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写生的画(水墨微刊张复兴黄山写生作品)(1)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其“五绝”的奇景和博大的徽文化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不仅是一座美丽的自然之山,还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自古以来,人们游览黄山,建设黄山,歌颂黄山,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概括起来就是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五胜”。

唐代诗人李白游览黄山时留下的“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诗句,至今仍在传诵。美丽神奇的黄山孕育了“黄山画派”,创立了以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山水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我整理了下当代画家笔下的黄山写生,今天我们来欣赏“张复兴”老师笔下的黄山作品。

徽州写生的画(水墨微刊张复兴黄山写生作品)(2)

徽州写生的画(水墨微刊张复兴黄山写生作品)(3)

徽州写生的画(水墨微刊张复兴黄山写生作品)(4)

徽州写生的画(水墨微刊张复兴黄山写生作品)(5)

徽州写生的画(水墨微刊张复兴黄山写生作品)(6)

徽州写生的画(水墨微刊张复兴黄山写生作品)(7)

徽州写生的画(水墨微刊张复兴黄山写生作品)(8)

徽州写生的画(水墨微刊张复兴黄山写生作品)(9)

徽州写生的画(水墨微刊张复兴黄山写生作品)(10)

徽州写生的画(水墨微刊张复兴黄山写生作品)(11)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唐 李白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徽州写生的画(水墨微刊张复兴黄山写生作品)(12)

张复兴,1946年生,祖籍山西,中国水墨画院副院长,中国画学会荣誉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中国画法研究所研究员,荣宝斋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

徽州写生的画(水墨微刊张复兴黄山写生作品)(13)

漓江边边 136cm×68cm

徽州写生的画(水墨微刊张复兴黄山写生作品)(14)

观瀑听涛 136cm×68cm

创作随笔·张复兴(节选)

自己一路固执地走来,自认对传统笔墨的认识还算是中规中矩,自信自己的画还是讲究笔墨传承的。有借鉴传统,适度地观照生活,凝练艺术语言,恰当融合现代意识,逐步营造自我境界,正是我对自己多年习画,独自摸索的一点心得体会。

作为现代人,与古人太多的不同使我可以更自信地追求自己的审美理想。河山熏陶使激情得以倾述,生活感悟使创作渐入佳境。师法自然,智谋地、自然而然地观照生活本身,对客观山水形貌不作照搬式的影写和记录,注重直观感觉和体验,表述对自然的亲和感,是现代山水画创作的必经之路,这条路前有古人后更来者。中国山水画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对自然山水作直接的、多角度的、有一定尝试和广度的审美观照。“画不但法古,当法自然。”(明·唐志契《绘事微言》)现在很多山水画更注重主观情感的流露与宣泄,崇尚自我意识的表述和伸张,客观形象如地形地貌已位居次要了。而我的山水画,始终情系中国南部漓江流域的桂北山区,在浑厚苍凉、重峦叠嶂的越城岭中,在千峰竞秀、云缠雾绕的百回漓江苦苦寻找我的感受,织造我的图画。在这份真实与亲切间无拘无束、置身法外,我的精神畅游于实在而不乏空灵的物象中,我的性情也一如看似细碎而却是沉首的气象。

一切手段的存在和调用,只是为了营构一种自我追求的境界,一种山水精神境界,一种博大的柔情气概,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享受,一种使“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的“神”“韵”得以体现的追求,一种平和、纯净、清旷、雅逸的自我风格。这是我在继承发扬具有中国精神气派的民族绘画道路上的一点努力,我尚奋力进行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