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人类哲学历史发展的革命变革, 是真正科学形态的哲学发展的开始。它不但提供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而且也是我们研究哲学本身和哲学历史 发展的根本方法。

特别是辩证的唯物史观,科学地阐明了社会的 基本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确立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以及它们辩证关系的科学观点,从而为人们正确理解哲学这一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特征,揭示其发展的根据、条件和规律 性,提供了正确的原则和方法。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把这 一根本原则同哲学史的具体研究巧妙地结合,提出和表现了哲学 史研究的一系列具体原则和方法。研讨列宁的这些原则和方法, 对于指导哲学史的科学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包含差异和对立(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1)

历史和逻辑相统一或一致的原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优秀的文化遗产,特别是批判地吸取黑格尔的合理思想基础上,明确肯定和阐明的一个重要原则。它既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和哲学史的原则,也是研究各门科学(包括它的逻辑体系和历史)的指导原则。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这一原则。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继承马克思的事业, 进一步从哲学的高度阐发了这一原则,明确指出;“在逻辑中思 想史应当和思维规律相吻合。”“从逻辑的一般概 念和范畴的发展与运用的观点出发的思想史 这才是需要的东 西!”

黑格尔是第一个明确规定历史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相一致的 哲学家,在他的《逻辑学》和《哲学史讲演录》中都论述和体现 了这一原则。在《逻辑学》摘要中列宁就曾指出;“看来,黑格 尔是把他的概念,范畴的自己发展和全部哲学史联系起来了。这 给整个逻辑学提供了又一个新的方面。”

在《哲学史讲演录》摘要中,列宁同样十分注意黑格尔关于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思想,并作了深刻地批判改造。黑格尔的哲学史导言,是 瑕瑜互见的一篇哲学史观的作品,它的缺点是写得过长,特别是对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说得冗长累赘、空洞无物,枯燥乏味 但瑕不掩瑜,其优点也很明显,黑格尔在这里相当精彩地论述了对 于哲学和哲学史的深刻思想,特别是关于哲学史的一些方法论原 则。其中方法论的主要之点,列宁都作了摘录。

关于历史和逻辑 的一致,黑格尔说:“我认为哲学体系在历史中的次序同观点的 逻辑规定在推演中的次序是一样的。我认为,如果从出现在哲学 史中的各个体系的基本概念身上清除掉属于其外在形式、属于局 部应用范围等等的东西,那末就会得出观念自身在其逻辑概念中 的规定的不同阶段。反过来,如果单就逻辑的发展来说,那末在 它里面也可以看出历史现象在其主要环节上的发展过程,但是, 人们当然要善于在历史形式所包含的东西里面认出这些纯粹概念 来。”

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包含差异和对立(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2)

列宁全文抄下了这段深刻而明白的论 述,并在旁边划上直线,写下“注意”二字。表明列宁对此十分重视。当然,列宁并不是毫无批判地完全赞同。黑格尔的历史和 逻辑相一致的原则,就其自身的形态而言,则完全是唯心和神秘 的东西,它这里所谓的“观念自身”,并不是实际存在的人或人类的观念,而是脱离人和先于人而存在的并作为世界本源的一种“客观精神”,即“绝对观念”。

但是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可贵之处在于它包含有辩证法,他认为“绝对观念”是能动的,是一个发展过程。他的哲学体系就是对这一过程的描述,而逻辑学则是对“绝对观念”在外化之前作为纯粹概念的发展过程的描述。黑格尔还 认为,对“绝对观念”发展过程的认识,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人 都能达到的,或者确切地说,不是任何时候任何人都能达到完整 全面的。

就人类的认识而言,对“绝对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历史中表现出来的各个哲学,都是认识“绝对观念”的一个阶段和环节,他们各自表现了“绝对观念”的某一环节和部分。只有认识史和哲学史的积累起的总和,才能完整 全面地表现它。而到了他自己概括了这个总和才达到了“绝对观念”完整彻底的认识。

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包含差异和对立(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3)

黑格尔终止了发展的无限过程并把自己哲学视为绝对真理的实现,这是他对辩证法的背叛。但他这种从哲学史中来总结出他的哲学,这是十分正确的方法和原则。他的辩证法思想之所以如此丰富,正是同运用这方法和原则分不开的。列 宁讲,“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思想史的概括。”从总结关于对象的认识史中来建立该对象的逻辑体系(科学理论), 这种历史和逻辑一致,说明了实际的认识过程,但黑格尔恰硬把 它植基于唯心主义之上。马克思主义则扬弃这种唯心的颠倒,建 立了科学的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直接而明确地批判改造黑格尔的这方 面的思想。黑格尔在论述留基伯时曾说:“哲学在历史中的发展 应当符合于逻辑哲学的发展;但在逻辑哲学中,一定有一些地方 是历史的发展中所没有的。”黑格尔认为,巴门尼 德的主要规定是“”,赫拉克利特的规定是“过程”即“”, 留基伯的规定是“”、 “自为之有”。

这就是历史和逻辑的一致。但是,在逻辑的发展进程里,在“自为之有”之前先出 现“限有”这个概念。由于“限有”在黑格尔看来是表现着的, 是映象,它属于现象界的范围,是我们的无思想的意识的范畴,因此不能成为哲学的原则,在哲学史上就没有以“限有”作为规定 的哲学体系,这就是历史和逻辑的不一致。

