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抑郁症和躁狂哪个更难治(躁狂抑郁多才俊)(1)

图源:视觉中国

这两天,因为杭州天才翻译家金晓宇的故事,双相情感障碍这一疾病再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躁狂抑郁就是双相情感障碍,不少名人,如梵高、贝多芬、海明威等都被报道有双相情感障碍,每年的3月30日“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就是梵高的生日。

因此,有人可能会问:双相情感障碍是不是“天才病”?得这种病的人好像都很聪明,真的是这样吗?

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精神卫生专家,今天来为大家系统剖析双相情感障碍病。

时而躁狂时而抑郁

有医院精神卫生科

去年门诊接诊13万人次

其中双相障碍病人占了三成以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胡少华介绍,大家平时最常接触到精神疾病包括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金晓宇确诊的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通俗的名称又叫做“躁郁症”,相对于大家更为熟知的抑郁症在疾病诊断上属于独立的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在情感障碍疾病中所占的比例并不低。胡少华教授表示,他所在医院的精神卫生科去年门诊接诊13万人次,其中双相障碍病人占了35%左右。而在病房,这个比例更高,“差不多有60%患者因为双相情感障碍住院”。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会在躁狂和抑郁两个极端情绪间游走、切换。胡少华教授介绍,患者的情绪状态特点是不稳定的,一段时间表现为抑郁状态,但症状比抑郁症更加严重,破坏性也更强,自杀自伤的风险更高;而一段时间又会表现出躁狂的行为,情绪持续性高涨,精力充沛,睡眠需求量减少,自我评价升高,有强烈的使命感。在这种情绪背景下,患者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变得固执、暴躁、易激惹,结果出现鲁莽的投资、暴饮暴食、冲动型消费等的增加。

“虽然双相情感障碍是阶段性发作,发作时通常在两种情绪状态中来回切换,但事实上,大多数时间,双相情感障碍是以抑郁发作为主,占了一半以上。”

这种病好发于青少年

15-19岁年龄段占比75%

双相情感障碍“偏爱”青少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双相障碍科主任夏泳表示,患者在15-19岁年龄段尤为集中,占比达75%。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青春发育期,体内激素水平波动明显,加之有中高考、家庭情感等生活的诱发事件,疾病更容易发作。”

2019年中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率逐年提升,患病人数已达840万,多高发于青少年。

在胡少华教授所在的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病区,青少年患者的比例也较高。

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精神科专家金卫东提醒,从小学高年级、初中开始,就是双向情感障碍的高发期,爸爸妈妈可能会发现,自家的小孩冲动、爱发脾气、摔东西、厌学等等,一旦有这些情况就要警惕。

不是因为得病才“聪明”

而是得病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潜能

目前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尚未明确,不过此次接受采访的三位专家都表示,该病和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还有研究表明,也跟生物学因素、社会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

那双相到底是不是一种“天才病”呢?

在金卫东看来,确实,我们看到的部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某些领域有特殊的天赋,能取得比普通人高的成就,这跟患者的轻躁狂状态有关系,这种状态下他们往往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比如梵高可能就是在轻躁狂状态下创作出名画。

“在我们病区里,也会看到和金晓宇类似精通好几门外语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以及不少取得高学历的双相患者。”五六年前,金卫东治疗过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当时他硕士毕业没多久,去了一所高校入职,没多久发病了,经过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很快回归社会,继续给学生讲课,后来还念了博士,顺利结婚生子。

当然,这并不是说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都是天才。“毕竟能够被我们看到的,成功到为大众所熟知的,只是少数。”

夏泳认为:“疾病本身是不会增长智商的,只不过有些人足够幸运,抓住了轻躁狂状态下情绪对自己能力的加成。”

