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梨上市的季节,中医认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津、润肺去燥等功能,可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并有良好的解热利尿作用。所以,人们秋季养生首选梨来缓解秋冬季节的干燥问题,并且价格便宜、老少皆宜,梨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养生必不可缺的最佳选择。下面,就让小编给您详细介绍一下关于梨的常识,希望给喜欢吃梨养生的朋友带去帮助。

秋天多吃梨(秋天养生宜吃梨)(1)

梨,蔷薇科梨属植物,多年生落叶乔木果树,叶子卵形,花多白色,一般梨的颜色为外皮呈现出金黄色或暖黄色,里面果肉则为通亮白色,鲜嫩多汁,口味甘甜,核味微酸,凉性感。7~9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可鲜用或切片晒干。和冰糖一起煲水,可治疗咳嗽。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省。

营养成分

项目

数据/100g

NRVs(%)

项目

数据/100g

NRVs(%)

热量

50kcal

2.5

膳食纤维

3.1g

12.4

蛋白质

0.4g

0.6

9mg

1.1

碳水化合物

13.3g

4.4

0.5mg

3.3

脂肪

0.2g

0.3

2.1mg

0.1

饱和脂肪

0g

0

92mg

4.6

胆固醇

0mg

0

食用价值

梨的药用价值:

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可助消化、润肺清心,消痰止咳、退热、解毒疮的功效,还有利尿、润便的作用。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解酒的作用;用于热病伤阴或阴虚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于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症。

梨果皮: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滋肾、补阴功效。根、枝叶、花有润肺、消痰清热、解毒之功效。

梨籽:梨籽含有木质素,是一种不可溶纤维,能在肠子中溶解,形成像胶质的薄膜,能在肠子中与胆固醇结合而排除。梨子含有硼可以预防妇女骨质疏松症。硼充足时,记忆力、注意力、心智敏锐度会提高。

主治

主治热嗽,止咳。治咳热,中风不语,伤寒发热,解丹石热气,惊邪。利大小便,除贼风,止心烦气喘热狂。润肺凉心,消痰降炎,解 疮毒、酒毒。具有下火,治便秘功效。

李时珍说:《别录 》谈梨,只说它的害,不说它的功。古人说到病大多与风寒有关,用药都是桂、附,却不知梨有制风热、润肺凉心,消痰去火、解毒的功用。当今人们的病十有六七是痰病、火病。梨的有益之处肯定很多,但也不宜过量而食。遗憾的是,只有乳梨、鹅梨可吃并可治病,其它梨即使可以吃也不能治病。

有效的医用验方

1、感冒、咳嗽、急性支气管炎:生梨1个,洗净连皮切碎,加冰糖蒸熟吃。或将梨去顶挖核,放入川贝母3克、冰糖10克,置碗内文火烛之,待梨炖熟,喝汤吃梨,连服2~3天,疗效尤佳。

2、慢性气管炎、干咳少痰、口干舌红。便秘:生梨1个,蜂蜜或冰精放入梨内,蒸熟吃梨喝汤,每日1次,连吃5天为一疗程。或梨挖心削皮,放入北杏仁10克,冰糖30克蒸熟吃,可止咳化痰,清热生津。

3、肺热、咽疼、失音:雪梨捣汁徐徐含咽,每日服3~4次。4、肺热咳嗽:生梨加冰糖炖服,或生梨去心加贝母3克炖服;或梨1个,芦根30克,冰糖同煮,睡前热食,见小汗为佳,食3天;或梨汁、藕汁等量服。

5、小儿风热咳嗽、食欲不振:鸭梨水煎取汁,加入大米煮粥。

6、咽炎、红肿热痛、吞咽困难:沙梨用米醋浸渍,捣烂、榨汁,慢慢咽服,早晚各1次。

7、醉酒:梨生食或梨榨汁服。

8、风热咳嗽:梨1个,葱白连须7条,白糖10克加水煎服。

9、消渴:生梨捣汁服,或熬成雪梨膏服。

秋天多吃梨(秋天养生宜吃梨)(2)

梨虽然营养美味,养生不贵,但是也并非人人适合,并且也有一些禁忌,希望养生的朋友要牢记。

适宜人群

咳嗽痰稠或无痰、咽喉发痒干疼者。

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患者。

高血压、心脏病、肝炎、肝硬化患者。

饮酒后或宿醉未醒者。

梨可清喉降火,播音、演唱、教师人员经常食用煮好的熟梨,能增加口中的津液,起到保养嗓子的作用。

不适宜人群

梨属性凉多汁水果,脾虚便溏、慢性肠炎、胃寒病、寒痰咳嗽或外感风寒咳嗽以及糖尿病患者忌食。妇女生产之后亦忌食生梨。女子有经来潮期间以及寒性痛经者忌食生梨。

食用禁忌

①梨性偏寒助湿,多吃会伤脾胃,故脾胃虚寒、畏冷食者应少吃。

②梨含果酸较多,胃酸多者,不可多食。

③梨有利尿作用,夜尿频者,睡前少吃梨。

④血虚、畏寒、腹泻、手脚发凉的患者不可多吃梨,并且最好煮熟再吃,以防湿寒症状加重。

⑤梨含有糖量高,糖尿病者当慎。慢性肠炎、胃寒病患者忌食生梨。

⑥梨含果酸多,不宜与碱性药同用,如氨茶碱、小苏打等。

⑦用以止咳化痰者,不宜选择含糖量太高的甜梨。

⑧梨不应与螃蟹同吃,以防引起腹泻。因梨味甘,微酸,性寒,而蟹味咸,性寒,具有微毒。二者皆为冷利之品,同食伤肠胃。

⑨吃梨时喝热水、食油腻食品会导致腹泻。

⑩脾胃虚寒而致的大便稀薄和外感风寒而致的咳嗽痰白者忌用。妇人产后、小儿痘后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