆晕是水面的波纹,所以选用“荡漾”。

②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唱起了一首(轻巧 轻快)的歌曲。

“轻巧”多用于形容重量小而灵巧或操作轻松灵巧等;“轻快”多用于形容不费力气或轻松愉快。所以第一个句子选择“轻快”。

③这只小狗的鼻子真(灵巧灵敏),老远就闻到了食物的气味。

“灵巧”形容灵活而巧妙;“灵敏”多用于形容反应快。第三个句子,老远就闻到了气味,说明小狗的鼻子能对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所以选择“灵敏”。

2.读一读,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它们的毛色白中透出金黄,毛是柔软的,随着微风在起伏着:四条腿是细长的,像是缩小的骏马的腿,蹄子呈淡黄色,而且是晶莹透亮的;额上的毛轻轻打了个旋,细看时,觉得那是一朵花;鼻尖是粉红色的,像是三月里从桃树下走,一瓣桃花飘落下来,正好落在了它们的鼻尖上:眼白微微有点红,眼珠是黑的,黑漆漆的;公羊们还都未长出犄角,头顶上只有两个骨朵儿。(曹文轩)

■课文5《守株待兔》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只不过是一件偶然的事情,而农夫却希望这件偶然的事情天天发生,于是他放下手里的农具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所以被宋国人笑话。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2.读读“阅读链接《南辕北辙》”,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一意孤行,不听朋友劝告。他的行动和目的相反,就永远也达不到目的。

■课文6《陶罐和铁罐》

1.阅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则很谦和,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

2.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陶罐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铁罐:傲慢无理、轻蔑、恼怒

陶罐:谦虚、友善

3.在分角色朗读课文。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4.读读“阅读链接”,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陶罐和铁罐》《北风和太阳》两篇文章中,铁罐和北风在性格上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个人物都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最了不起;在结局上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个人物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铁罐最终连影子“也没见到”,北风最终“悄悄溜走了”。

■课文7《鹿角和鹿腿》

1.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在茂密的丛林里住着一只美丽的鹿。有一天。他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来到一条小河边喝水,低头看到自己在水中美丽的倒影。他发现自己身段匀称,那对精美别致的鹿角就像两束美丽的珊瑚,唯一让他觉得不满意的是自己的四条大长腿。他不由得抱怨,这四条腿太难看了,根本配不上那两只美丽的鹿角。就在这时,危险一步一步向他逼近,凶猛的狮子向他扑来。于是,他拼命地跑啊跑啊,不幸的是美丽的角却被树枝挂住。鹿拼命一扯,挣脱了树枝,四条细长有力的腿帮他狮口逃生。

2.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①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露腿才是重要的。

②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他们各有各的长处。

第①个说法看似没问题,其实有些偏见,美丽的鹿角也是很重要的,一是美丽的事物令人赏心悦目,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二是鹿角除了美丽之外,遇到危险时还可以用来抵御敌人。

第②个说法比较客观。我们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事务像鹿的角和腿一样,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学生要认识到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轻易否定它的长处。

■《语文园地二》

词句段运用

1.说说下面词语有什么特点,照样子写几个。

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闷闷不乐 头头是道 斤斤计较

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无法无天 无穷无尽 无声无息

第一组前两个字一样,后两个字不一样,可表示为AABC式词语;第二组是ABAC词语。

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他狠狠地跺了跺脚(或心急如焚地说)_:“你真是急死我了!”

②“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的玩儿了!”姐姐_高兴地蹦了起来

3.学写通知(格式要求见下方表格所述)

标题

“通知”写在第一行中间(如果事情紧急或重要可以写‘紧急通知’或‘重要通知’)

正文

另起一行空两格,要写清楚时间、地点、通知对象和做什么,语言简洁明了。

落款

右下角写通知人,署名在上一行,日期在下一行,对齐。

【范例】通知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

通 知

2月10日下午第二节课后,请各班班长到少先队队室领取本班新校服。

少先队大队部

2月10日

■课文9《古诗三首》

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元日》写的是春节,《清明》写的是清明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重阳节。

《元日》描写春节时,人们燃放鞭炮、畅饮屠苏酒、换上新桃符的欢乐情景:“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串串爆竹唱着欢歌,个个孩子脸上绽开了花,新年就在笑语欢声中到来了。在淡黄的屠苏酒中,大人们,孩子们,撕掉门上的旧桃符,把所有的期待,凝在新桃符上,郑重地贴上门去。