夏泳举了一个运气比较好的女孩为例。女孩子初三中考前,双相情感障碍中的轻躁狂发作,一举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高一、高二两年,女孩则陷入抑郁阶段,整个人浑浑噩噩,成绩并不出色。到了高三,她又进入轻躁狂时期,一下子从年段几百名考到了前几名,高考顺利考上了名牌大学。

“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双相情感障碍成就了这个女孩的学业,相反,她本身学习能力好,加上自己努力,和轻度兴奋状态,令她更自信,精力旺盛、反应快,把体内隐藏的潜能发挥出来了而已。”

夏泳提醒,千万不要觉得那我就一直保持轻躁狂状态好了呀,其实情绪的高涨还是低落都是不健康的,这种看上去有利的“轻躁狂状态”并不稳定,很容易发展为躁狂状态,或转向抑郁状态,所以规范治疗的目的就是维持患者心境的稳定。

和抑郁症较难区分

平均8-10年才会被诊断明确

早期容易漏诊误诊

正是因为双相情感障碍表现为时而抑郁时而狂躁,所以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国外有研究表示,双相情感障碍平均8-10年才会被诊断明确,早期容易漏诊、误诊。

金卫东提道:“大约70%的双相患者,都无法在首诊时就明确是双相情感障碍,而如果被当做抑郁症治疗,采用抗抑郁的药物,会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

“部分抗抑郁药物容易使起初表现为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转向躁狂发作,所以双相患者如果只吃抗抑郁药物不符合诊疗规范,选择专业的医院和医生,尽早识别双相,非常重要。”夏泳说。

基于肠道菌群的标记物 可以用于临床上区分 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

近年来,如何早期筛查出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和单相抑郁(即抑郁症的抑郁发作)如何区分?成为精神卫生科面临的一大临床难题。

为此,胡少华教授团队2016年率先在国内开展双相情感障碍的脑肠轴机制研究,旨在通过科研推动双相情感障碍病理机制研究,改变目前基于症状学诊断的窘迫现状。

经过多年研究,胡少华教授团队发现,抑郁症患者和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患者,肠道菌群是不一样的。

近年来,团队分别采用16S rRNA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验证了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和组成的特异性变化,构建了基于肠道菌群标记物对疾病诊断和疗效预测的模型;与重庆医科大学谢鹏教授团队、首都医科大学王刚教授团队合作,发现基于肠道菌群标记物可以用于临床上区分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构建了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噬菌体和粪便代谢组的关联网络;结合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首次提出了脑-肠平衡系数,并研究其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比例的相关性;发表了多篇双相障碍肠道菌群领域的研究综述。

去年底,胡少华教授团队双相障碍脑肠轴研究取得新进展,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 7.561)杂志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这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通过上调双相障碍疾病风险基因TRANK1参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病理机制,提示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调节疾病风险基因TRNAK1参与双相障碍的发病。

早发现、早识别、早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是可以治愈的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其实和所有的精神疾病治疗是相通的。最关键一点,要早发现早诊断,并早期接受正规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完全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甚至实现治愈。”

胡少华教授表示,所谓的临床治愈,其实是一个医学概念,指的是疾病的临床症状达到缓解,并最大程度减少复发;而治愈,通常指的是社会功能的康复,比如生活的自我料理能力、工作学习社交能力等,这比临床治愈更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规范治疗效果好的病人,几年、十几年都是可以处于正常间歇期不发病的,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金卫东主任说道,就治疗而言,药物治疗是首选,希望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家长们意识到,如果你的小孩有这个病,不治疗是不行的,无法正常上学,无法正常生活,家属一定要高度配合治疗,日常进行监督。

“早识别早治疗,能及时控制临床症状,尽早恢复社会功能,避免疾病的反复发作。因为一旦病情反复发作,复发的概率就会显著增高,治疗难度更大。”夏泳坦言。

(原标题《躁狂抑郁多才俊?它的致病原因是什么?和抑郁症什么区别?有可能治愈吗?浙江三位权威精神卫生专家为大家详细解析》。编辑 左佑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