黑格尔主张一致又 不一致,即辩证的同一,原则上是正确的,但他的具体地解释 则是错误的和唯心的。首先,他否认“限有”作为规定的哲学体系在历史上存在,是因为哲学史上讲具体事物的哲学都是唯物主 义,而他根本就否认唯物主义是哲学。

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包含差异和对立(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4)

列宁指出:“黑格尔认真地‘相信’,认为,唯物主义是不可能作为哲学的,因为哲学是 关于思维的科学,关于一般的科学,而一般就是思想。”黑格尔否认客观物质世界自身中存在着共性和一般,诬蔑 唯物主义否认掌握一般的概念的必要性,不承认米利都的唯物主 义学派是哲学,都是他露骨的唯心主义偏见和歪曲。其次,他主张历史和逻辑一致,是因为“绝对观念”是本源,哲学历史的发展是哲学逻辑发展的外化和表现。

所以,列宁在摘录黑格尔论述留基伯时那段话的边上,重复写下“哲学在历史中的发展‘应当符合于’逻辑哲学的发展”对于历史“应当 符合于”逻辑,列宁打上二个问号,这表示列宁嘲笑和反对黑格 尔颠倒历史和逻辑的真实关系,反对他的泛逻辑神秘主义和绝对 唯心主义。

至于黑格尔把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看作代表 “”的原则,“自为之有”的原则,并认为“”是不可能看 见的,完全是观念的,留基伯是唯心主义者等等,列宁一针见血 地斥之为“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牵强附会,当然是牵强附会。” 正是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思想是同唯心主义交织在一起的,所以列宁明确提出:“不能原封不动地应用黑格尔的逻辑; 不能把它现成地搬来。要挑选出其中逻辑的(认识论的)成分, 清除掉它的神秘观念:这还是一项巨大的工作。”

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包含差异和对立(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5)

这里所谓是“巨大工作”,一方面表明清理的困难,另一方面也表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中辩证法的十分丰富而且深刻,马克思主义者应该花大力气去批判地继承这笔遗产。列宁对黑格尔的历史和逻辑一致的辩证原则的研究,就正是这一工作的典范。

《逻辑学》摘要中,列宁对黑格尔关于“在科学上是最初的东西,也一定是历史上最初的东西”的思想就很注意,并指出: “听起来很象唯物主义!”因为唯物主义就认为 哲学和科学都是客观事物历史的反映,逻辑和历史是一致的,是 符合于历史的。

恩格斯在评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 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方法时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 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只要比较一下黑格尔的话同恩格斯的话, 这里的确是很相象的。

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包含差异和对立(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6)

这种很相象的根源就在于,黑格尔的历史和 逻辑的一致是客观的、认识的真实关系的表现,这种历史和逻辑的辩证关系,一定意义上说,是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中的唯物主义内容。列宁在《哲学史讲演录》摘要中,评论黑格尔关于“哲学在历史中的发展应当符合于逻辑哲学的发展”的思想时,更明确地 指出:“这里有一个非常深刻、正确、实质上是唯物主义的思想 (现实的历史是意识所追随的基础、根据,存在)。

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清除掉黑格尔的神秘观念,以现实的历史作为基础,把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一方面, 把认识史和逻辑体系都作为现实历史的反映,另一方面,把认识史作为逻辑体系反映现实历史的中介,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 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

这个原则列宁认为是“非常深刻”的。一 方面,它为辩证法和辩证逻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面,开避了 一条重要的途径。把哲学史、各门科学的历史,简略地说,把整个认 识的历史,当作“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把辩证法作为思想史的概括,这对于总结、理解、丰富和发展唯物 辩证法(包括认识和逻辑的辩证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 而也十分明显地表现了研究哲学史的重大意义。

另一方面,它为哲学史研究指出了方向,把哲学史和思想史看作应当和思维规律相吻合,而思维规律并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规律性的反映,这就表明思想史和哲学史也是合规律的发展,是具有认识 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在其中的。

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包含差异和对立(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7)

黑格尔就指出,把一堆毫无秩序的意见罗列出来,将一系列哲学系统表现成一系列思想游戏,这是浅薄的哲学史,“只有能够掌握理念系统发展的那一种哲学史,才够得上科学的名称,一堆知识的聚集,并不能构成科学。”用唯物主义的语言来说,只有揭示出哲学思想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才是科学的哲学史,马克思指出,黑格尔是“最早了解全部哲学史的人。

也就是赞赏黑格尔第一个注意了哲学发展的规律性。要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哲学史,就必须运用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方法,确立思想史和思维规律相吻合的要求。 从而也表明:要建立科学的哲学史,就必须由科学的逻辑哲学 为指导。

黑格尔也懂得:“为了从哲学出现在历史上时所取的经 验的形态和外在形式里,去认识哲学的发展乃是理念的发展,我们 必须具有理念的知识”,“像这类缺乏哲学头脑的历史家,他们如何会有能力把握并表现理性思维的内容呢?”我们要研究哲学史,如果没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武装的头脑,如何能够揭示哲学史的发展规律的呢?总之,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科学的哲学史,都 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