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周瑜经典语录霸气(既生瑜何生亮不为人知的后半句)(1)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们一定对周瑜的谢幕印象深刻,周瑜壮志难酬,在人生最后阶段,高喊了三声“既生瑜,何生亮”,抑抑而亡。在整部演义中,这里堪称是对周瑜性格的点睛之笔,老罗将周瑜心胸不够宽广的特点和对诸葛亮才华的反衬,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殊不知,这句话还有后半句,而后半句据说也有很多版本,有的是上半句的延伸,而有一个版本却截然不同,这句话,多多少少成了后来老罗借诸葛亮之口对周瑜的形象进行弥补的一个最好的证明!


欢迎点击下方 了解更多 发现和探讨更多榜单内容哦~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率领北方及荆州降兵八十多万进驻乌林,大有吞并江东之势。关键时刻,诸葛亮应鲁肃之邀前往东吴,联吴抗曹,在共同用兵击败曹操之后,孙刘两家又争起了曹操的荆州。最终,周瑜在诸葛亮的几番用计之下,不仅没有得到荆州,还赔了夫人又折兵。去世之前,周瑜给孙权写信交待后事,写完信后就陷入了昏迷。等到醒来后大叫了三声“既生瑜,何生亮?”

三国周瑜经典语录霸气(既生瑜何生亮不为人知的后半句)(2)

翻译过来就是“上天既然有了我周瑜,为何还要有他诸葛亮呢?”语气中包含着不甘与悲愤,甚至还带有些愤怒和不满,将周瑜此时狭隘的心理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正因为演义中的这句话,周瑜也成了心胸狭隘不能容人的典型而遭到了众多的嘲笑。但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既生瑜,何生亮”还有后半句,那就是“君未归,孤何安”。

即便是在演义中,关于周瑜在这方面的用意也有着充分的描绘。

诸葛亮联吴抗曹,刚到东吴就智激周瑜,并准确料定了孙权的心思,使得周瑜对诸葛亮的才学十分钦佩,便叫在东吴效力的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前去劝诸葛亮留在东吴效力,只可惜最后没成。

三国周瑜经典语录霸气(既生瑜何生亮不为人知的后半句)(3)

在诸葛亮得知周瑜死讯后,诸葛亮在赵云的追问下也表达了周瑜对于自己不能效力东吴感到可惜的真实想法。

三国周瑜经典语录霸气(既生瑜何生亮不为人知的后半句)(4)

事实上,无论是曹操,孙权,还是刘备都对周瑜评价极高。诸葛亮当年去联合东吴,两人曾交流了一段时间,周瑜对于诸葛亮的才学十分钦佩,就想劝诸葛亮加入东吴,只要诸葛亮点头,他宁愿把自己的官职让给诸葛亮。

但诸葛亮一直不同意,周瑜直到临死之前,想到的依旧是诸葛亮,所以才有了:既生瑜,何生亮?君未归,孤何安?

第二句翻译过来就是,你诸葛亮没有来东吴效力,我周瑜又怎么能安心走呢?这句话联系前半句,真正体现出了周瑜的胸襟,并非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狭隘,反而非常的大气。

三国周瑜经典语录霸气(既生瑜何生亮不为人知的后半句)(5)

诸葛亮、周瑜两人都是大智慧之人,他们不仅是对手,更可以说是知己。只是可惜两人最终只能各为其主,最终没有在一起效力。

可见周瑜在临终之前其实并不是担心自己的才华被人给比了下去而心生嫉妒,实则是因为异己势力竟还有着如此杰出之士,却只能为敌所用而导致的忧心忡忡,周瑜确实是一直都是为东吴做考量的,想必有如此知己,孙策也没有任何遗憾了。

欢迎点击下方 了解更多 发现和探讨更多榜单内容哦~


三国周瑜经典语录霸气(既生瑜何生亮不为人知的后半句)(6)



本文资料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欢迎点击下方 了解更多 来 众推风云榜 畅聊风云变幻,共推精彩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