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锄禾日当午(农妇早课及梳头锭)(1)

长发、农妇早课及梳头锭

文/王玉权

"女人头发长,见识短。"这老掉牙的损贬话,现时还偶尔听到。说这话的,大抵是些不合时宜的脑里残留大男子主义的老公们。

女人头发长与见识短,毫无因果关系。但需要天天打理,却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大多数男人不太讲究,五指也可当梳,在头上划拉几下就完事了。图省事的男人,则干脆剃光头,或者推个平顶板刷头。上了点年岁的男人,会被岁月虐得秀顶光,头上没几根毛了。脑袋中央,寸毛不生,一片荒漠,难看死了。周边地方也稀稀落落的不富余,哪有能力支援中央?正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毛稀见皮光,惨了。这种煞风景,大街上多的是。亮霍霍的秃货,虽有帽子遮颜,谁看不出来?阿Q罢了。

一头秀发是女人通吃天下的法宝。农村人夸闺女,就专门夸她乌索索的大辫子骄人。如果男人也长发打扮,则是如泰国的人妖了。这种怪相,社会上有。少数小鲜肉不做人,偏扮妖。

一次去天桥浴室就浴,水汽朦胧中,见一长发披肩的‘‘女郎",背对着我,站在喷头下淋浴,吓了老头子一大跳。待转过身来,才看清是一小伙子。人们都对他剜以白眼,可这东西仍嘻皮笑脸的没点愧色,还伸舌头挤眼睛气人呢,老澡客们见了只有摇头叹气的份。

女人长发,正常;男人长发,非常。如果阴阳不分,乾坤颠倒,倒退到原始部落状态,那还成何体统!

过去,未婚姑娘为打理长辫子,已婚妇女为打理螺螺髻,每天都要耗费不少时间。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 受奶奶妈妈两代女人的耳濡目染,谙熟农妇的日常早课。谨以亲身见闻,不惮琐碎地记述如下。

民间故事锄禾日当午(农妇早课及梳头锭)(2)

日常生活中,女人早起五更,有一摊子琐事要处理,甩大膀子的男人是不管的。所谓早起三光,晏起三慌,很是现实。在农村,懒婆娘是要被千夫发指的,农妇的苦命!

女人先于家人第一个起身,为一家老小备好早饭,洒扫庭除,饲喂禽畜,洗洗涮涮,还要忙里偷闲,打理自身。晚上洗锅抹盆,关门闭户,最后一个上床休息。做女人,真是辛苦。听说现时的小家庭内,为点家务琐事,男的和女的还天天打饥荒,搞什么可笑的AA制哩。成了家,才知柴米油盐的人间烟火滋味,绝不像恋爱时享受伊甸园里的无比浪漫。

早起诸般事务的流程,大抵是这样的。

起身后,第一件事是上马子。解手后,立即将马子用双手端着,抵紧腹部,一跩一跩地端到屋后的茅厕旁。回来后,顾不得头发蓬乱,眼屎巴沙的,系上围腰子,用旧衣包好头部,小心地将锅左右旋一下,端出来反扣在天井的砖地上,用小铲锹轻轻地一圈一圈地刮锅灰。顺手用扫帚清下,再端上灶台,左右旋下使之磨合。地上留下的一圈锅灰,极轻极黑,稍有风即飘,污染环境,会用扫帚轻拢起来压着。

接着,扒灰。农家平日都是烧穰草。穰草灰多。先把头晚煨下的猪食罐端出来,放一旁。通常中锅煮饭,边锅烧菜。两个满锅膛要掏出几畚斗子灰。夏秋之际要留一畚斗放门外,生产队有专人来收,为秋收作准备的,其余倒猪圈里。

扒灰是个脏话。手脚再轻也禁不了灰喷喷的,灶间,身上,会落一层。解开围腰巾,站在门外远处上下前后左右,转着身掸掸。灶台上的灰不忙掸、搌,先拿米,淘米。头遍二遍淘米水倒泔水缸里,(我们那里叫恶水缸)再下河过清水,顺手拎一小量子水扽茅厕马子旁。(量子,即盛水木桶。有大小之分,大量子是用来挑水的)。

回灶间,把两个汤罐灌满,引火。放两个草把子后,锅热了,浇瓢凉水,嗤啦一声,白汽四漾,洗锅,汰锅,放水烧早饭。

刮过的锅就是快,一会儿,粥锅潽了,赶紧揭锅盖,搅一搅,将锅盖半开着,火笃(火旁加笃,音夺,小火慢煮)一会,再潽再搅。如是两三回合,才能把锅盖严,让米在锅中翻滚着,咕噜咕噜有节奏地独唱,还得不时来照看,以防谱溢。

