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1春夏秋冬课题,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一年级课文识字春夏秋冬?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年级课文识字春夏秋冬(一年级下册语文)

一年级课文识字春夏秋冬

识字1春夏秋冬

课题

春夏秋冬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本课“春”“风”等7个生字和横折斜钩1个笔画。

2.通过朗读,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

3.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学习生字。

4.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学习词和短语。

5. 了解四季景物的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

重点

借助形声字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8个生字。

教学

难点

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本课“春”“风”等7个生字和横折斜钩1个笔画。

2.通过朗读,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2:四季图)谁能说说这四幅图是哪个季节的景物?看了之后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哪儿美,起来说一说。

2.小朋友们,四季的景色真是太美了?它们还有一些汉字朋友呢,你们想学吗?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识字1》。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识字1 春夏秋冬)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美丽的四季风光,感受四季的美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渲染了美好的气氛。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指导看图,认识事物

    (课件出示2:四季图)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事物?(课件出示3)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让学生结合图画,结合生活积累,认识事物。(课件出示4)

  春风: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轻轻的、柔柔的)

  夏雨:夏天的雨是怎样的?(边打雷边下雨,又急又大)

  秋霜:谁来说说“秋霜”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秋霜”吗?(下霜时,地上都是白白的一层,薄薄的小冰晶)

冬雪:“冬雪”大家比较熟悉,下雪时,我们都做些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雪)

三、图文对照,识字识词

小朋友们,你们看,它们正排着队,等着小朋友去认识呢!

1.分别出示,逐行认读。(课件出示5)

chūn dōnɡ fēnɡ xuě huā fēi rù

春 冬 风 雪 花 飞 入

shuānɡ chuī luò jiànɡ piāo yóu chí rù

霜 吹 落 降 飘 游 池 入

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行试读,教师指名读。

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春”的声母是ch,不要读成c,韵母是un,不要读成en;“霜、吹、池”的声母都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降、飘”都是三拼音节,“落”的声母“丨“和”和“入”的声母“r”,要注意加以区别。

教师范读或领读。

(课件出示6)让学生借助图画认识词义。

可在图上认一认,说一说有关四季的特征,说一说花儿的颜色,草的颜色,鱼、鸟的有关的特征。

2.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7)出示生字:春 冬 风 雪 花 飞 入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

例如:

(1)形声字识字。如,“花”,植物的一部分,“艹”是表意的,“化”是表音的。

(2)熟字比较。如:各一冬

(3)动作演示。对于动词:飞、入。根据动词的特点,可以增加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如引导学生边读生字边用肢体动作来表示;边读短语边做动作。通过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字义。

3.反复朗读,巩固读词。

好了,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比较难读的可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

(课件出示8)朗读时要作合适的停顿:春风/吹、夏雨/ 落、秋霜/降、冬雪/飘、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重点关注“鱼出水”和 “鸟入林”的停顿和前面的短语有所不同。

借用对韵歌的形式,通过一对一答的方式来合作朗读,使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如:

师:什么吹?生:春风吹。

师:什么落?生:夏雨落

生生对答读,男女生对答读。

四、学习偏旁,写字指导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组成的词“春风吹、冬雪飘、山花红”。(课件出示9、10)

  1.认读字词,读准字音,重点指导“春、冬、雪”。

师范写指导:

“春”三横注意长短的变化,最后一橫最长。 撒、捺舒展,宽度超过最长橫,底部的日宽度与第二橫差不多。

“冬”折文要上小下大,横撇和捺要舒展。底下两个点要写在一条直线上。

“雪”上宽下窄,雨字头横钩的横决定整个字的宽度,要写得长一些,第四笔的竖要稍长,下面的部分位于雨字头中间。

掌握“雨宇头”的书写要点。注怠“雨字头”的第二笔是点,第三笔是横钩,教师可用红笔将要引起注意的笔顺标识,加强与“雨”字区分6

“风”和“飞”都有笔画“横斜钩”,是书写的难点,要注意和“几”的书写差异。

“人”与“人、八”的书写要注意区分。

2.学习新偏旁。(课件出示11:“雨字头”和“双耳旁”

  认识“雨字头”和“双耳旁”,书空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雨”的字多与雨水有关。指导写好偏旁“雨字头”和“双耳旁”。(板书:雨字头 阝(双耳旁)

  3.笔顺记忆生字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学生描红书中生字,并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4.教师巡视并进行写字提示: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

5.投影展评,让学生了解“春”字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进行写字修正。

设计意图:本课就是看图识字,课文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插图以扇形图画呈现,文字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一定要结合图片理解学习。】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解决了生字的认读,会写字的识记,体现了部编教材的特点:多元识字。指导了课文的朗读。为下面的分析和理解奠定坚实的基础。】

【设计意图: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

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设计意图:巩固本课知识。】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你能写出带有下面偏旁部首的字吗?看谁写得多。

写带有雨字头的字:( )( )( )( )( )

写带有“阝”的字:( )( )( )( )( )

2.查查词典,搜集带有“春”的词语,写在下面。

3.大自然真美啊!让你的父母带你去野外走一走,仔细观察,把看到的、想到的回到学校讲给别的小朋友们听。

【答案】

    写带有雨字头的字:雷 霜 雹 雾 雪

写带有“阝”的字:队 阳 阴 阡 陌

2.带有“春”的词语:雨后春笋 春光明媚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枯木逢春 春华秋实 春色满园 阳春白雪

