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鱼盘景(年年有鱼三十二)(1)

香煎沙尖鱼

在小海鱼里,除了多春鱼味美,还有两种极鲜美的小鱼,它们是沙尖鱼与沙丁鱼。深圳海鲜档常见沙尖鱼,却从没见过沙丁鱼。

因二者长相近似,很多人认为是同一种鱼,于是南方称作沙尖鱼,北方以为那就是沙丁鱼,其实二者还是有差别的。

沙丁鱼是鲱科沙丁鱼属、小沙丁鱼属和拟沙丁鱼属的统称。鱼身呈圆筒状,腹部银白,背部带金属光泽的深蓝色,无侧线。

年年有鱼盘景(年年有鱼三十二)(2)

沙丁鱼

我们常在电影电视里看到海洋里成群结队的蓝色小鱼,速度很快的游过来游过去,特别是有鲨鱼攻击的时候,鱼群一会儿卷成球,一会儿形成洞,这就是沙丁鱼。

有次看海洋纪录片,才明白沙丁鱼为什么会队形这么好看。

原来,沙丁鱼队形有三个特点,一是每条鱼都紧跟前面的鱼,二是左右等空隙,三是前后等空隙。这样当鲨鱼进攻沙丁鱼群时,鱼群会迅速转向拉大空隙,在中间形成一个大洞。鲨鱼最多只能抓几条游得慢的老弱病残充饥。

沙丁鱼这种顺洋流迁徙的扎堆现象,被科学家认为是“抱团取暖”。因为弱小容易受欺负,成群结队才能在大自然中得以生存与繁衍。

年年有鱼盘景(年年有鱼三十二)(3)

沙丁鱼群 (图片来自国家地理中文网)

沙丁鱼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都很高,所以味道十分细腻美味,但捕捞上来极易变质,不耐保存和运输,于是常被制作成罐头长时间保存。沙丁鱼罐头很有趣,里面小鱼一个连一个挤得整整齐齐,所以常被作为拥挤的代名词。

钱钟书《围城》里有段这样的描写:

“结果,买到票子的那一堆人全上了车,真料不到小车厢会像有弹性,容得下这许多人。这车厢仿佛沙丁鱼罐,里面的人紧紧的挤得身体都扁了。可是沙丁鱼的骨头,深藏在自己身里,这些乘客的肘骨膝骨都向旁人的身体里硬嵌。罐装的沙丁鱼条条挺直,这些乘客都蜷曲波折,腰跟腿弯成几何学上有名目的角度。”

描写得十分形象。英语里有句俚语:“packed in like sardines.”意思就是像沙丁鱼一样拥挤。

沙丁鱼我虽只吃过罐头,但却觉得非常美味,骨头是酥的,整条一并吃下,一点也不浪费。

年年有鱼盘景(年年有鱼三十二)(4)

沙尖鱼

在深圳常吃的是沙尖鱼,这是一种美味小海鱼。

沙尖鱼是鱚科鱚属,学名多鳞鱚,又名沙鲮、沙钻鱼、沙追鱼等。沙尖鱼身是栉鳞,背部浅灰褐,腹部乳白色。侧线很明显。

买沙尖鱼时常见鱼嘴有钓钩。海鲜档老板说,会吃的都喜欢吃沙尖鱼,纯野生,在他们潮汕,渔民刚下海捕捞上新鲜的沙尖鱼,人们就等在岸边买走了,他们自己也都喜欢吃。

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报道,说李嘉诚吃鱼不吃大鱼,专门吃小小的沙尖鱼。李嘉诚就是潮州人,爱吃沙尖鱼倒是不出奇。

年年有鱼盘景(年年有鱼三十二)(5)

沙尖鱼生活在印度洋到西太平洋之间的热带海域,以小虾小鱼小虫为食。有趣的是,沙尖鱼胆子非常小,很容易受到惊吓,一旦吓到,就把身子转进沙子里,躲起来。不知是不是这个缘故,沙尖鱼吃起来总让人感觉头里有一两粒沙,有点像家乡的毛刀鱼,我于是便将鱼头给猫咪吃,自己只食鱼身。

民谚云:“五月好鱼马鲛鲳,六月沙尖上战场。”六月是沙尖鱼最肥美的时候,无论油煎,还是煎煮,都肉嫩鲜美,香酥脆爽。

潮汕菜中有种豆酱水煮沙尖鱼,很美味。沙尖鱼入砂锅,油煎至两面微黄,再放入潮汕特有的黄豆酱,加小香芹焖煮30秒,即可上桌。锅盖揭开,沙尖鱼煎香味扑面,豆酱入味的沙尖鱼一面鱼肉鲜嫩,一面煎制干香,非常有特色。

年年有鱼盘景(年年有鱼三十二)(6)

对了,还有个典故关于沙丁鱼。

以前挪威人很喜欢吃沙丁鱼,但市场上活鱼价格比死鱼要高很多,于是渔民想出很多办法来让沙丁鱼活着运到渔港,但是沙丁鱼比较脆弱,最终大部分死在了路上(所以后来只制作罐头)。

有一个渔民比较特别,他的鱼总能活着回来,后来有人暗中探知,他会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鲶鱼,鲶鱼会游来游去,沙丁鱼害怕自然也就到处游动,这样到了码头沙丁鱼还是活的。

适当的压力可能会激发出更大的潜力。这也就是心理学上十大效应之一的鲶鱼效应。

年年有鱼盘景(年年有鱼三十二)(7)

上文推荐:年年有鱼(三十一):铁板多春鱼-今日头条 (tout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