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张少华个人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消息,宣告演员张少华于3月23日因病去世,并回顾了她的演艺生涯及与疾病作斗争的情况。

其经纪公司也同时发布讣告,对张少华给与了高度评价,称其为“张少华先生”。

贾玲和郭靖宇转发悼念,都用了“先生千古”四个字。

郭靖宇张少华访谈 张少华去世贾玲(1)

对此,很多网友表示质疑和不满,认为这两个字用在她身上不合适,觉得她配不上。

郭靖宇张少华访谈 张少华去世贾玲(2)

至于其中原因,归纳起来无非两点,一是她与新凤霞的陈年往事,二是认为其个人成就不够。

郭靖宇张少华访谈 张少华去世贾玲(3)

但也有部分网友对此表示支持,有的觉得没必要上纲上线,自己觉得合适就行。

还有人觉得逝者已矣,曾经的是非恩怨也应一同随风而去,没必要再进行放大和关注。

郭靖宇张少华访谈 张少华去世贾玲(4)

其实这种很难评判,前者说到的恩怨纠葛,发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是是非非后人很难评说。后者提到的个人成就,也是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并没有一个可以参照的衡量标准。

郭靖宇张少华访谈 张少华去世贾玲(5)

“先生”两个字最早出现在《诗·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表示的是头生、首生之意,与后来的词意差别很大。

而“先生”这个词,则最先出现在《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这里指的是父兄的意思。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这个词又有了更多的含义,比如老师、长者、贤者、女性的丈夫等等。

比如在《孟子》中:“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里指的就是有学问的长辈。

再比如,在《国策》中:“先生坐,何至于此”,这里则是对有德行的长辈的一种称呼。

当然这些都是用在男性身上,而如果用在女性身上,则有着比较严格的条件,比如德高望重、学识渊博、贡献卓越,要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地位等。

按照这样的标准,网友认为只有宋庆龄、何香凝、秋瑾、冰心、张爱玲、林徽因、杨绛、叶嘉莹、屠呦呦等这样的才有资格被称为“先生”。

郭靖宇张少华访谈 张少华去世贾玲(6)

对于张少华,个人觉得无论贾玲还是郭靖宇,当时用词时肯定没有多想,只是将其当成了一个自己尊重的业界前辈,表达自己的尊重和哀悼。

毕竟张少华从艺近60年,带来了《大宅门》《五月槐花香》《我的丑娘》《勇敢的心》《铁梨花》等许多经典作品,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脍炙人口的角色,单从表演上来说,贾玲、郭靖宇等作为后辈表达心中的敬意无可厚非。

郭靖宇张少华访谈 张少华去世贾玲(7)

当然,在一些人眼里,“先生”这个词分量很重,用在女性身上代表着高度的褒奖,不是演了几部戏就可以配得上的。

但不管怎样,人已经去世,恩怨纠葛也好,称呼也罢,都没必要上纲上线了。

大家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