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这个角色,你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标签?武当派祖师爷?天下第一?还是古今第一宗师?这些标签无疑都是对张三丰最贴切的描述,这些标签也证明了张三丰的实力的确是十分强大的。

可说来奇怪,即便张三丰强大如斯,他在书中的表现却很难让人满意,后来被刚相偷袭成功就不说了,当时他是丝毫没想到同为武林正道的“少林僧人”会对他痛下杀手。

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张三丰为何不阻拦)(1)

(张三丰剧照)

但当年他徒弟张翠山自刎,他却没有出手阻拦,这一点便让读者不解了,当时张三丰的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莫不是凭他的实力也无法在电光火石间拦下张翠山?或许答案并非如此。

一、张翠山之死

《倚天屠龙记》的剧情可谓一波三折,笔者所指不是主线剧情有多曲折离奇,而是在“主角”的设定上金庸虚晃了机枪,起初笔者认为郭襄和张三丰会是主角,结果时间一转跳到了数十年后,接着以为是俞岱岩,结果他直接瘫了,再以为是张翠山,甚至金庸都已经将呼应书名的“倚天屠龙功”给了他,然而他却选择拔剑自刎。

张翠山的确是武当七侠中最有主角气质的人,娶了魔教女子殷素素,身为正道却与魔教有染,这不是典型的主角人设吗?可张翠山之死让人猝不及防。

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张三丰为何不阻拦)(2)

(张翠山、殷素素剧照)

不过读者想不到,书中之人却未必想不到,当初张翠山的情绪激动,做出任何过激之事都不会让人意外,而从常理来看,张三丰是理应要出手去救张翠山的,可结果却是张翠山当场殒命,张三丰只能目送弟子归西,这是为何?

二、张三丰与耶律齐

有人要说了,其实原著中张三丰是做出过努力的,不仅是张三丰,在场的武当派群侠都有意阻止张翠山,只是没能赶上张翠山下手的速度。

原著道:“站起身来,走上几步,向着空闻大师、铁琴先生何太冲、崆峒派关能、峨嵋派静玄师太等一干人朗声说道:“所有罪孽,全是张翠山一人所为。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今日教各位心满意足。”说着横过长剑,在自己颈中一划,鲜血迸溅,登时毙命。张翠山死志甚坚,知道横剑自刎之际,师父和众同门定要出手相阻,是以置身于众宾客之间说完了那两句话,立即出手。张三丰及俞莲舟、张松溪、殷梨亭四人齐声惊呼抢上。但听砰砰砰几声连响,六七人飞身摔出,均是张翠山身周的宾客,被张三丰师徒掌力震开。但终于迟了一步,张翠山剑刃断喉,已然无法挽救。宋远桥、莫声谷、殷素素三人出来较迟,相距更远。

这里提到张三丰是出手了,只是没能赶上,不过你细品,他是赶不上,还是故意没赶上。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神雕侠侣》中,当初完颜萍刺杀耶律楚材失败,她自知无法完成任务,也不愿受辱,于是主动拔剑自刎,而你看耶律齐又是怎么做的?

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张三丰为何不阻拦)(3)

(完颜萍剧照)

原著道:“就在此时,完颜萍已横刀自刎。耶律齐抢上两步,右手长出,又伸两指将她柳叶刀夺过,随手点了她臂上穴道,说道:‘好端端的,何必自寻短见?’横刀自刎、双指夺刀,都只一霎间之事,待众人瞧得清楚,刀子已重入耶律齐之手。

完颜萍的出手出人意料,没有任何铺垫,张翠山在自刎之前至少还万念俱灰地说了一句话,足以让人意识到他有求死之心,等于说给了在场群雄反应的时间,张三丰自然也不难读懂弟子言语中的绝望,他有足够的时间去阻止弟子才是。

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张三丰为何不阻拦)(4)

(耶律齐剧照)

总不至于张三丰的身手还不如当年的耶律齐吧?也不是说耶律齐实力有多差,但无论如何,他与张三丰都不是一个级别的存在,不是么?显然张三丰不是没有能力阻止张翠山,而是他没有铁心要阻止张翠山。

三、正邪不两立

其实要揣摩张三丰当时的心理并不难,张三丰是个怎样的人?他向来看不起那些邪魔外道,尽管他知道明教也是抗元先锋一般的存在,但始终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而张翠山不仅与明教中人在一起,甚至是结为夫妻,其实是犯了武林大忌,要知道《笑傲江湖》中刘正风和曲洋成为知音,结果被活活逼死,可见在武林人士心中,正邪始终是不两立的,别说结为夫妻,就算是当朋友都不行。

而张翠山面临的问题更严重,他不仅仅娶了明教中人,还与明教中人结为兄弟,而他那兄弟还是世人公认的大魔头,手中沾满了罪孽,想向他报仇的人数不胜数,而张翠山却选择包庇兄弟,不愿透露谢逊的下落。

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张三丰为何不阻拦)(5)

(谢逊剧照)

等于说这是张翠山自己选择的人生,作为师父,张三丰别说救他了,甚至可以说整个武当派的脸面都被他丢尽了,他跨过了界限,与邪派中人有染,老张哪怕一时间出手阻止了他,又能堵得了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吗?

甚至可以说张翠山若不死,张三丰的那场寿宴只怕会成了战场,群雄肯定要找武当派讨个说法,可以说张翠山是必须死。

所以张三丰不是不能救张翠山,他是没办法去救,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在张三丰与张翠山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