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乡算得上是人口大乡,当年乡里按各村的地理位置划分了四个学区,建有四处中学。我就读的南集中学就设在南集村的前面,主要接收附近八个村庄的学生。我们村是离学校最远的,约有四五里路程,那时还没有人骑自行车上学,于是,我便开始了三年的徒步求学之路。

开学那天,小学的郭老师骑自行车把我送到了初一教室门口,把令他骄傲的全乡第一名交到了班主任李老师手中。李老师把我领到教室,让我坐在了第一排。下午组建班委,我被选为学习委员。

初一的学习生活还是比较轻松的,且增加了一门令我新奇又喜欢的课程——英语。虽然对英语单词的读法有些不适应,虽然还需要用汉字来标记读音,但我还是深深地爱上了这门课。第一次英语考试,我便得了全班唯一的一个满分。

班主任李老师教学有方,每道数学例题的难点都讲得那么透彻、明白。由于自小学以来对数学的喜爱,我的数学成绩当然名列前茅。但语文课的教学模式却着实让我感觉有些枯燥。几乎每节课都是学完生字再解词,然后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最后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这种千篇一律的课文学习模式让我感觉语文课实在无趣。幸好教我们语文的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教师,是她的优雅、美丽吸引着我专心听讲并出色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听南集村的同学说,语文老师是不久前嫁到她们村的新媳妇,是我们学校新招的代课老师。

语文老师总喜欢穿一件红色碎花绸缎上衣,应该是当新娘时的嫁衣。乌黑油亮的两条长辫子交叉盘在脑后,这种别致的发型我还是第一次见。她的皮肤白皙光滑,脸上连颗雀斑都找不到,更别说痣了,我当时坐在第一排,看得特别仔细。她无论是五官还是身材都长得那么恰到好处,真的有“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的感觉。当时我就想,这应该就是貌若天仙吧?可能男生们与我有同感,他们私下就称语文老师为“仙女”。每当上课铃响后,调皮的男生从窗户看到语文老师从外面款款而来,便小声说:“仙女来了!仙女来了!”于是,大家都赶忙坐端正,等待“仙女”给我们上课。

那个年代,女教师很少,且常有上课管不好纪律,甚至被调皮男生气哭的情况。初二时,我们班新来的一名教动物的女代课老师,就曾被男生气得弃课而去过。但“仙女”老师教了我们一年的语文,不但没人惹她生气,课堂纪律反而出奇的好。其实,这不仅因她令我们赏心悦目的容貌,更重要的是她的端庄和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

初一下学期,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由于我们的班主任教学出色,也有人说是当时的初三数学老师难以胜任,李老师被安排教初三了,我们都极为失落和不舍。李老师也很不情愿离开我们,他说我们是他教的学生中最优秀的一批。但没办法,领导的意愿不可违,师生只能惜别。

更让我们失望的是,继任班主任无论是教学,还是班级管理,都不能与李老师相提并论。他担任我们的植物课,讲课时总是一副有气无力、无精打采的样子,但脾气却很暴躁。我们都感觉有些压抑,好怀念李老师在时的班级生活啊!

初二上学期,一位青年教师王老师接任了我们班的班主任。同时,这位王老师还换下了“仙女”老师,担任我们班的语文。于是,我们便有了新的期待。不负众望,王老师的语文课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虽然仍沿袭了之前惯有的教学模式,但他的音质很有磁性,读起课文来特别有感染力。他有时还给我们朗读课外的文章,拓展一些课外知识,这是升入初中以来,我最为渴求的。印象最深的是王老师给我们朗读的鲁迅的《阿Q正传》,我当时就想,世间竟有如此滑稽可笑而又可悲的人物。也是从那篇小说中,我知道了什么是“精神胜利法”,从而也对鲁迅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好景不长,教了我们仅三个来月的王老师突然调走了。王老师走的那天,正好与我在路上相遇。他看到我后,立刻下了自行车,亲切地与我交谈了几句,嘱咐我以后仍要努力学习,争取将来考个好学校。王老师骑车走后,我不由一阵伤感,为何优秀的老师都要离我们而去?