此时,腾出手来用洗锅汰锅的温水,洗湔布,去揩搌灶台,锅盖等。初步清洁后,将脏水泼洒到家中地面上,准备洒扫庭除。

那时,农家屋里的地面均为土质,坑坑洼洼的,桌腿总要找个东西垫一垫才平。清扫前,一定要洒点水以免灰尘四扬。

洒水后,开鸡窝门。抓几把脚稻撒到天井的砖地上喂鸡。经了一夜消化,饿极了的鸡,早已在窝里不安分了。公鸡也早就啼明了。门一开,鸡们争先恐后地飞奔到天井里啄食。个个都想独食,所以不住寻搅,你啄他一下,他啄你一下。卡强的公鸡最霸道,喂鸡的会大声呵斥,骂声瘟鸡,驱赶它。公鸡则在一旁不平地高声抗议。不消一二分钟,地上的食光了。喂鸡的便把这群半饱半饥的鸡轰出门外,让它们去自由觅食。

洒到地上的水,此时也差不多入湿干了,正好扫地。里里外外旮旮旯旯扫好后,渐粥锅。(渐,方言。粥锅首开后,过会再烧开。)

渐粥锅好比接力赛,再续一把火,让米粒充分开花,米饮汤才会渐渐稠厚起来。这回潽的可是米饮汤,须专心致志,不可大意。

渐好粥锅后,一锅粥便熬好了。拨开余烬,把放在一旁的猪食罐搅一搅,如厚了,添点恶水,放进锅膛再煨。奶奶说过,煨好的猪食粘耷耷的,比生糠养膘,猪吃得可来劲了。

早饭烧好,地也扫了,大开光。灶台,锅盖,水缸板,碗橱,著笼,堂屋里的老爷柜,大小桌面等,全搌抺一遍,家中顿时清清爽爽的,家事至此告一段落。

这里说明一下,如果这天搲疙瘩,做烫饼,必须在渐粥锅时进行。如果这天涨梳头锭或摊火烧饼,则在渐好粥锅后进行。

你看,烦死啦,现在的人多快活!首先,抽水马桶算一伟大发明。再者,电饭煲,省去了多少烟熏火燎。现代科技为人类造福,人们生活质量有了极大改善提高。

民间故事锄禾日当午(农妇早课及梳头锭)(3)

梳头锭,家常面食。夏日气温高,那时没冰箱,早上多余的粥,放到下午便馊了。不浪费的,晚上结锅后,根据馊粥多寡,调入适量小麦面,呈稠厚的糊状,在中锅里放瓢水,把面盆搁在锅中,盖好,让其自然发酵。

渐好粥锅后,把发了一夜酵的面盆端来,你会发现面浆拱起来长胖了,内有无数小泡泡。如闻有酸味,则兑入适量碱水中和。用筷头子沾点,舌尖一舔,觉微甜,则正将好。如太厚,则酌加点凉水。

涨梳头锭通常用尺二边锅。热锅滑油,油滋滋响了,舀入兑好的面浆,约占有小半锅,汪成直径尺把的圆饼状。千万别心急,用火文慢慢烘焙。饼的四周中间会渐渐拱起长胖,由浅白色转为浅黄色,表面结成了透明的膜,可以清楚地看到下面的无数孔隙在张大。讲究的人家,此时可在面膜上撒点芝麻。透出香味时,则可用铲子兜底翻转过来,从饼边四周点油,芝麻在油中愉快地歌吟,释出阵阵浓香。用铲子拨动转圈,使油分布均匀。

翻一次不够的,可不时再翻,直到两面金黄焦脆为止,但不可焦糊,口感才好。

待饼充分鼓起,透出微酸香甜气味,趁热用快刀划开。对开剖面,恰像梳子形状。通常划成四开,八开,每开呈三角形立体小块。每个三角形的两剖面上,可见如发糕似的大大小小的孔隙,暄嗖嗖的,弹性十足。最好吃的是饼皮及饼边,酥脆。 真是香、酥、甜、脆、软、韧、油、润,馋人。

这梳头锭好吃,但耗时耗油。时长要有女人梳好头的工夫。注意啦,是指女人的发髻头,所以叫梳头锭。吃足了油的两面和四周边角透酥的,所以又叫酥头锭。锭者,块状也。农人常用金银箔折元宝锭烧给亡人,对锭的概念是不陌生的。有别于涨烧饼或摊火烧饼的薄皮状,这锭字是取饼之形。