《清明》描写了清明时节,在街上行走的诗人,悲伤苦闷,向牧童询问哪里有酒家,牧童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的情景:春雨,淅淅沥沥,唱着淡淡的悲伤。我独自行走在回乡的路上,听着这挽歌,失魂落魄。走着走着,肚子也咕嘟咕嘟叫了起来,眼前忽见一扎着冲天辫的娃娃,我便上前询问:“孩子,请问,附近哪儿有酒家?”这娃娃也不怕人,更不做声,只是小手一直远方——隐隐约约,杏花成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诗人独自远离家乡,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情人的情景。

我是王维,独自远离家乡,作客异乡,一股孤独感,常常萦绕在心头。今天,是重阳佳节,看着异乡的人们,亲友相伴,登高望远……我不禁想到了远方,身在家乡的兄弟们。他们应该也正身配茱萸吧?是否,会因为少了一个我,而感到遗憾呢?我多么思念他们,多么渴望回到故乡。

■课文10《纸的发明》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表格。

(图片1)

2.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龟甲、兽骨和青铜器铸刻文字很费力,而且篇幅有限。竹片和木片虽然容易写字,但过于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高,不能普及。西汉的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于书写,而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造价便宜,而且轻便好用,所以就传承下来了。

3.选做

我国古代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如,天文学家张衡发明了检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数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查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

地动仪: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含龙珠的龙头,在每个龙头的下方都有一个蟾蜍与之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地震发生的方向。

圆周率:圆周的长同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除,留待下次排版时使用。

其他科技成就:

沈括发现了磁偏角;翻车是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

■课文10《赵州桥》

1.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世界闻名 雄伟 创举 美观

赵州桥(导游词)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河北赵县,我是你们的导游小丽。(开场白)

世界闻名的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之上。赵州桥是世界桥梁史上第一座敞肩石拱桥,建于隋朝开皇大业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概括介绍)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这座桥十分雄伟,造型美观,28道独立石拱纵向并列砌筑组成单孔弧形横跨在洨河上。桥大拱两端之肩上又各设两个小拱,这些敞开的小拱在减轻桥身重量的同时,又起到了减少水流冲击力、加速泄洪的作用,这一设计可谓非常科学合理。这种敞肩拱设计还是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创举。(重点讲解)

因为赵州桥属于鬼斧神工之作,千百年来,民间均传说此桥是鲁班祖师修建的。其实,赵州桥是我国隋朝杰出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与建造的。赵州桥成为桥梁建筑史上独特的秀美风景,已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客朋友们,我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聆听!

2.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同学交流。

1.长城

2.北京颐和园

3.山西平遥古城

4.江苏苏州古代园林

5.陕西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6.甘肃敦煌莫高窟

7.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8.河南洛

■《语文园地七》

1.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首先,老师把剪纸需要的材料:剪刀、彩色纸拿出来,做了剪纸的示范。老师先把粉红色的纸剪成正方形,把纸对着角折三次;再用剪刀顺着纸顶端边上剪锯齿形,或半圆形;然后,在折叠的边上剪波浪形,或花草,或鸟兽;最后,展开来就是一朵栩栩如生的花。

2.照样子,写句子。

秋天的水果真丰富。苹果又大又圆,鲜红透亮,咬上一口,又甜又脆。梨子就像一个个小葫芦,又像是闪着金光的灯泡,味道甜中带酸。熟透了的柿子握在手里软软的,轻轻撕掉一点皮,放在嘴边一吸,就会吸到那比蜜还甜的柿子汁。黄澄澄的橘子最诱人,剥开皮儿,露出月牙一样的果肉,这些果肉像兄弟姐妹一样,紧紧地挨在起,味道香甜可口。

■课文13《花钟》

1.默读第1~2自然段。分别说说这两段话的大意。

第一自然段: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第二自然段: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2.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填一填,体会一下。

蔷薇绽开了笑脸 睡莲从梦中醒来

万寿菊欣然怒放 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昙花含笑一现

■课文14《蜜蜂》

1.默读课文。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下面的图是25课的表格,请忽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习题答案(统编版)(1)

实验过程:

①捉蜜蜂;②放入纸袋;③走四公里;④打开纸袋

⑤做上记录;⑥放蜜蜂;⑦等蜜蜂

实验结果: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大概、几乎、左右”这类词语看似模糊,实则是一种准确的表达,它表示数量或程度上的不准确性,有时表示作者的猜测或推断。

课文中类似的句子还有: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语文园地四》

词句段运用

1.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读下面两段话,照样子写一写你的观察和思考。

两个语段前面部分都是作者对所观察到的现象的描写,最后一句都是在观察基础上的主动思考和提出疑问。

2.下面这段话只修改了一部份。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改一改。

“他”改为“它”,“轻轻点了它一下”与“用一根小棍”对调,“翻身过来”改为“翻过身来”。

■课文16《宇宙的另一边》

1.课文的“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文写的“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有:在同一时刻的“我”在做些什么事;下雪的时间和太阳升起的方向;石头可能有生命会开花;另一个“我”上学时的路线;怎么计算加法;如何进行乘法运算;写作文的秘密。

2.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和同学交流,看谁想得更奇妙,

在宇宙的这边花生生长在泥土里,在宇宙的另一边花生有可能会长在高大的树上。

■课文17《我变成了一棵树》

1.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

我觉得这些想象很有意思:

①我变成的树上结的不是果子,而是各种形状的鸟窝;

②许多小动物都可以住进这棵树的鸟窝里,狐狸、鳄鱼,还有我也可以住进去,住进去的方式很特别;

③妈妈住进鸟窝里,带了很多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馋得我流口水,小动物们竟然以为那是眼泪。

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

周末的时候,妈妈总是让我做作业,都不能出去玩,我想变成一只小鸟。变成小鸟以后,我会飞到天空里和白云捉迷藏,可是白云听不懂我的话,只顾笑眯眯地看着我。

■《语文园地五》

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大家一起接龙编写故事。

①夏天到了,瞌睡虫王国一片沸腾。他们纷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

其中一只瞌睡虫飞啊飞,他在风婆婆的帮助下,飞过了一条河流,一座小山坡,来到了阳光幼儿园。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正忙着做游戏呢,根本没有人留意到瞌睡虫的到来。瞌睡虫看到这么热闹的场面,也想加入孩子们一起玩游戏。他轻轻飞到玩滑滑梯的小朋友身上,小朋友立马由兴奋进入睡眠状态。他看到这个小朋友睡着了,以为人家不愿意和他玩,于是他又飞到玩纸飞机的一个小女孩身上,女孩刚把纸飞机放飞,结果因为瞌睡虫的到来,也很快就睡着了,只剩下纸飞机停留在红千层花下。瞌睡虫又继续寻找别的小朋友玩,谁知道他一碰到谁,谁就睡着了。瞌睡虫望着原本热闹的幼儿园,一下子变得安静起来,感到很疑惑。他不知道,原来他自己被人类称为瞌睡虫,是一种可以让人秒睡的神奇物种。

②一阵大风过后,小牧童被吹到了颠倒村。他睁开眼睛,只见树枝和树叶长进土里,树根却张牙舞爪地伸向天空……

小牧童看到这棵奇怪的树,被吓了一跳,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当他想用手捂住嘴巴时,却发现伸向嘴巴的是自己的脚,鞋子还牢牢地穿在脚上,不对,现在是手了,他变成了一个用手走路的人。小牧童害怕极了,他想回家,他想找个人问问是怎么回事。他继续往前走,发现这里的一切跟他原来所在的世界是颠倒过来的:蜘蛛只能在地上爬来爬去,原本在地上行走的小狗、小猫,都在空中跑来跑去,水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而是从天空中像一条白布一样挂下来,看不到起点在哪里。小牧童终于遇到了一个和他一样用手走路的老奶奶,老奶奶的双脚正顶着一篮子菜呢。小牧童赶紧问老奶奶这是怎么回事,这里是哪里。老奶奶说:“这里是颠倒村,这个村子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她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他们从来不离开村子,偶尔会有一两个别的地方的人因为风太大而误入村子。”小牧童赶紧问如何才能回去,老奶奶说村长才有办法。不知道村长的办法是什么,小牧童赶紧往村长家走去。(待续)

■课文18《童年的水墨画》

1.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溪边》让我看到了钓鱼的孩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上立着红蜻蜓,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流动了起来,水中的人影碎了,鱼跳跃着,孩童欢笑着。

