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文物古迹故事(人文桐乡民合村)(1)

  民间武术也有门派之别。它主要根据师承和套路的特点来区分,虽然不像武侠小说中所谓少林派、武当派那样有严格的门规,但两个门派成员之间似乎也互不往来。

  民合村赵家园武术由练市西堡庙关连师父传授,同一师承的还有乌镇西栅达井里、秀洲区新塍镇新浜里等。他们属于同一门派,我们姑且称为练市关派。现在,乌镇景区拳船上表演的“打拳头”,就属于练市关派武术。比较突出的代表人物有赵有财和陶雪泉。

  赵有财(1928~1981),赵家园荷叶地人。精通拳术,兼通刀、棍、枪法,武艺高强,能在众人劫持之下挣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代表乌镇多次参加桐乡县和嘉兴地区武术比赛。陶雪泉,乌镇西栅达井村人。精通拳术、枪棒,还精研医治跌打损伤,现已成为一方著名拳师和民间伤科医师。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熬过了“三年自然灾害”,人们的生活稍有了起色,新一代年轻人中又兴起了武术热。那时,民间武术遍地开花,由含山头著名拳师、伤科医师黄金荣及其弟黄老虎传授的拳术,在赵家园周边的村坊上传播开来,翁林村、蒋家浜、南施村、泛庄汇、钱家埭等村里的年轻人都开始“打拳头”。于是,同一个地方便出现了另一门派——我们姑且称为含山黄派。含山黄派拳路结构严密,以马步、丁字步为主要步法,表演时,一招一式掷地有声,十分沉稳。

  由于门派不同,两派之间互不切磋技艺,虽无多大隔阂,也未发生过斗殴事件,但大家一直都在相互防范着。

  阿奇,民合村赵家园人,一个曾打了多年“拳头”的武术爱好者。他的练武经历和别人有所不同。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阿奇从学校下放回乡当了农民,在“小弟兄”一招一式的教授下学会了四门拳。四门拳俗称“小四门”,是练市关派拳术中的起始拳法,村上的年轻人几乎人人会打这套“拳头”。虽然是起始拳,但其套路结构完整,有些招式要求多个动作一气呵成,要练好并不容易,其中“花荣夺棍”这一招式是模拟对手拿着棍子与拳手对峙、拳手空手夺取其棍又击退对手的过程。所以,掌握各个动作的要领十分重要,经过多次模拟练习,才能融会贯通、运行自如。后来他又学会了“小宏盘”、“小脱铐”等好几套武术。

  彼时,当“练市关派”武术团体在民间几乎沉寂的时候,“含山黄派”武术却在赵家园周围悄然兴起。他们自发组成团体,通过几年的刻苦训练,不仅涌现出一批具有功底扎实的武术爱好者,还通过他们的联络,不断吸收附近村上的年轻人打“拳头”,武术团体不断壮大。阿奇便在一个颇有名气的“小弟兄”精心传授下,学会了大金枪、小金枪、三门拳等多套拳术。大金枪是含山黄派武术的看家拳术,108式,一招一式,攻防兼顾,是每个“含山黄派”爱好者必学的武术套路。

  从1962年到“文革”初的五六年时间里,阿奇就这样通过“小弟兄”们的传授,先后学会了“练市关派”和“含山黄派”两个不同门派的多套拳术,平时兼容并练,了解到了两派拳术的不同之处。“文革”十年,由于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和派系争斗,无人敢牵头组团进行训练,大多数武术爱好者中断了训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文化、娱乐、健身活动的多元化,“打拳头”这项具有水乡特色的传统健身项目,又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今,民合民间武术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船拳。那些常年坚持锻炼的武术爱好者不仅在乌镇东栅景区拳船上重展英姿,有的还在民合中心小学武术兴趣班上担任武术教练,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武术文化作着贡献。

来源:桐乡新闻网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