很快,从外校调来的新班主任上任了,竟是一位年近退休的老教师,说话做事总是慢悠悠的,上语文课就像在催眠,当时的我真是沮丧之极。更惨的是,教了我们近一年,性格温和的数学老师不久后也调回家乡了。即将退休的老校长便把他刚从高中退学的漂亮女儿安排到我们班教数学,还顺便把他大不了我们两三岁的侄子也安插到我们班教体育。其实,那时的课程表上根本没有体育课,他也没带我们去外面上过一节体育。

不如意事一桩接一桩。不久,我们的英语老师也去教初三了,不知从何处调来一位年轻男老师,身强体壮的,真盼望他能给我们班带来新知与活力。

前几节课还好,新英语老师上课还算认真,并且教给我们几个新的语法知识,这可是我求之不得的。那时的英语语法完全靠老师课堂传授,我们学生是没有任何资料可寻的。而英语也是我所有学科中学起来最觉轻松和愉悦的。整个初中阶段,也只有英语这一科能像小学时一样,不看课本就能从脑海中将整册知识复习一遍。英语成绩当然也是稳居第一,为此有的同学还给我取了个“小英国人”的名号。可就在大家庆幸终于来了位好老师时,而新英语老师接下来的表现却令我们大失所望。

两周后,新英语老师不再认真讲课了。他要么在课堂上讲各种笑话,要么东扯西拉,讲一些废话。一节课四十五分钟,与学习无关的内容约讲上三十分钟。记得与英语有关的也就是那则笑话“father ,mother你听着,儿在扬州读book,各门功课都good,只有english不及格。” 刚开始,我们还觉得挺有趣,可时间一长,大家发现英语课上根本学不到新知识,全听他扯闲篇了。同学们中间开始充斥着一种厌烦的情绪,但英语老师还是乐此不疲地侃着、聊着,课文已比正常进度慢了许多。

“不好好上课,天天讲废话,这不是误人子弟吗?”我不满地想。更令人气恼的是英语老师还和校长的侄子联合,占用我们的自习时间,美其名曰给我们上体育课,其实是在教室里与几个爱捣乱的男生闹成一片,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学习。那段时间,他们几个“强强联手”把我们班搞得乌烟瘴气。如果放到现在,这种不负责任的老师还不知被学生和家长举报多少回呢!但在当时,同学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我们多希望班主任能劝阻他们这种课堂嬉闹、恣意妄为的行为呀!可性格柔弱的老班主任根本无力阻止,当然,也许是碍于老校长的面子不便多言。我们甚至明显看得出,年轻的英语老师和漂亮的数学老师,对我们的这位老班主任一点儿都不尊重,这让我心里很不舒服。班主任毕竟年龄大了呀,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我在心里愤愤不平,而对英语老师他们几个人的厌烦之情也与日俱增。

临近期末,我们的英语还有好几课没学。一天,是一节自习课,我们正在做作业,英语老师却突然来占用自习上英语了。因为课程表上一整天都没有英语,我便没带英语课本,巧的是同桌也没带。英语老师看坐在最前排的我俩都没拿出课本,便严厉地质问我们。我们如实回答后,他却罚我们站着。英语老师的这种无理做法更引起了我的反感,于是,我坐在座位上没动。他见状,便气势汹汹地走下讲台,抓住我的胳膊提我站起来。一种从未有过的屈辱加上郁积多日的不满,使我一时情绪难控,瞬间爆发。我甩开他的手,大声怒斥道:“你配做老师吗?你爹娘怎么教育的你?”我愤怒之中脱口而出的话显然激怒了他,他抓住我的胳膊就向外拖,并用力一推,我的胳膊撞到了教室墙边竖着的大扫除用的铁锨上。屈辱与义愤促使我一把抓住撞疼我的铁锨杆。英语老师见状,以为我要拿铁锨铲他,便赶忙过来摁住铁锨。就在我俩僵持着争夺铁锨的时候,教室里突然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原本呆住的同学们开始叫起好来。很显然,郁闷已久的同学们都在发泄多日来的不满情绪。我的反抗和同学们的欢呼声让英语老师很没面子,他便又拉着我去找班主任。在班主任那儿,我如实陈述了事情的经过。班主任听完后什么也没说,让我先回了教室。

下午,我没去上学,与英语老师的这场“战争”让我觉得很是丢脸。虽然也知道自己过激的行为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但当时的我,实在难抑心中的愤懑。更何况我是女生,且素来是遵纪守规,老师偏爱、同学敬服的班干部,竟在全班同学面前受此体罚之辱,情何以堪?

第二天,上学路上碰到了邻村的女同学。她们兴奋地告诉我,班主任在班里不但没批评我做得不对,反而表扬我敢说敢做。听到此言后我不由想:看来英语老师不负责任的行为已然引起了公愤。但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全校,继而演变成“一个女生铲老师”的故事。不久,家长们也知道了。一时众说纷纭,知情者表示理解,不知情者便说三道四,诸如“学生怎么敢铲老师呢?”“仗着学习好就谁也不怕了?”这无疑带给我很大的心理负担。我铲了吗?我一小女生能铲得了虎背熊腰的英语老师?

