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

词所配合的音乐是燕乐,又叫宴乐,为隋唐时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

千回百转一帘幽梦(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1)

宋代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千回百转一帘幽梦(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2)

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

千回百转一帘幽梦(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3)

《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现如今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读一阕词,犹如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既有“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的儿女情长,又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高昂歌唱,既有“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的潇洒,也有“月夜蝉鸣”的静思。

千回百转一帘幽梦(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4)

宋词中的亲情,可贵而温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政治生涯中,苏轼多次遭贬谪,已厌倦了官场,此刻只想过闲适安宁的生活。

中秋节,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已经七年了,未得团聚。

此刻,苏轼在密州,乘酒兴正酣,想起了弟弟苏辙,写下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弟弟苏辙曾言“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

从小,两人一直形影不离, 相知相伴,血脉亲情、共同成长学习,。

所以,在往后的岁月中, 他们彼此之间,不管相隔多远,一直有书信往来,相互之间的关爱之情,一生互相牵念。

然而,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每个人的一生,都要面临无数次的相遇与离别。

在中秋,即使两人相隔千里,不能见面苏轼也要把酒寄明月,至少看见同一轮明月,也能减少不能团聚的遗憾。

千回百转一帘幽梦(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5)

宋词中的友情,纯美而真挚

寄黄几复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是柳永对昔日与朋友共度的时光的回忆。

“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苏轼送给友人钱穆父最乐观开朗的安慰。

黄几复与黄庭坚少年交游,交情很深,当时两人分处天南海北,黄庭坚遥想友人。

鸿雁传书,却飞不过衡阳。当时“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欢愉是如此令人难忘,但紧随而来的“江湖夜雨十年灯”是如此凄清和痛楚。

如今,头发已白了,我时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每每想起你,想念依然让人痛苦。

千回百转一帘幽梦(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6)

宋词中的爱情,温婉而深沉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词的情感不像唐诗,总是高昂而激情四射,宋词温婉,柔和。读后,就像品一茗好茶,久久回味。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词中的一场梨花雨,一场等待,一份难以忘怀的相思,至今不止。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文章太守欧阳修亦是有情人,面对离别,还是无法从容淡定。

“一处相思,两处闲愁”,那是一个千古才女的心事。

至今,邓丽君翻唱的《月满西楼》还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萦绕,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有几个能体会易安当时的相思之愁?

秋天的故事,应该是带有一种清冷的美 。满池的残荷,飘零的大雁,无情的落花,无意的流水。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此相思,却无计可消除。

千回百转一帘幽梦(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7)

宋词中的爱国之情,无悔而坚守

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翻阅诗集,不觉读到警世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想起了,那位为了读书而“划粥割齑”的少年,执琴佩剑,离开长山,徒步求学,每天粗茶淡饭,日月苦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后,中榜为进士,四十岁开始他的政治生涯。

不像其他词人,范仲淹的仕途之路较为顺畅。在一个秋天落叶纷飞的季节,这位沙场老将依然坚守边塞。

天高云淡,落叶飘飘,秋色连波,遥看远处,山那边,夕阳连接着江水。思念故乡令人黯然神伤,这种苦恼的愁思难以排遣啊。

夜里,只有美梦中才能留人入睡。因为梦中有家乡。

每当一轮明月高照,不要独自依倚。不然相思之苦更深刻。最后,只能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为相思的眼泪。

有句话说得好,“那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范仲淹身肩一国之安危,心系万民苍生,他将忧愁,融入秋景写进词中,虽已年过五旬,两鬓斑白,他也无怨无悔。

千回百转一帘幽梦(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8)

流传千古的诗词,蕴藏者古人们的情怀,虽久远,却醇香。虽短小,却意义深刻。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最后,愿大家在诗词的陶冶中,能收获优质而丰厚的生活温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