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二爷因为忠义无双的品行,一直被民间所敬仰,慢慢的变成一种精神文化,最终被神化为“天神”。

关羽灭顶之灾(青龙刀砍死天尊)(1)

关羽

《三国演义》中关二爷因为过度自信,中了吕蒙的计,败走麦城,不幸被擒获,关二爷一身铁骨,不肯投降,被处斩,一同被处斩的还有儿子关平。周仓(三国演义虚构人物)得知关羽被杀,随后英勇赴死,去阴间陪关二爷。赤兔马被孙权得到,也不吃草料,很快就死了。《三国演义》就上演了“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的故事。

关羽死后因为戾气太重,并没有去投胎,拿着青龙刀,座下赤兔马,左关平,右周仓,一行魂魄在空中飘荡,关羽不时的大叫“还我头来”。一日魂魄飘荡到荆门州当阳县玉泉山,被山上主持普净长老看见。普净与关羽是旧相识,关羽曾经在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时,在汜水关得普净长老出言提醒,免去了一场大难。普净向空中唤了一声:“云长何在?”,关羽落下后,得知是普净长老,知他道德高深,精通佛法,向他求教因果,想得以解脱。普净长老劝诫关羽要懂得放下仇恨,不然那些被关羽杀掉之人的大仇如何报?冤冤相报何时了。关羽顿悟,留在高僧普净身边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这基本就是《三国演义》给关羽的结局了,还算很欣慰。

关羽灭顶之灾(青龙刀砍死天尊)(2)

普净长老

但是,《三国演义》似乎还是不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很希望知道关羽后面怎么样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传说被文人创作出来。到了《北游记》中,关羽的地位又进一步提升。原来那位得道高僧修成正果,荣登天界,并且把关羽一起带上天,玉帝得知关羽忠义,非常欣赏。封关羽为忠义大将军,日把天门,夜管酆都。关羽在天界呆了一阵,得知西方极乐世界如来法力无边,可解轮回之苦,非常想去听闻佛法,就跟玉帝请了假,去西天闻法,见佛祖不能带刀,就把手中刀留了下来。

哪知这把刀杀人太多,早就有了灵性,多年不曾饮血,已经饥渴难耐,见主人走了,马上下界为妖,号为金烈将军,杀生害命,喜欢吃人肉泥。正好赶上九天荡魔天尊祖师(真武大帝)四处降妖捉怪,看出此处有妖怪,与刀精大打出手,结果祖师居然不敌,被刀精的万刀大阵活活砍死,祖师的手下急忙回去报告祖师的老师,祖师的老师自然是大法无边,用还魂丹救活了祖师,并告诉他要想降服刀精必须去请关羽,祖师马上来到西方极乐世界,面见如来说明缘由,如来就让关羽跟祖师同去,并让关羽以后跟着祖师学习,作他的弟子。关羽领命,跟随祖师来到刀精处,一声大喝,刀精就乖乖现出原形。关羽从此以后就跟着荡魔天尊,后因为多次伏魔,被封为伏魔大帝。

关羽灭顶之灾(青龙刀砍死天尊)(3)

青龙刀

《北游记》把关羽如何封的神,讲的还算精彩。可有的文人喜欢画蛇添足,继续编关羽封神之后的故事,可这个故事编的非常另类。

《子不语》中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个酆都知县,非常开明,上任后看到当地人天天烧纸钱,花费极大,知县感觉这样做非常浪费,就不允许百姓烧纸钱。百姓大惊失色,要求知县解除禁令,否则会得罪鬼神。知县一身正气,说要找鬼神理论,百姓就说酆都有一口井是个结界,可以通往鬼界,知县不惧,带个伙计就了井,果然到了阴曹地府,阴差见是个当官的,还一身正气,就禀告了阎王。

阎王不是旁人,正是包青天,包拯问知县为何来此?知县说明了缘由,包拯说人死如灯灭,阴间要钱何用?老百姓就是让卖纸钱的和一些假道士,假和尚给骗了。你现在就回去告诉老百姓,以后不要烧纸钱了。

关羽灭顶之灾(青龙刀砍死天尊)(4)

阎王包拯

包拯话音刚落,就听阴差报:“伏魔大帝到”,包拯马上让知县和他的伙计回避,去迎关羽,关羽神目如电,马上察觉有活人在此,就问包拯,包拯说明缘由,关羽对这个知县很有好感,就把他叫出来,三人坐下攀谈,知县非常懂得礼貌,只是说阳间的事情,不敢打听阴间和天界的事情。

万万没想到知县带来的那个伙计是个愣头青年,对关羽非常好奇,插了一句话:“刘玄德在哪呆着呢?”,关羽冷哼一声,就走了。包拯对那个愣头青年说:“你当关老爷面前,直呼刘玄德大名,也太不尊重关老爷了,你必将尸骨无存,我看在知县面子上,马上安排你死,才能争取时间,给你留一块尸体,也好下葬。”,说完就拿阴间的大印盖在愣头青年的后背上。

愣头青年非常害怕,跟知县离开地府,爬出了井,很快就死了,就在下葬的那一刻,天雷降下,正劈棺椁,尸体被烧为灰烬,仔细一看,盖印的后背那块肉却安然无恙。这个故事前半段还有教育意义,告诫大家烧纸的坏处,可后半段实在找不到教化人心的感觉,不明白作者的用意为何?欢迎大家一同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