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会有这样和那样的过失,这是在所难免的。有了过失如何对待?孔子说,“躬自厚而薄于人”,就是要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对自己要求要严,对别人要求要宽,这样别人就不会怨恨你,你就会少树冤家对头。

做人做事,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出了问题,要主动承担责任,先做好自我批评,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先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而不是推卸责任,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去。

论语里如何应对讨厌的人 要想远离别人的怨恨(1)

是严于律己,还是苛责于人,孔子认为这是区分君子与小的标准之一。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求别人。君子这所以为君子,就是他有宽广的胸怀,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别人很宽容。

周公姬旦被分封在鲁(今山东),他要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就让儿子伯禽代他到鲁国执政,周公就对儿子谆谆教导说:“故旧之臣没有严重的过失,就不要舍弃他们,不要对人求全责备。”这是给伯禽指明了施政方针,就是为政要宽容,对人不苛求。伯禽到鲁国之后,改变当地的风俗,变革当地的礼仪,使鲁国成为礼义之邦。

论语里如何应对讨厌的人 要想远离别人的怨恨(2)

孔子说,“宽则得众。”能以宽阔的胸怀对待别人,不求全责备,能够容忍别人的小过失,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戴和支持。

能够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有问题先自我反省,从自身找原因,就没那么多时间去责怪别人了,对别人宽容了,不但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反而让人敬佩。

论语里如何应对讨厌的人 要想远离别人的怨恨(3)

三国时期的曹操,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并且睚眦必报。但是,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从缴获的战利品中发现了曹营中有人给袁绍写信,很多人要求治罪,曹操却说:“在胜负未分之前,我都不清楚将来会怎样,这些人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也是可以理解的。”他让人把信烧了,不再追究。曹操的做法令人佩服,使天下更多的英雄豪杰投靠在他的麾下,愿意为他效力,终成大业。

这说明,宽以待人,人生的路就会越走越宽。对己要严,待人要宽,我们很多人说到,未必做得到,多数情况下,我们容易对自己要求松,对别人严格要求,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可以理解的,别人的做法都是有毛病的。

论语里如何应对讨厌的人 要想远离别人的怨恨(4)

一旦出现了过错,轻轻放过自己,先找一堆客观原因为自己洗脱,撇清关系,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然后,通过苛责别人抬高自己,把失误或者过错一股脑儿地推给别人。这样做,不但使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错过改正错误的机会,还会招致别人的反感,甚至会引发别人的怨恨,反目成仇,就会为自己树敌。

一般人多怨,就是因为对己太宽,责人太严。如果对别人求全责备,要求过高,别人做不到时自己就会心生怨气,而对方同样对你的苛求也不满意,最后就会导致双方互怨。

论语里如何应对讨厌的人 要想远离别人的怨恨(5)

《中庸》:“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先端正自己,自己先做到,别人做不做得到,你不要过分责求,自己就不会有怨气,别人也就没有抱怨产生。如果一个人习惯于躬自薄而厚责于人,他会一直摆脱不掉人怨与怨人。

当出现了问题的时候,如果涉事的人都保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心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都是严格要求自己,多想自己的不足,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推卸责任,能多看别人的长处,以宽广的胸怀宽容别人,而不是责怪别人,谁心中还会有怨气呢?

#品书团##翘楚读书会#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我读《论语》之《卫灵公篇》:

【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远离别人的怨恨了。”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