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也叫中元节,也说是祭鬼节为道教名称,佛教则是称为孟兰盆节,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我国传统文化中元节?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国传统文化中元节
七月半,也叫中元节,也说是祭鬼节。为道教名称,佛教则是称为孟兰盆节。
中元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的古老节日,早在唐代初就已经在全国盛行。各地过中元节也是大同小异,有过七月十三、十四和十五的,贵州这边就有这种过法。
我谈谈我们这边的中元节。过中元节要准备的东西有香、冥币、蜡烛、粑、封包用的包纸等。在中元节这天,首先是封包(没有空可在前两天封),现在封包是印刷好的封包纸,记得小时候,要到街上买白纸,用刀裁好,再来封包。每个字都要写,一百多包一个人写和包要从早忙到吃晚饭!写包其实很简单,写上年月日,然后写上已故的亲人名字,一定要写上尊称和自己的称呼。比如是七月十四日过中元节,写给祖公,就写:天运XX年七月十四日化,故祖公XXX收用,上奉二十包(封多少包就写上奉多少包),中元之期孝孙XXX虔备冥财,包就写好了。然后就是封包(写好再封,方便书写),把冥币放入包中,封好即可。放冥币也有讲究,冥币的正面朝包的正面,也就是写字的那一面。
到了晚上,一般都是天完全黑后,九点左右就开始烧包。在农村,原来都是在家门口的院子里烧包。先燃上香,在神龛上、神龛下土地牌、大门边和院子里的土地公(屋)各插上三柱香,在神龛上放上粑,点上蜡烛或煤油灯,然后在各个地方放上刀头(带皮的肥猪肉)和白酒。如果是在院子里烧包,再到土地公前点上蜡烛和放上粑。(旧时也放在堂屋里烧包,但现在的房子好了,都怕把房子熏黑了,所以都在院子里或河沟边,许多城市有临时指定的烧包场地)这些做好后就开始烧包,记得烧包时,包的字面要朝上,要在撒上些香和包一起烧。然后就是插排排香,为什么叫排排香呢?因为是一排排的插所以叫作排排香。一般香都是插单根的,一、三、五、七、九都行。插好点燃的排排香后,再到每柱香下烧上冥币,这是给孤魂野鬼用的。因为封的包是有名字的,是给自己先祖的。但是一些死于疾病、饥饿或战乱,而没有后代或后代不知道的。所以烧排排香就是给这些离去而无人祭祀的人用的。包烧完后还有件事要做,那就是泼水饭,用碗装半碗米饭,加些水,然后放上些燃烧的炭火,朝西方泼去。这也是给孤魂野鬼用的,传统风俗说人死后就到了西方世界。所以泼水饭是朝西方,也让这些无人祭祀的灵魂到了另一个世界不再受到饥饿吧!
其实说是迷信,其实是一个古老的习俗。活着的人谁又不想健康平安呢?谁又不想儿孙满堂呢?其实每年都写些包来祭祀先祖,让后人都知道自己的先祖也未尝不是件好事。人都是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没有先祖又哪来的后人呢?给那些离去的而又无后人的人烧些香纸、送些饭菜,这也不是在教育着人们要知道珍惜、要知道帮助,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谢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来阅读,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祝大家身体健康,一切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