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炒米视角
如果你真的把天启皇帝朱由校当着一个被皇帝这个职业耽误的好木匠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明朝中后期,自嘉靖以来的皇帝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人精,都是善弄权谋。不知道这和嘉靖的基因是否有关。就令我们认为最木讷的崇祯皇帝全部手段也是非常了得,他最大的问题不是在于不善于运用权谋,而是他的疑心病过重,还死要面子。他收拾魏忠贤和袁崇焕的手法其实都非常老练。
天启是一个善于躲在幕后的皇帝。
善于躲在幕后,不能怪朱由校。因为朱由校从小不受重视,别说他了,就连他老爹也不受重视。甚至都没有好好念过书,那就更别提像清朝的皇帝那样受过职业的皇帝培训。
他继位的时候才16岁,还是一个正在迷恋乳母的烦恼期。自己都不知道发生什么,就被推上了皇位,因为自己刚当皇帝的老爹死了。
而此刻他面对的朝政,对他来说压力巨大。
因为此刻正是东林党刚刚跃居明帝国第一大党,组阁成功。可谓众正盈朝,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高攀龙、孙承宗、袁可立一时间占据着朝廷里重要的职位。
现在我们聊起了杨涟、左光斗等等这些人,那都是正人君子,特别是《五人墓碑记》我们读书的时候都读过,是刚毅且铁骨铮铮的汉子。
但是,东林党虽然表面很正直。但是他背后毕竟代表着一部分利益集团。这部分利益集团恰恰就是在明清两朝享有特权的士绅阶层。在明清两朝读书人,特别是有功名在身的人,是享受免税免劳役特权的,读书人的地是不用交税的。这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很多老百姓不得不把自己的土地挂在这些读书人的名下,这样可以避免向朝廷交税。跟读书人分成,无论如何都要比给朝廷交税划得来的。除此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税赋,比如做生意的走南闯北的厘金。开矿的矿税。
这样一来,实际上动了朝廷的面包。朝廷的税收大幅缩减。从泰昌元年到天启元年朝廷的税收从580余万掉到320余万,几近腰斩。朝廷越是没钱,那就是要越要加派赋税,越是加派赋税可收入的税费就越少。
所以士绅阶层这一块,对朝廷而言,就变成了一个毒瘤。你要跟他说,这样下去不行,你应该让利。所谓动人财路,人家就跟你拼命。东林党一句话就弹弹回去了,”祖宗成法”。读书人不缴税,这可是朱元璋定下来的,你朱由校不能说废就废吧。的确朱由校也不会傻到去和东林党硬刚。
事实上执政之初,朱由校和东林党关系还是很融洽的,即便在斗争最激烈的时刻,也没有撕破脸。
基本上都由东林党自己的理念去治国,毕竟自己是杨涟等人拥立的么,所以在政治上非常重用并依赖东林党。
但是蜜月期截止到天启3年年初。面对日益陷入僵局的财政状况。朱由校开始走上了与万历同样的道路,那就是派出自己的内监出去收税。内奸一旦掌握了这样的权力,便人人趋之若鹜了。
但是朱由校选人,还是非常有眼光的。
因为这个眼光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客氏的,刻是最初看中了魏朝,但魏朝相对还是本分一些;后来觉得魏忠贤更好,因为魏忠贤更奸诈,更无耻,更能帮自己实现利益。
在这关键时刻朱由校决定帮客氏一把,他竟然把自己的乳母赐婚给一个太监。但是这个赐婚却有着非凡的的政治意义。
因为那一刻宣告,”朱由校、客氏、魏忠贤”三者的利益联盟正式成立。
朱由校比崇祯朱由检聪明的地方在于,他知道笔杆子是掌握在文人手里的,他自己不直接去得罪文官集团,他更懂得如何撇清自己。
所以《明史》里,无论魏忠贤是如何的恶,对东林党是如何的罪欲滔天,但是这些事情朱由校”一概不知”。因为朱由校在”忙着干木匠活儿”,魏忠贤最喜欢在朱由校当木匠的时候去汇报工作。所以朱由校有理由讲,我根本一切都不知情啊,这些都是魏忠贤干的。
可是魏忠贤这权利是谁给的呢?魏忠贤想动孙承宗的时候,朱由校突然就不干木匠活了,而且狠狠的将魏忠贤骂了一通。因为他知道辽东只要自己的老师在,自己才能放心。
但是,朱由校虽然聪明,但是也难免魏忠贤和客氏利欲熏心,过分膨胀。
朱由校的死,实际上是值得去研究一下的,但很可惜,史料并没有讲那么多。朱由校临终让自己的弟弟朱由检继位,实际上就有让他来收拾那个老家伙魏忠贤的意思。
只是崇祯没有想到啊,解决完了魏东贤。却没有人能收拾得了东林党。本非亡国之君,却担了亡国之运。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