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引一些学人,劝请之后,会去读经了。然而想进一步劝请,可以从受持一两个戒开始,去持戒,得到的回复多数还是:“我还做不到。”
在普通人的心里,可能会觉得,戒是约束,束缚了自己,这个不可以,那个不行的,觉得持戒很痛苦,但是一般人不知道,生活当中也有很多戒律,多到算不清楚,我们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制度才能够好好地活下去。
比如说开车,车在马路上行驶,旁边都是车,你说:“不行,这样开车,我不高兴。我高兴,我现在就要右转。我不高兴,我马上就要左转。我干嘛要接受这么多交通规则的约束,我不喜欢交通规则,我喜欢开快一点,管它前面有车没车。现在我高兴,我要用力踩刹车,我管你那么多。”
有没有人这样开车?基本是没有!你再怎么玩命,也不会这么搞,对不对?就算你这个人很莽撞,你也不会这么开车。因为这样为所欲为开车的后果,你马上就知道了,要接受处罚,造成损失的要赔偿,致伤他人,危害社会安全,严重的还要去坐牢。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没有这么做的时候,其实你是在干什么?你是在遵守交通法规,同时也在保护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安全,这样的行为就是在受持戒律啊!
我们在生活中,像开车守规距的例子,这个前因后果关系非常明显。不遵守这些规则的,马上就会吃到苦头。但是很多因与果的呈现就不是那么立即,不是那么明显。
比方说,有的人看到一只蚂蚁爬过来了,他不知道法界定律,不知道蚂蚁也是八识心王,与我们人一样都是八识心王,大家只是色身业报不同。然后看到蚂蚁,有时是没看见,无心之作就将它踩死了;有些则是想:“踩死它有什么关系,又不会坐牢,不就是一只蚂蚁嘛,踩死有什么关系?”这是因为他看不到果报,会认为没有关系,所以就把它踩死了,而且是故意把它踩死。因为果报的现前不是立即的,观察不到。
还有那些爱好钓鱼的人,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鱼钩钩鱼时,鱼的痛苦,他们因为无知无明,将做坏事当成娱乐,就是对因缘果报无法现前观察,不知后果。
在《缘起经》中:“云何名为缘起差别。谓无明缘行者。云何无明?谓于前际无知,于后际无知,于前后际无知。于内无知,于外无知,于内外无知。于业无知,于异熟无知,于业异熟无知。于佛无知,于法无知,于僧无知。于苦无知,于集无知,于灭无知,于道无知。于因无知,于果无知,于因已生诸法无知。于善无知,于不善无知。于有罪无知,于无罪无知。于应修习无知,于不应修习无知。于下劣无知,于上妙无知。于黑无知,于白无知。于有异分无知,于缘已生或六触处如实通达无知。如是于彼彼处如实无知,无见无现观,愚痴无明黑闇,是谓无明。”
前际是过去,整个过去都叫前际。“于前际无知”就是过去的状况你不晓得,这个就是无明。
后际,就是未来。“于后际无知”未来会怎么样演变,你不晓得。
“于前后际无知”就是时间的进行,它的前后关系你不晓得。
“于业无知”就是干过什么事情,善业、恶业你都不知道。就像有些人,相信邪教的宣传,把异教徒给杀了,还说:“我杀了很多异教徒,我很高兴。”杀人是恶业,他不知道,当成是善业。这是于业无知。
如果说,你某一天发现因果报应都是真的,那你会怎样?你会非常地谨慎。为什么呢?因为你知道每一件事情都有果报,那个时候,你的整个心态,都会改变。这里就是一个认知体系的问题,你用世间法的道理来建立人生观、世界观,那是没有办法学佛,也没有办法理解佛陀所说的内容,所以《解深密经》心意识相品:”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这段经文佛就开示,这大乘了义的妙法不是什么人都能听得,不与凡夫愚痴人讲,即便讲了,他们也会误解、曲解成其他的意思。所以,我们就要知道,想听懂大乘了义妙法的层次,就要先建立正确的认知体系,来认识五阴十八界,来认识这个法界(法界这个名字,也是表第八心真心的名字)。讲这些,也许还听不懂,但我们要接受佛给我们的理论知识,从基础的开始,一步一步跟着佛的脚印走,要来受戒佛制的戒律,就像在生活中要遵纪守法一样。要知道有些事情,是因为您还没有认知,还不认识,所以你不知道的事情,不代表不存在。
佛在《大宝积经》中开示:“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假如你能验证到这段经文的因果报应是事实,你的认知就会改变,你就不会随便甚至是故意去踩死蚂蚁,将钓鱼当成娱乐……,因为你知道了,因果报应既然是事实,我为什么要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快乐,去伤害别人,做这些都是自己搞自己。
假设你已经能够证明因果报应是事实,这个时候你会不会觉得:“今天我去伤害(骗)一个人,获得一些利益,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会的!)
你会不会觉得:“我守佛制的这个戒律,是很勉强的事?”(不会了!)
你做起事情来,会非常的谨慎,非常的认真,一是一,二是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事情不给自己留后遗症,留下后有的麻烦,做每一件事情,从表面到内在,会让自己的种子很清净。
生活中的遵纪守法与学佛的受持戒律,从道理上讲一样的,都是为了保护我们更好的成长,但是遵纪守法的部分中,只能看到表面比较粗重笼统的部分,还有内心的思维,起心动念这个部分,只要没有造成现象界的事件,还不至于受到法律法规的处罚。
然而这些也是有种子储存的,也是有果报的,好好去读读佛留下的经典,受持佛戒,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佛的戒是护栏,是船舶,能让我们安全地度过生死,让我们解脱,迈向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