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徐坊 李娇俨

8月9日,“宋词之州”——2022中国词学高峰论坛在湖州吴兴开幕。开幕式上,中国词学研究会湖州中心揭牌,中国填词大赛也在当天启动。

浙江诗词大会湖州赛区前十名(宋词之美看浙里)(1)

共享联盟吴兴站 闵峰 摄

据悉,本次高峰论坛由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指导,中国词学研究会、湖州学院、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湖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政府承办,以“宋词之州”为主题,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论坛设置了主旨演讲、专题访谈、学术研讨会、参观考察等内容,重点围绕吴兴的词学资源与文旅开发、朱祖谋与晚清民国词学等领域展开。南开大学终身校董、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叶嘉莹向论坛发来视频贺词。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20余所国内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30余名本地词学学者、研究爱好者进行交流分享。

中国词学高峰论坛为何会在湖州吴兴举行?

“山一带,水一派,流水白云长自在。”吴兴词人沈蔚笔下短短几字,就描绘出了这般苍山翠微、白云为伴的湖州风光。

实际上,湖州是宋代词人的集聚之地。根据多名学者对《全宋词》作者籍贯的统计,宋代词人按省级排名,以浙江人数最多,浙江省内按州(府)排名,以湖州(府)人数最多。湖州籍贯的词人数量在宋代240州中排名第一。词人张先、苏轼、王十朋、叶梦得、葛胜仲等在湖州举办的“六客会”“石林雅集”“骆驼桥待月”“水晶宫唱和”等等,均为宋代词坛佳话。

湖州还见证了宋词的重要转折。“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以张志和在湖州创作《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为开端,词以文学的形式走上了文学历史舞台。而湖州词人张先则实现了宋词由小令转向慢词的过渡,从而奠定了宋词的形制和文化辉煌,并使之可以与唐诗媲美。

浙江诗词大会湖州赛区前十名(宋词之美看浙里)(2)

专题访谈。共享联盟吴兴站 闵峰 摄

湖州更蕴涵了丰富的宋词文化资源。宋词以湖州为创作对象和背景,留存了白蘋洲、西塞山、消暑楼、水云乡、明月楼、西亭、墨妙亭等等大量的湖州地名,创造了如浮家泛宅、渔父、水晶宫等源起湖州的文化意象,流传了大量咏颂、描绘湖州的著名宋词作品。这些宋词文化资源都寄寓了丰富的文化信息,甚至为现代词作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灵感和丰富的素材。

浙江诗词大会湖州赛区前十名(宋词之美看浙里)(3)

中国词学研究会湖州中心揭牌。共享联盟吴兴站 闵峰 摄

此外,湖州吴兴学者朱祖谋对宋词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晚清词学“四大家”之一,朱祖谋出版词学大型总集巨著《彊村丛书》,是中国词学史上最有贡献的学者之一。他还曾完成《湖州词征》《国朝湖州词录》等著作。朱祖谋不仅是传统词学的最后一位大家,也是现代词学的开创者,对词学影响甚远。

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王兆鹏表示,在湖州举办中国词学高峰论坛,目的就是对作为宋韵文化的核心载体——宋词的内涵与精神展开深入研究,不断推进对宋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记者了解到,为了丰富宋词文化传承发扬的载体,湖州在吴兴区埭溪镇重点打造了“彊村词学馆”,以全息影像、数字虚拟技术等数字化科技手段向参观者展示朱祖谋生平、词学成就、人物影响等内容。

浙江诗词大会湖州赛区前十名(宋词之美看浙里)(4)

中国“彊村”填词大赛启动。共享联盟吴兴站 闵峰 摄

据悉,湖州将重点建设中国词学馆,将其打造成集文物收藏、多元展示、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场馆,成为展示宋词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组织举办宋词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让宋词浸润到群众的生活里,真正扩大宋词的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