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厚生 (?--2006),原名董生祥,出生于陕西省兴平市 。是一个在80年代至90年代活跃在兴平、武功一带的民间秦腔艺人。

秦腔老艺人董厚生唱段(民间秦腔艺人董厚生)(1)

人物生平

虽然没有官方授予的荣誉和光环,但在当地很有名气,兴平县民每有厚生演出皆奔走相告,争相一睹。

他将秦腔的高亢悲沧粗犷豪放的传统风格表现的十分到位,他的唱腔风格的最大的特点是情出戏先,原汁原味,韵味十足,嗓音浑厚高亢却不失细腻,喷口、拖腔均很有特点,用的是传统的满口腔。因其多年在木偶剧团演出,加之嗓音浑厚多唱苦戏擅长拖腔,有人说他带有袁派风味,我倒是认为不一定非得套用这个派哪个派,这应是他遵崇地道的原汁原味的秦腔传统风格的必然体现。

秦腔老艺人董厚生唱段(民间秦腔艺人董厚生)(2)

董厚生趣闻两则

趣闻一:厚生唱戏必备俨茶一壶,且背手而立,双睛微闭,深情一吼,听者落泪。每到酣时,寻一高椅,一脚踩之,一手执壶,心无旁羁,情随戏走,堪称一绝。而且厚生唱戏,悲情居多,有时顾事,不但主家孝男孝女哭声一片,连配奏的乐队成员也为之落泪,足见厚生唱功,极尽煽情之能事。

趣闻二:某日一农夫,赶一马车,去赶集。此翁超级戏迷也,边走边哼唱乱弹。忽而一先生挡住马车,欲搭乘同行,农夫应允。一路上两人一唱一合,到也逍遥。农夫突发奇想,道:"乡党听你哼戏,有点味道,不如放声一吼,岂不快哉?"先生浅然一笑,遂吼了起来,那真是气冲云宵,山河为之动容;缠绵委婉,天地为之悲戚。农夫听的如痴如醉,纸烟都烧到手了,才想起丢。一曲唱罢,农夫霍然跃立辕头,双目圆睁,破口大骂:"都说厚生唱的美,以我看,他能日他娘!!!!我的婆呀,乡党唱的,比他强多了。"那唱戏的先生苦笑不得,忙双手抱拳:"在下便是厚生,乡党抬爱了。"农夫面红耳赤,不住道歉:"听过没见过,有眼无珠,对不住,对不住。"厚生大度一笑,此事就此做罢"

秦腔老艺人董厚生唱段(民间秦腔艺人董厚生)(3)

寂寞的人生

关于董厚生很少有翔实的资料,多是传言,较为确切的是他原名董生祥,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县马午镇羊圈村,并一直生活在那里,多在乡村县镇演出,曾加入过兴平一民间木偶剧团,在兴平、武功一带很有名气,兴平县民每有厚生演出皆奔走相告,争相一睹。

他的一些优秀唱段常在兴平县、咸阳市等广播电台播出,其中《孙膑坐洞》、《朱春登哭坟》两段被收录入秦腔专辑磁带发行。90年代中期后因病,很少登台。

据说董厚生在十多年前因车祸造成心脏位移,长年积病在床,以致家贫如洗,为了看病也偶尔强撑登台挣点小钱贴补家用,2006年初终因不治去世。

他有两个儿子,据说大儿子对秦腔极有天赋,在十一岁时就在兴平县专业剧团司职打鼓,可以打很多本戏,可惜在二十年前的一天在钓鱼时跌入池塘溺死。二儿子董保平十六岁,自小就十分喜欢操琴打鼓,因家境贫寒在初一时便辍学在家务农,在家常用砖块作鼓,锅碗辅之,竟也能打出本戏。陕西戏曲电台著名主持人陈爱美于2006年登们采访披露了董厚后生生前希望儿子上戏校的愿望,在各界捐助下,董保平才进入了西安艺术学院秦腔培训中心学习。

秦腔老艺人董厚生唱段(民间秦腔艺人董厚生)(4)

董厚生嫡传弟子是杨红梅,据说杨红梅与董厚生同台演出了十年,深得老人家真传,多次在陕西电视台秦腔大奖赛上获得一等奖,被誉为"艺苑红梅,秦腔一绝",直到现在杨红梅的唱腔感动着西北部少戏迷。遗憾的是师父董厚生却从未登过陕西电视台这样的省级媒体,也从未获得过任何官方大赛的奖项,甚至连个媒体的誉称都没有。

董厚生生前身后皆寂寞,董厚生生前没有多少风光,去后也没惊动他人,只有《《祭灵》、《祭母》等秦腔段子在诉说着一个秦腔艺人的艰辛和寂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