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作为一个女人,她能够走上权力顶峰,并且成功称帝,背后有许多辛酸历史。也正是这些辛酸和悲痛,让这个女人变得杀伐决断,对于反对派经常毫不留情。但是武则天时期,有一位大臣,他也是心偏向李唐,也曾多次向武则天直言进谏,却得武则天重用信任,去世时,武则天痛哭流涕。这个人就是狄仁杰。

狄仁杰为什么保住武则天(狄仁杰心向李唐)(1)

对于狄仁杰,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关于他的断案如神的事迹。狄仁杰确实是唐朝时期的一个断案高手,他在执掌司法部门时,帮助破了不少的民间复杂案子,而且秉公执法,可以说是唐朝时期的一位青天大老爷。

初入仕途,如沧海遗珠,并无显露

狄仁杰早年通过明经举入仕,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佐判。因为断案断的好,深得百姓爱戴,逐步晋升为法曹。后来,帮助唐高宗李治断了一件案子,被升职为大理寺丞。在他做大理寺丞仅一年的时间里,就处理判决了积压的一万多件案子,并且大家没有人喊冤的,这也是“神探”之名的由来。

狄仁杰为什么保住武则天(狄仁杰心向李唐)(2)

狄仁杰不但政治才干卓越,还是位将才

狄仁杰是不但断案入神,他在武则天时期,官至宰相,可以说是武则天的左膀右臂。狄仁杰还是一位将才统帅,在突厥进犯河北时,他已经胡须斑白,临危受命,挂帅亲征。这样一位文武兼备的人才,而且才能卓越的人,在唐朝实属罕见,这也是武则天为何重视狄仁杰的一个重要原因。

狄仁杰为什么保住武则天(狄仁杰心向李唐)(3)

不忘李唐,直言进谏

在当时的唐朝,虽然武则天的才干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封建社会毕竟女子地位不如男,而且,在武则天之前也并没有女人成为皇帝的先例。因此,当时的人都以恢复李唐为忠义。狄仁杰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要比其他人明智的多。

第一,他明白自己忠于的是什么。他看得出来,武则天是一位君王才干丝毫不弱于唐高宗,甚至超越唐高宗的人。虽然,这位女皇帝有时手段比较狠,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她一个女人,如果不心狠手辣,根本就做不成皇帝,甚至早已经殒命。

狄仁杰为什么保住武则天(狄仁杰心向李唐)(4)

再说武则天的几个儿子,确实才能也不及武则天,不是软弱,就是昏庸。狄仁杰明白,自己忠于的不是一位女皇,而是一种信念,一种安定朝局,安定天下,为百姓造福的信念。朝廷不稳,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既然这位女皇能够撑起一片天,自己做臣子的也应该竭尽自己的本分。

第二,他并未真正忘掉李唐。明白自己忠于的理想,只是不钻牛角尖,但是他也在等待时机,尽可能保住李唐的延续。武则天登基时,毕竟年纪已经六十多岁,狄仁杰是个识时务的人,他看得出武则天的才干,也明白武则天的手段,所以,他忠于自己的理想,忠于自己的岗位,不像上官仪那么固执。

狄仁杰为什么保住武则天(狄仁杰心向李唐)(5)

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他也会尽最大的努力去维护李唐的基业。当武则天想立自己的侄子为太子时,他直言不讳,并用死后享用香火的例子来说明道理,丝毫不畏惧武则天是否发怒。最终,成功劝服了武则天将太子之位给了唐高宗的儿子李显,为李唐的延续做出了突出贡献。

心胸宽广,没有私心,是位真正忠臣

虽然狄仁杰在一些事情上经常敢直言不讳,但是武则天在位期间依旧最信任和重用狄仁杰。因为她明白,狄仁杰虽然有时候倔强,但是从来没有私心,都是将国家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这样的人,即便是说话不动听,不委婉,那也是从大局出发,值得信任。

狄仁杰为什么保住武则天(狄仁杰心向李唐)(6)

曾经有一次,武则天对狄仁杰说,你说话如此耿直,常常有大臣在我面前说你的坏话,你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狄仁杰回答,如果陛下认为微臣做错了什么,直接批评就好,微臣一定改正,如果陛下觉得不是微臣错了,那么,那些人说什么也就不重要了,我也没有知道他们的必要了。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狄仁杰心胸宽广,为人大度,他的直言不讳即使得罪了人,也一定是出于大局考虑,武则天自然也就不会怪罪于他,反而更加的信任和重用他。

狄仁杰为什么保住武则天(狄仁杰心向李唐)(7)

武则天的疑心十分重,主要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个女人在至高之位上,深刻体会到了“高处不胜寒”的道理。但是,她对狄仁杰却是十分信任,也恰好说明了武则天还是欣赏那些直言不讳的忠臣的,她的残酷手段,针对的都是那些不服自己的人,为的也是稳固自己的位置。可是,狄仁杰却是一位不会推翻自己的“忠言者”,而且才能卓越,得到重用和信任也就理所当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