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拥有一个自己的庭院(大巧若拙重剑无锋)(1)

大巧若拙,重剑无锋。原本最简单的庭院竹篱笆,却演变成最复杂的工程。

经过数月的尝试,换了好几个施工队伍,竹篱笆就是难以令人满意。浙江安吉、江苏宜兴、江西宜春……许多国内著名毛竹产地的工匠都来试过了。

空灵的禅意、艺术的质感、天然的美感、竹制品的韵律感、建筑需要的功能性……综合大家的力量,也不能做到全部兼顾。

如何拥有一个自己的庭院(大巧若拙重剑无锋)(2)

而主事者坚持一定要达到最好、最全面的效果,于是将视线放大到国外和东瀛,寻找大匠来指导。

几番苦苦寻觅,终于在国外找到两位七十多岁的匠师。他们做竹篱笆已经三十多年,一辈子只专注做这一件事,还是竹篱笆“非遗”传人。主事者花了十万元人民币将两位老先生请到拈花湾,手把手教自己编竹篱笆。

选竹、分竹、烘竹、排竹,编织手法、竹节排布技巧、结绳技法……竹篱笆在拈花湾不仅成为一个艺术创作,也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光打结的麻绳就选了三十多种、十几种技法。

如何拥有一个自己的庭院(大巧若拙重剑无锋)(3)

于是,又经过一百多天的反复操练、印证、强化、完善,形成丝毫也不准走样的标准流程。

后来,人们在竹篱笆建造标准流程表看到一组令人惊讶的数字:这里的竹篱笆搭建,共需使用二十九种标准工具。普通竹篱笆建造有二十九道标准工序,竹丝竹篱笆有四十三道标准工序。

如何拥有一个自己的庭院(大巧若拙重剑无锋)(4)

沙洋在千里汉江堤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从何家嘴到潜江萧家口一带的堤防坚固与否直接关系到沙洋、江陵、监利、潜江、沔阳(今仙桃)5县人民的生产生命财产安全。

如何拥有一个自己的庭院(大巧若拙重剑无锋)(5)

自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8年)至清朝乾隆七年(1742年),汉江堤防发生这两次大规模溃口,沙洋李市、监利、潜江一带成为一片泽国。汉江水患防治成为统治者急需考虑的问题。它关系到民生、国运及社会稳定。自嘉靖以降,社会矛盾丛生,无力修建;清初社会不稳,荆门、荆州两地矛盾重重。有识之士两州合力修筑汉江大堤的提议未能实施。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统治者励精图治,修养生息,政权稳固,国力强盛。大修汉江大堤之事提上议事日程。乾隆七年,名臣舒成龙担任荆门知州,他亲临沙洋筹集资金,征集大量民力、土方石料,经过两年的沐风栉雨,艰苦奋战,终于修成了从何家嘴至潜江萧家口的汉江大堤,从此锁住了肆虐近200年的汉江水妖。

如何拥有一个自己的庭院(大巧若拙重剑无锋)(6)

水利者,水之好处也;利益者,利民益国也。盛节修水利,浊世整甲兵。康乾时期一度呈现“用事者争言水利”的官场风尚,为其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纵观世界文化发展史,可以明白看到,以兴水利而兴国,是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舒成龙领导荆门军民修治汉江大堤,泽被后世,他永为沙洋人民所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