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数模资讯,请关注“天才数模少年燃玉”,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数模比赛如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数模比赛如何(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

数模比赛如何

更多数模资讯,请关注“天才数模少年燃玉”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简称“美赛”。因为参赛队大比例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又称“国际数模竞赛”。比赛一般为三名大学本科生组队,在96小时内选择并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以英文论文形式提交答案。

美赛有5级奖项,分别是:

特等奖(Outstanding)0.5% 每题只有几支队伍可以获得

特等奖提名(Finalist)1% 每题只有十几支队伍可以获得

一等奖(Meritorious Winner)13% 985大学一般每题有十几支队伍获奖

二等奖(Honorable Mention)40% 稍有能力的队伍都有机会获奖

成功参赛奖(Successful Participant,三等奖)按照规定完成、提交论文即可获奖

未成功参赛(无奖)出现抄袭或未能提交论文等情况

不知道什么是数学建模?请看燃玉的科普: 《其实你也会数学建模》

为什么要参加美赛?

先说一些功利原因

1. 奖学金。这是一个国际级比赛,得个二等奖(Honorable Mention)还是比较容易的。部分学校甚至认可成功参赛奖(Successful Participant,三等奖)而很多学校的保研、公派等名额都跟奖学金挂钩。所以,你懂的。

2. 出国。国外无论留学还是就业,美赛都是少数被普遍认可的实践经历,可以为简历增分添彩。

3. 专业。如果你是学应用数学、统计或者其他依赖这些学科的专业的话(例如交通、金融、管理等),可以通过本次比赛提升一下专业水平。

再说一下我个人,参加美赛的原因:

1. 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在几天之内,绕过重重困难,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确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2. 在这里可以认识很多有趣的人。这种比赛学校会有很多很多参赛队伍,大家一起并肩作战、互相交流,我也因此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

参加美赛大概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比赛前,提前找到一个可以在比赛期间通宵的地方。这个地方要有电、有网、有空调,允许三个人自由讨论、解决临时的吃喝拉撒睡。如果在校外比赛,要提前到图书馆办理手续,以便在校外查询文献。

比赛第一天,3个人早上8点前到达比赛的教室,随时准备。

题目公开之后,使用数据库(例如中国知网,英语好的同学可以使用国外数据库等)查找相关的资料。根据资料,最晚在第一天晚上确定题目。

注:很多没有比赛经验的同学,尤其大一大二的同学,可能还不知道怎样文献检索。查资料的时候不要用百度,起码要用谷歌学术。如果你是某个问题的外行,可以试试维基百科,作为初步的了解的工具,但是不要作为参考文献来引用。

对于能力较高的同学,也不要忽视中文文献的作用,有时比英文文献更重要。

接下来的3天时间里,你要编程、建模,尽可能充分、详尽地回答题目中的问题。数学模型可以是方程、算法,或者其他任何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此同时,将这些过程、答案整理成一个中文论文。

最后一天,你要将这篇中文论文翻译成英文。比赛官网会有从排版到页数的一系列具体要求。

注:由于最终论文是英文版,不利于队伍沟通,因此先写出中文草稿、确定所有关键事宜再定稿、翻译。请确保全文由同一位同学写作、翻译,否则评委好不容易适应了一种Chinglish,又去适应另一种的话肯定是崩溃的。

国赛跟美赛有哪些异同?

1. 国赛一般会有几道简单的小问题放在前面。这些题目大都有标准答案,或者明确的衡量标准,很容易做出来。各省评委根据前面几道题的标准答案,足以筛选出全省最优秀的参赛队伍,进而推荐到全国参评。

而美赛初审,由教授级评委阅读摘要完成。评委考察的点主要为选手对题目的理解、数学逻辑是否正确,然后再看你是否成功解决了问题。

2. 有人说,美赛开放性强,国赛思路比较单一,其实不尽然。美赛的大多数特等奖论文,使用的方法都中规中矩,但是无论从论文写作到模型论述、评价,都无懈可击,这些与国赛殊路同归。只有少数开放性很强的题目,主流方法也难以在短短四天内完美解答,才会出现“黑马”。

3. 国赛得奖比例远少于美赛。美赛排名前40%的队伍都有奖,国赛得奖的要少很多。(当然,对于有能力的人而言,都差不多)

4. 国赛只有3天,而美赛4天,不过对中国学生差不多,反正美赛最后一天都在翻译论文。

5. 美赛的“黑马”也有背后的数学逻辑,无论是设计实验还是其他思路都需要有严谨的逻辑、工整的论文。换言之,想要秀的话起码也要有基本功才行。

5. 美赛的选题经常来自国际热点,比如往年有埃博拉病毒、欧洲难民潮等。

怎样完成一篇合格的获奖论文?

0. 一篇工整的摘要。在美赛阅卷的第一阶段,评委只看摘要就会淘汰掉大部分参赛队伍,并确定一二等奖候选。摘要必须列出正篇论文的所有重要结论,并对应问题中感兴趣的每一点。

1. 必须回答所有问题。就算只是部分回答也要回答上去,否则最多拿到成功参赛奖。

2. 逻辑要严密。你的所有逻辑推导,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假设下的,必须要说清楚。考虑问题越全面,越可能得到高分。此外,假设为什么合理、你的模型靠谱到什么程度(鲁棒性、稳定性)、模型误差有哪些有多大,也需要详细分析。

3. 论文格式要规范。除了比赛官方要求的排版外,学术写作的基本规范也应该自觉遵守。图片标题位置、比如三线表之类,应当自行注意。

(没听说过的,快去找个学术写作公开课视频看一看。)

比赛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1. 注明参考文献。虽然比赛不是学术研究,但是你使用了别人发明的方法,要注明出来。有一年因为有很多文章没有注明参考来源,被取消了评奖资格——很多原本只有三等奖水平的文章最后被评为了一等奖。

2. 不要死抠一个方法。如果你花了一个下午都没能学会某个方法,不妨绕道。毕竟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解决方案。

3. 如果有时间,一定要写鲁棒性分析,能做个对照组或者弄个模型检验就更好了~因为如果你们能做完,别人也能做完,那么你们的得奖优势在哪里呢?

4. 模型中,不要以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等黑箱式的智能算法为核心。因为使用“智能算法”,相当于,放弃了建模、把“建模”交给了计算机,而且往往无法知道计算机是怎么想的。因此,这些智能算法只适合用于模型检验。

Ps:假如你能1天之内写好、调试好一个智能算法,一定是十分幸运 熟练了,也可能是问题太简单不需要智能算法。

5. 论文不要等到最后才开始写,从一开始就要整理论文里面会用到的内容,最好由同一个人主笔。队伍的Office版本最好统一一下,否则可能因为版本不兼容,导致排版崩溃。

距离比赛还有一个多月,可以做哪些准备?

数学建模常用的各种模型,主要来自平时积累。算法什么的,数学专业的“计算方法”,物理专业的“计算物理学”等各个专业的常用算法基本够用。三个人肯定要有至少一个会编程对吧?模型的话,要对常见的模型有一些了解。

注意:不要抱着标题中含有“数学建模”四个字的书啃(历年获奖论文集除外),这些书主要是工具书,就像字典一样,看一下目录就可以了,需要的时候在网上查找也许还会更快更全。

如果对比赛有比较高的期望,最好跟队友在开学前抽2-3天时间简单模拟一下,随机找一年题目,从头到尾演练一下参赛过程,得奖几率也会大大提高。

最后,不要忘记找历年题目、对应Outstanding论文好好学习满分的建模思路、论文撰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