《江上》让我看到了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银牙。

《林中》让我看到了刚刚经过雨水洗过的松林,各种蘑菇蓬勃地挤出地面,孩子们笑着闹着成群结队地采蘑菇,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欢乐。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的诗句的意思。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人影倒映在绿色的山溪里,就像画布一样被溪水染绿了。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戴着斗笠的孩子们就像刚出土的小蘑菇一样。

■课文18《剃头大师》

1.朗读课文。说说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老剃头师傅剃头时小沙总是觉得一会儿痛一会儿痒,跟受刑一样。小沙却央求“我”给他剃头,还愿意付“我”钱,即使“我”剪得参差不齐他也夸“我”是剃头大师。

2.一边默读一边想,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么称呼他们?

“剃头大师”是“我”,“害人精”是老剃头师傅。因为小沙不爱去理发店剃头,所以谁给他剃头他就叫谁“害人精”,因为“我”没有给小沙弄痛,所以他觉得“我”像“剃头大师”。

◇“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这里的“优秀”是反语。“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沙对“我”剃头的要求是只要不剪破耳朵就可以,可以看出小沙很小,天真可爱,对自己的发型没有任何要求。

3.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看法。

“我”自认为有剃头的天分,技术比老剃头师傅还熟练,所以称自已为“剃头大师”。而结果是小沙的头发被“我”剪得乱七八糟,最后被迫去理发店剃成了光头。题目和故事的结果形成明显的反差,更吸引读者。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风趣幽默,体现了孩子的童真童趣、可爱淘气。

■课文21《肥皂泡》

1.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

过程: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2.课文中有一些句子不容易读懂,如,“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在课文中找一找,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

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五彩”指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颜色,“浮光”说明肥皂泡表面的光泽亮和颜色多,而且泡泡摇晃不定。“轻清透明”不仅写出了肥皂泡“轻”的特点,而写出了肥皂泡纯净、清亮、透明的特点。“乱转”一词写出了泡泡的动态美。“球面”上反射着五彩缤纷的光,而且不停地乱转,给人一种奇异的美。

这样的句子还有:“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这句话写出了肥晃、色彩纷繁的“长圆”,形态多样。

3.读句子,体会丰富的想象,再想一想: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呢?

这几句话运用想象,写肥皂泡带着希望和梦想飞起来了:飞上蓝天,亲近明月,渡过天河,追逐夕阳……孩子们的思绪从地到天,从天到地,再到婴儿,那样开阔、遥远。句末省略号表示作者脑中还有许多美好的想象,没有具体描写出来,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肥皂泡轻悠悠地飘过屋顶,飞上树梢,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了小鸟的翅膀上,和小鸟一起去森林中旅行……

■课文22《我们奇妙的世界》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天空和大地。

(1)朗读指导:语速轻快,语调轻松,语气惊喜。

(2)写天空主要通过对“太阳、云彩、雨水、群星”等事物在一天中的变化来写;写大地则按四季轮回,围绕“植物、动物、自然现象”的变化来写。(答案仅供参考)

2.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

“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是本文的关键语句。“一切”指天空和大地当中的所有事物,“有生命的”不仅指动植物的生长,而是说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以其不同的姿态、变化发展呈现在我们面前,以不同的角度展现其美妙,如欢唱的鸟儿、绽放的花朵、叮咚的泉水、雨后出现的彩虹、叫我起床的小闹钟,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表现。

■课文23《海底世界》

1.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1)朗读指导:抓住海底事物的特点,读出轻重缓急。

(2)课文是从海底的光线海底的声音动物的活动方法植物的差异很大丰富的矿藏等五个方面,来介绍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大特点。(答案仅供参考)

2. 在课文中找找下面的句子是在哪个自然段,说说那段话是怎样把这个意思写清楚的。

①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这个句子在第四自然段的开头。是这段话的总起句(中心句),总写了海里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接下来围绕这个意思分别举了海参、身体像梭子的鱼、乌贼和章鱼、贝类这五种海底动物,从活动速度和活动方式两方面出发,采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具体写出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多种多样。

②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这个句子在第五自然段的开头。是这段话的总起句(中心句),总写了海里植物差异很大。接下来围绕这个意思,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说明:一是色彩多种多样;二是通过作比较、列数字的方法说明大小差异很大。