接下来的英语课堂,英语老师开始正常讲课了,但他会时不时旁敲侧击地针对我,说一些风凉话。为了避免生气,也为了不再相看两生厌,每到英语课,我便拿着英语课本到教室外面的大树下自学。可天冷之后,我不得不又回到教室,但一直是他讲他的,我学我的。幸亏先前的英语底子不错,英语成绩没受太大影响,但心灵的创伤却是无法弥补的。“不甘受辱”看来是要付出代价的。但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发誓,假如有一天我当老师,我一定要爱岗敬业,绝不做误人子弟之师,更不做有违师德之事。为师几十年,我一直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吵架”风波过后,巨大的心理压力使我变得越来越倔强,且沉默寡言起来。除了几个要好的同学,我轻易不愿向别人敞开心扉。虽然老班主任和初一时的李老师亲自开导过我,但我仍喜欢安静地自学,不愿老师和同学们过多地关注我。

可树欲静而风不止,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又使我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那时,夏天是要上晚自习的。有一次下了晚自习,我与一名女同学打着手电筒边走边聊,不知不觉落到了大家的后面。那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很长一段路,四周黑洞洞的。突然,前面一束强烈的手电筒光照过来,晃得我们睁不开眼睛。走近才看清,迎面来的竟是一位戴着白口罩的人。糟了,我们遇上坏人了!我“啊”的一声撒腿就跑,可身旁的女同学却被那人抓住了。等我跑出一小段路后,发现女同学还没跟上来,便不顾危险停下大声呼救。也许是那人听到我的呼救声胆怯了,女同学趁机挣脱,我们便惊魂未定地飞速向前奔去。可气的是,前方离我们较远的男生跑得比我们还快。即使不能见义勇为,也该停下大喊威慑坏人啊!真是些胆小如鼠之辈!我当时心里非常鄙视他们。第二天,我们路遇流氓的事,便在校园里传开了,这个询问,那个打听,人心惶惶了好长时间。

晚自习时,还有一件常令我毛骨悚然的事。我们家住在村子东头,每天下晚自习,我和同村同学在村西头分手后,要独自走过一段村公路,这中间要路过一个村里人都说“邪”的胡同口。胡同里有一户姓张的大爷,他家老屋里常年住着一只黄鼬。那个被村民称为“贼大胆”的张大爷,独自住在老屋里。他经常到我们家找父亲聊天,便给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起“黄鼬作怪”的事,诸如怎么学他咳嗽,如何在他喝酒时端走他的酒盅把酒喝光等,直听得我头皮发麻,心口紧缩。每次晚自习回家,快要走近那个胡同口时,我便脊背发凉,心怦怦直跳。为驱赶恐惧,我总是赶快哼起歌,脑海中努力想着书中那些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以此来壮胆,但到家时还是经常会吓出一身冷汗。

现在回想起当年的初中求学之路,仍觉“磨难”重重,“波折”多多,确属不易。

初二下学期开学,学校调来了一位新校长,老校长便带着他的女儿和侄子退休而去。新校长来后不久,那位英语老师也被调离了。新来的校长曾是一位业务能力强,十分敬业的老师。初三时,这位可敬的校长就一直亲自执教我们班的化学,还为我们班配备了最优秀的学科老师。初一时的数学老师李老师也与我们再次“会师”。

我们初三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张老师,是一位十分负责且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老教师。他教学严谨,知识颇丰,据说年少时还曾读过私塾。最喜欢张老师给我们上的文言文课,真的是受益匪浅。更令人称道的是,张老师还有很高的绘画天赋。在学习《陌上桑》一课时,为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罗敷的装束及美貌,张老师便在黑板上娴熟地勾画出一位古装美女的形象,“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我们都惊叹不已。张老师还特别重视作文教学。在他的要求和引导下,我们班掀起了一股写作热,尤其是女同学,张老师便夸我们班全是“女秀才”。而我的作文则几乎每次都被张老师留下当范文读,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写作的兴趣。后来,当我也成为语文老师,我便把当年张老师的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借鉴运用到了教学中,尤其是作文讲评课。

三年的初中时光转瞬即逝,万众瞩目的中考来临。在第一关的乡预选考试中,一向成绩稳定的我,却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滑铁卢。