3.略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学习词和短语。

2.了解四季景物的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出示词语: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青草 红花 游鱼 飞鸟 池草青 山花红 鱼出水 鸟入林(课件出示:13)

2.上节课,我们已跟这些词语见过面了,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 认读生字,先带拼音读字词,再去拼音读字词。

3.朗读、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词语和短语的复习,起到过渡的作用,为下面的理解分析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情景导读。(课件出:14)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夏天来了,夏雨哗哗地下,秋天来了,秋霜覆盖了大地,一片凄冷、萧索的景象,冬天来了,天上飘下了纷纷扬扬的大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你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

2.读法指导。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四季及大自然,如果你想真正看到大自然的美,那还需要细心地看一看,用心地想一想。我相信你们眼前会出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来!(课件出示15:课文插图前四)

介绍边读边展开想像的读书方法。提示:你仿佛来到什么地方?仿佛看到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3. 逐行指导。全班交流,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动作演示。

指导重点:

(1)第一行:

(课件出示16:课文插图文字:前四)

出示四幅四季图文,找到对应的词语或短语。

配合动作读“春风吹” “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让学生知道这组是写春夏秋冬的气象特征,要读出春的优美,语声轻柔,夏的火热、急促,语速稍快,秋的凄冷、萧索,语速稍慢,冬的壮丽,语速稍慢。

(2)第二行、三行:

(课件出示16:课文最后一幅插图)出示图片,找到对应的词语或短语。

要读出大自然的美妙:读出草的青青,花的红艳艳,鱼儿自由自在地游,鸟儿快活地飞。

4.指导停顿。 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自读体会。

5.练读全文。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反馈指导。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6.当堂背诵。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当堂背诵。

三、开放课堂,语言实践

采用多种途径,用描写四季的词语造句和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四季,进行语言运用交流练习。

1.练习造句 (课件出示17:词语)

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青草 红花 游鱼 飞鸟

池草青 山花红 鱼出水 鸟入林

(1)自己从韵文中找一个词来造一个句子,看谁造的最好。 (课件出示18:青草)

(2)指名造句,评议。

(3)有些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选两三个词来造句。

2.看图说话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踊跃,但还觉得不过瘾,下面我们再来比试比试。 多媒体课件出示其他四季的景色图。(课件出示19:四季图)

(1)同学们能不能按顺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自说、同桌说、指名说

(2)能不能用上一些比喻句或拟人句,一些好词呢?

(3)说了这么多的大自然的美景,你想发出什么赞叹? 就把这句赞叹句作为文章的结尾。 指名说,比赛说。

【设计意图:采用图文对照和动作演示的方法读懂词语的意思。化抽象为形象,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看图观察,说说图中的景物,,练习口语表达。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小朋友,我们的家乡四季分明,景色多么美丽呀,课下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游玩,我们开展“找春天”活动,看看谁的收获多。

板书

内容

1 春夏秋冬

春 风 冬 雪 花 飞 入

雨字头 阝(双耳旁)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chūn fēnɡ dōnɡ xuě shān huā fēi rù

( ) ( ) ( ) ( )

2.用“春风吹”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雪的场景写下来,用上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春 风 冬 雪 山 花 飞 入

2.春风吹,天气暖,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春天真美好!

3.冬天来了,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大地白茫茫一片,像铺了一张厚厚的白地毯,真干净!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在识字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自主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既发挥汉语拼音的识字功能,又在识字过程中巩固汉语拼音的学习。教学时要借助生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 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形声字构字特点的认识,提高识字的效率。

2.利用已有经验,自主识字。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经验,生活经验,自学生字,做到看清字形,读准字音,领会字义。

3.注意词语和短语的理解方法的指导。

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学习词和短语;介绍边读边展开想像的读书方法,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4.注重朗读的指导。

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停顿。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读出春的优美,语声轻柔,夏的火热、急促,语速稍快,秋的凄冷、萧索,语速稍慢,冬的壮丽,语速稍慢。

不足之处:

1.如何很好地组织教学,合理维护课堂秩序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必定造成学生思维的异常活跃,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序地教学,是今后应该注意到的。

2.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积极推进类文阅读,拓宽学生视野,还要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想象。

3.关于词串的朗读,应该做到“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学生做的还不是很到位,有待提高。

改进措施:可以在停顿的时候用拍手的形式进行,词与词之间拍一下,行与行之间拍两下。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春夏秋冬》是一篇看图识字。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有一组与四季相关联的词语以及由这些词扩展的短语组成,表现了四季最有代表性的季节特点。第二部分借鉴了传统文学的一些表达方式,呈现的是两行意义相关联的词和短语,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美好画面。图文对照,便于诵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词义,识记字形,感受汉语言文化之美。

四季划分,农历四季

春季1、2、3月,夏季4、5、6月,秋季7、8、9月,冬季10、11、12月。

【其他资料】

. 关于春夏秋冬的诗句:

一、关于春的诗句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二、关于夏的诗句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三、关于秋的诗句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四、关于冬的诗句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下面四幅图是四个季节的景色,请你给每幅图写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