3.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窃窃私语”和“免费的长途旅行”本来是用来描写人的,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来描写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和有些贝类的活动方式,读起来让人感到新奇、有趣,产生亲切感。在说明文中,也叫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不仅突出了事物的特点,还增强了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课文24《火烧云》

1.说说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了解的。

(1)火烧云的特点有:①颜色多,变化快;②形状多,变化快。

(2)①写颜色多,变化快主要体现在课文中的第三自然段,用了三类表示颜色的词语和四个“一会儿”的排比句来写。

②写形状多,变化快主要体现在课文中的第四、五、六自然段,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来写。

2.读读下面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再说几个类似的。

①表示颜色的ABB式词语:

红彤彤、金灿灿、白茫茫

绿油油、黄澄澄、黑黝黝……

②物色词(物品名称 颜色构成):

葡萄灰、茄子紫、橄榄绿、柠檬黄、玫瑰红、鹅黄、金黄、梨黄……

③“半~半~”形式的词语: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半灰半白、半嫩黄半浅绿、半青半紫……

④表示颜色的AA式词语:

红红、白白……

⑤表示颜色的ABAB式词语:

火红火红、碧绿碧绿……

■《语文园地七》

词句段运用

1.运用问句开头,激发阅读兴趣,揭示主要内容

(1)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奇妙吗?……

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奇妙吗?那些石头有的大,有的小,真是千姿百态:有的像奔腾的骏马,仰头长鸣;有的像威风凛凛的雄鸡,高歌长鸣;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老翁对弈……每块石头都妙趣横生,惟妙惟肖!

(2)你是否听说过……

你是否听说过含羞草“害羞”的秘密?含羞草的叶子被人们触碰时,便会马上闭合起来。这是因为含羞草的叶子对光和热特别敏感,所以人们触碰到它的叶子时,叶子就会产生反应,闭合起来。

2.丢失东西别着急,寻物启事来帮你,格式千万要牢记

格式要求

标题

“寻物启事”写在第一行中间(也可写具体些,如“寻钥匙启事”“寻***启事”等)

正文

另起一行空两格,要写清楚:

①丢失物品的详细介绍(名称、数量、特征和丢失的时间、地点等)

②联系人及方式(单位、住址、姓名、电话、邮箱等,这项内容也可放到落款署名时写)

③致谢(如有必要,可写明给予酬谢之类的话语)

落款

在右下角写,署名(单位或住址、姓名等)在上一行,日期在下一行,对齐。

生活中的语文

李明在小区篮球场打球时,把一个蓝色背包落在了球场边,他的电话是134xxxx3927。

下面是他写的寻物启事,可妈妈看了之后说他还是不可能找到自己的东西。这是为什么?请你读一读,帮他改一改。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习题答案(统编版)(2)

原因:没有写清楚丢失地点、物品特征及联系方式。

修改范例: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习题答案(统编版)(3)

■课文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1.默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再借助表格复述这个故事。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习题答案(统编版)(4)

2.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发挥想象,讲给同学听。

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也许顾客在还没弄清要做什么衣服时,裁缝就把布料裁好了;每当顾客刚想好做什么衣服来告诉裁缝时,裁缝每次都没把顾客的话听完,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裁布料做衣服了。

■课文27《漏》

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

我觉得课文中最精彩的内容有三个片段。一是贼因为紧张、害怕而从屋顶摔落到老虎背上,老虎驮着贼拼命逃跑;二是贼和老虎因为害怕互相摆脱。三是最终滚落山坡后的双方直面相对,都吓昏了过去。这三个片段一次比一次滑稽,一次比一次幽默,也一次又一次的将故事推向高潮。

■《语文园地八》

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体会两个句子中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再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气球“砰的一声”炸成碎片。

夏天“嗖的一下”就到了。

“咔嚓一下”,长袖夹袄变成了短袖衬衫。

“啪的一声”,电话被挂掉了。

点拨:拟声词部分的词语再现了句子的情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仿佛画面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2.你觉得下面的故事题目有趣吗?说几个这样的题目,和同学交流。

大个子老鼠和小个子猫

白马和乌鸦

陶罐和铁罐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点拨:这些题目都很有趣,每个题目中都有一组相对的词语,都体现了有趣的故事情节。

3.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①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②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老婆婆说,管他狼哩,管他虎哩,他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点拨:

引述句改成转述句的方法:①改标点:将句子中的冒号改为逗号,删掉双引号。②改人称:句中第一人称“我”或“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