或许是心压力过大,当第一场的数学试卷发下来时,我浏览了一遍试题,发现最后两道几何大题平时竟没做过,难度似乎很大,我脑袋不由“嗡”的一声,大脑瞬间一片空白。过了很长时间才稳定住情绪的我开始答题,但信心尽失,后面的那两道二十四分的几何题,我不愿再看一眼,直接选择了放弃。颓丧的情绪同样影响了后面几科的发挥。最后,不出自己所料,我落选了。老师和同学都颇感意外。校长怕我想不开,亲自叫我到办公室进行安抚,并鼓励我复读一年,争取来年金榜题名。

小学的郭老师听到我中考失利的消息后很是讶异,甚至怀疑会不会被人顶替,鼓动父亲去乡里查分。当我告诉他数学后面的两道几何大题都没做上时,他才半信半疑地接受了现实。想起自小学起的多次数学高光时刻,我心中不由感慨:真是成也数学,败也数学!

初三复读时,乡里新建了一所中心中学,我们南集中学和西堼中学合并,搬迁到了中心中学。我开始调整好心态,投入到了复读队伍中。在那个为考取中专,千人竞过独木桥的时代,复读人数年年递增,且不乏复读两年甚至三四年的同学。

我当时就读的中心中学有两个初三班,都是复读生和应届生混编的。因大多复读生成绩原本不错,平时考试时毫无悬念地碾压了应届生,记得那时我的总成绩比应届生的最高分要高出百八十分。

就在我对未来充满憧憬时,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县里出台了新的中考政策,规定凡是往年参加过乡预选的复读生,今年不准与应届生一起参加中考。也就是说无论是重点高中的截留考试,还是中专生的录取考试,我们都没有参加的资格。至于我们这批复读生如何安排,县里没有出台方案,只是让我们离开学校,回家等待通知。那时,距离中考只剩两个来月。当班主任告诉我们这个消息时,真如五雷轰顶。我们怎么这么倒霉啊!往年可从没有过这样的制度,这对我们这一批复读生也太不公平了吧?我们也是被上一级复读生压下来的呀!再怎么也不能在这复习的关键时期让我们离校啊!但文件已下达,校长和班主任也无能为力。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那些应届时没资格参加乡预选的复读生却可以随应届生一起参加中考。这些政策的制定,很明显是要把最有竞争力的复读生清除出中考队伍。于是,后来便有了一些传言,只因某些领导的子女抑或亲戚当年参加中考,才让我们这些复读生成了无辜牺牲品。传言是否属实,不得而知。

在收拾好东西回家的路上,一股悲凉之情涌上心头。那一刻,感觉自己似敝帚般被无端舍弃,似蝼蚁般被无情驱离,真是有冤无处诉,欲哭也无泪。

在家等待的日子,我的心情更是糟糕之极,犹如待宰的羔羊,无助而迷茫。我们的路在何方?是否还有考学的希望?备受煎熬的我整日愁绪满怀,根本没心思再复习下去,以至于近两个月的时间,连书本都没翻开过。

一直等到中考结束,县里才组织我们这批被迫在家“休养”近两个月的“弃儿们”参加了全县复读生升高中的统一考试。在考试时,其他科还好,可数理化中我感觉最简单易学的化学一科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状况。最后面难度较大的几道题都顺利做上了,可前面一道比较简单的、需要运用曾经再熟悉不过的化学方程式的题却成为“拦路虎”,纵使绞尽脑汁,那个化学方程式我也想不起来,如同中了魔咒一般。这就是近两个月不碰课本的苦果。

会不会又要重蹈上年中考落选的覆辙?我心中一直忐忑着。

考试过后许久,已然心灰意冷的我,却收到了沾化一中姗姗来迟的录取通知,这才使苦闷的我稍感安慰。据说,那次考试的录取率极低,但不知何故,却是分两批录取的。因录取率低,一大批复读生的求学梦就此破灭。但后来听说,中考前,一部分有门路的复读生,悄悄改名甚至换姓,转到无人认识的外地学校,参加了当年的中考。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波三折的初中求学生活,就这样在意外频发中落下帷幕。时隔多年,蓦然回首,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仍令我频频叹惋,唏嘘不已。

作者简介:

刘贵香,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第一实验小学教师,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先后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达三十年。一直以来,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始终不忘为师之道、为师之德。工作之余,常以书为伴,尤喜爱文学、历史,渴求纯粹、宁静、闲适的书香生活。 暇时偶作小文,忆过往,书真情,叹古今,思人生,惟愿世间真善常驻,美好长存。

艰辛的求学之路(求学三部曲之二)(1)

壹点号 梅香墨魂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