有人写作酥头令。说这名称好文雅,类如宋词中如梦令、喝火令等词牌名。可别忘了,这是农家寻常面食,农人可没那雅兴。令,声母有卷舌音,锭,没有,直接呼之,随口一说,叫个梳头锭吧。女人梳好发髻是要好一刻工夫的,涨好一锅梳头锭,用时和它相当。说成酥头锭,素头锭,均无不可。

今人浪漫多矣,若有共识,命名为酥头令,满时髦雅致,也是可以的。

民间故事锄禾日当午(农妇早课及梳头锭)(4)

粥熬好了,梳头锭也涨好了,女人才有工夫打理自己睡了一夜凌乱了的长发。

先是反复梳,梳顺了篦。打来汤罐热水,洗,汰。在等待湿发晾干的空隙,跑到茅厕倒马子,用量子里的水冲。用马刷哗啦哗啦地使劲刷。早上农妇刷马子的声音此起彼伏,很有规模,过去农村一种特殊的晨曲。事毕,将马盖架在马子上,把量子里的余水浇上去,水淋淋的,让其自然风干。好家长里短的农妇,此时都闭嘴,不啧声,好习惯,卫生。这刻工夫,湿发也差不多干了,接着重头戏,梳发髻。

从盛梳头油的细瓷盏里,用布油塌子醮油润发,梳顺了,做发型。将梳顺了的长发松紧有度地披到脑后,拧成一大股。常在股中添入一束假发以壮声威,盘螺螺髻。这样,盘成的螺螺髻才富态,扁圆好看。女人就等人家一句夸,你头发就多好啊!如听了这句夸,心里不知有多得意呢。盘好,取发簪固定。少妇会在前额秀眉之上留有流海,如同缨络,好看哩。

过去,发簪是妇女必备的首饰。有玉、金、银、铜、铝、木等材质。所谓荆钗布衣,是贫女的装束,她们的钗簪是用荆条做的。簪好后,蒙上发网,便大功告成。发网有棉线、丝质等优劣之分。

昔日,有走乡串村,摇着小拨浪鼓的做小生意的女人,她们的货篮中,专卖些针线香粉颜料发簪发网等。伢子们盼着的是敲着小锣的换糖担子。妈妈梳头落下的头发,聚起来,一小团可换一大块麦饴糖。糖担子里有鸡鸭毛,破布烂棉花,牙膏皮,废铜烂铁等。

最后,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照镜子。对着菱花镜,左调查,右研究,前照,后照,正照,反照。这儿抿抿,那儿拢拢,刮刮,修饰一番,满意了,才罢。爱美的会插朵绒花或鲜花,一个油光乌亮散发着香味的美人,站在面前,会让人耳目一新的。

这长发成就了女人的美,也耗费了女人不少时间。女为悦己者容,她们会乐此不疲,成了生话′中的必修课之一,已然养成了习惯。

至于奶伢子的少妇,一早的琐事更多,这里从略。人哪,谁不打小起是娘老子一把屎一把尿领大的?大了,人五人六的,可不能昧了良心,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能干女人,井井有条,逸逸当当;叒叕女人,搭三落四,一地鸡毛。

慢生活的农耕时代大抵如此。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解放后妇女们把辫子,发髻剪了,风行齐耳短发,人称二头毛子。现在,女人大多一把抓,用皮筋扎成马尾,或者长发披肩,潇洒清爽,也不错。

以上较详细地写了昔日农家女早上时段的动态′有它一定的时代背景。今人已陌生,聊以立此存照吧。你会看出社会生活变迁的轮廓,稍许领略一下世态百相,体味一下人世沧桑。

梳头锭这道面食,作早点,作腰顿子,作晚茶,均好。今人有条件作番改进,唤作酥头令也行,或可成为一道美食。

题可短至一个字,长及数十言,文无定法。头发的长短、有无、疏密、刚软等等,可涉及十几门学问,本文仅涉猎浅尝,重在对昔日农妇日常琐事的存照。作为民俗文化的流,不无意义,有它一定的存在价值。

民间故事锄禾日当午(农妇早课及梳头锭)(5)

【作者简介】

王玉权,江苏高邮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已退休。

民间故事锄禾日当午(农妇早课及梳头锭)(6)

民间故事锄禾日当午(农妇早课及梳头锭)(7)

民间故事锄禾日当午(农妇早课及梳头锭)(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