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贤举能,亲亲尊尊何为长?

《礼记·大传》言:

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前文三监已平,论功行赏。此时周公名为臣实为主,不能赏于己。功之高莫太公,周公赐齐东至海,西至河,南到穆陵,北至无棣有限开火权。赋齐国军事行动自主权,诸侯有变,太公无需报备天子,可自行征伐,实赐太公兵权。

人们常说的周公六礼(什么是周公之礼)(1)

与此同时,关于治国安邦的首次国务院级别正式讨论拉开了序幕。前有三监之乱为戒,治国需有法度,但是到底要怎么执行呢?周公和姜太公开始了一场世纪性辩论,太公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就四个字“尊贤尚功”。姜太公是以自身为出发点总结的这一条,姜太公的主张类似于墨家的主张,也是现代企业所追求,但是至今依然不能彻底贯彻执行的—选贤举能。谁有能力谁上去,不管你之前是啥出身,只要你有能力就给你官职,就让你帮我治理国家。就好比我姜子牙,出身啥也不是,我不也受到你老爹的邀请,最终帮你们家打下了江山吗!只有任用有才能的人,国家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发展。

人们常说的周公六礼(什么是周公之礼)(2)

周公也给出了完全不同的四个字“亲亲尊尊”。文章开头那段晦涩的古文,说的就是——圣人一旦坐上了天子宝座治理天下,必从至亲抓起,统一度量,制礼作乐,修订历法,改服易色,改国换号,这些事都可以随着朝代的更迭而改变。但是同族相亲,尊重祖宗,长幼有序,男女有别,这些是不可以随着朝代更迭而改变的。

周公和姜太公见地完全相反,这和他自身所处的位置有关,姜太公能耐再大终究是臣子,而周公是响当当的主子。在周公看来,发展的快慢是其次,稳定才是第一位,要保证稳定,社会就要有固定的秩序,您太公提倡有本领就上,最终发展到极端难道天子也要选拔了吗!那就乱了纲常,后来的田氏代齐也印证了周公的担忧。

人们常说的周公六礼(什么是周公之礼)(3)

理想世界就是和谐社会

周公的理想世界,就是人们不论做什么都要牢记规则,不能逾越规则,心里要有红线,当官的你就好好当官,种地的你就好好种地,臣子面见天子你就要有面见天子的礼仪,你睡觉就要有睡觉的规矩,吃饭有吃饭的规矩,谈恋爱有谈恋爱的规矩。再有像三监那种想要造反的,还没行动自己想想:这样造反恐怕是不对的,违背了规则,自己也就作罢了。想偷鸡摸狗的想想:我这样做了已经踩踏红线了,伸出的手也就缩回来了。如此一来,必定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于是周公创——周礼。

孔子所追求的有秩序的世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是基于这个思想。因为这符合帝王家天下的治理原则,所以在公元前134年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汉武大帝的大力推崇。但是这和最初的周礼不太一样,属于修改版。

人们常说的周公六礼(什么是周公之礼)(4)

周公的理想世界,也正是我们今天依然所提倡的和谐社会。到今天周公的思想也没有过时,可见周公的见地在当时是多么的先进。先进,超前是褒义词,但是也表示与时代稍有不符。那是西周,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绝大多数人都是以种地为生,周公这套规矩实施推广起来那是太难了。我干了一天的活回到家还要规规矩矩的做这些礼仪,这么做到底有什么用啊!再者中央下发重要文件《周礼》至底层,看得懂的都没几个,怎么实施?更何况这周公的周礼管的面也太宽了,甚至可以说过分了。

西周婚姻法

礼仪规矩多如牛毛。比如婚姻法,在那之前男男女女看对眼了就在一起,合适过日子了结婚。许多底层民众甚至连基本的结合仪式都没有,直接就一起过日子了。没什么章法。周礼先是明文规定,婚前试炼,是不合法的。

人们常说的周公六礼(什么是周公之礼)(5)

必须入了洞房之后才可以。西周婚姻法规定了一条娣媵制。当时是实行一夫多妻制,所以一个丈夫娶几个妻子法律上是正常的。女子社会地位很低,当女子长到可以婚配的年龄就会许配给一个夫君。从此以后他们的一切就都交给了夫君,姓氏也要改为丈夫姓。改姓这还不算事,在这个女子出嫁之时,还有自己的妹妹们,佣人们,要一同嫁过去。就是娘家平辈的女子要一网打尽。你娶一个就要同时养这一众妇女,供养他们吃饭睡觉。亲亲抱抱举高高,排队,一个一个来。

人们常说的周公六礼(什么是周公之礼)(6)

还规定,妻子们和自己必须是异姓,不可冠夫姓之后出现例如-陶陶红,林林心如这种叠字名,虽然萌萌哒,但是这是法律上不允许的。而你妻子的人选必须是你父母决定,通过媒人介绍,也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妻子的长相,取决于你父母的审美,如果妻子容貌你不相中你只能寄希望于随机性较大的小姨子们。丈夫可以休妻,但是必须符合条件:不孝顺公婆,不生孩子,有嫉妒心,有病,盗窃,淫荡。这别的都好懂,有嫉妒心是咋回事,嘴巴嘟嘟就是要挨休了吗!

人们常说的周公六礼(什么是周公之礼)(7)

还规定,有下列条件丈夫不允许休妻:有所娶无所归,就是娘家人没了,没归处不允许休;与更三年丧,就是伺候公婆去世,守孝三年了,已经尽孝,丈夫不可休;先贫贱后富贵不可休。

这还没完再说下去您都不爱看了,看还是其次,这其中存在着大量逻辑关系。比如贫贱时娶了老婆后发达了,且伺候公婆走,守孝三年了,并且娘家没人了,但是突然嘴巴嘟嘟嫉妒心上来了,还淫荡了。这到底是休还是留?放现代法律学学生还得研究研究,何况当时的农民了。这还仅仅是婚姻法的一部分。

人们常说的周公六礼(什么是周公之礼)(8)

我国远在几千年前的西周就制定出如此精密的法规,我们中华文明能五千年传承不衰,可以傲视天下真不是盲目自信,这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的底气。东方大国,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这些美誉,可不是现代几个精英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就可以鼓捣出来的。历史无论是谁,无论你能力多大,都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缓缓的沉淀,如酒发酵,历久弥香。正如时间缓缓的流逝,每一刻都将成为历史,您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小编写文章已成为历史,努力地做好今天的历史,才能不负将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