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田间到口岸全链条监管供港澳蔬菜。郑玉婷 摄 |
|
供港澳食用水生动物二维码追溯体系实现食用鱼个体追溯。张宝强 摄 |
|
加强对出口冰鲜鸡的质量监管。金宏磊 摄 |
|
海关关员在韶关翁源兰花基地进行现场监管。陈旭阳 摄 |
近3年来,广州海关辖区年均供港澳生猪37万余头、食用水生动物1.08万吨、鸡苗84万羽、新鲜蔬菜1.7万吨、冰鲜禽畜肉6.7万吨、冰鲜水产品5236吨,以及各类深加工食品6.6万吨。
日暮晨昏、寒来暑往,广州海关始终守护着港澳市民“菜篮子”的安全。
●撰文:陈晓 关悦
保障产品安全和优质稳定供应
保障供港澳食品农产品安全和优质、稳定、顺畅供应,满足港澳市民生活需要,是海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直接体现。广州海关秉持“责任高于一切,使命重于泰山”的宗旨,勇于担当,创新服务,强化供港澳食品农产品检疫监管,不断优化检疫监管体系,逐步形成了从“田间”到“口岸”的全链条监管模式。
一方面,强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从源头上把住质量安全关。要求所有出口企业必须完成出口备案/注册登记,并督促其按照海关总署安全风险监控计划和疫病监测的总体要求制订实施自检自控计划,进一步完善自身溯源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不断加强自身监管体系建设,从管理上把住生产监管安全关,从种养殖企业备案注册管理、疫情防控、安全风险监控、种养殖过程监管、出境前检验检疫、出境后溯源管理、应急处置等多环节,实施全链条无缝监管。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放管服”的总要求,广州海关大力推进业务综合改革创新,探索出“全程监管、合作共治、重点监测、出口抽检”的“四合一”的监管模式,并进一步打造以“强化主体、全程监管、合作共治”为核心的“三驾马车”监管模式升级版,形成以疫病疫情监测、药残监控、出口前重点项目检测“三位一体”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机制,建立起科学的责任配置体系,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促进市场活力,营造良好的通关便利环境。
从1962年“三趟快车”拉开供港澳序幕以来,内地供港澳食品农产品创造了一个奇迹:任何时期几乎未受市场价格波动、自然灾荒、运输道路拥堵等影响,供港澳鲜活农产品得到安全稳定供应。
2012年6月21日,时任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表示,“现在供港食品的安全率达到了99.999%,这在全世界都很难得。”
2017年至2018年,香港食环署相继派出4批检查组到清远、韶关对蔬菜、鸽子、鲜乳、冰鲜鸡、香芋等多个出口产品的种养殖基地进行检查。“供港产品管理得这么好,我们很放心!”香港食环署相关负责人表示。
建立公务定期联系制度
建立公务定期联系制度是广州海关推动形成供港澳食品农产品合作共治格局的举措之一。
供港澳产品检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广州海关与香港食物与卫生局、澳门民政总署等相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与沟通合作,并建立起公务定期联系制度,这一机制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典范。
该制度旨在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按照有关CEPA合作的安排和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的要求,以深化三地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与食品安全控制合作为目标,积极推进三地相关部门“一体化”区域合作,努力营造贸易便利环境,推动实现粤港澳深度融合和互补发展。
通过这个平台,粤港澳在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和食品安全控制方面逐步建立并持续完善高层互访、信息互通、技术交流、传染病个案和突发事件联防处置等一系列沟通协作机制,极大地提升了本地区食品农产品安全、疫情疫病防控水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粤港澳在合作上互信日增,在监管上默契联动,共同保障了内地食品农产品安全顺畅供应港澳市场。
优质供港澳产品带动行业发展
供港澳食品农产品不仅满足了香港市场的需求,而且在内地引领培育出一批具有相对较大规模和较高管理水平的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带动了行业发展。
不少供港澳食品企业依靠“优质安全”策略成功转型升级,在港澳市场上占据优势,并以其“优质安全”的口碑形成独特的品牌,逐渐为内地消费者熟知并受到青睐。
广州海关隶属佛山海关驻顺德办事处通过加强扶持政策配套,完善自身管理体系建设,帮助生生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起全新的水生动物二维码个体追溯体系,首次实现食用鱼的个体追溯。
一批农业、食品企业成功转型:
——生生农业集团发展为集水产良种繁育、健康养殖、产品加工、饲料加工、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河源海关联合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以东瑞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大力推进“公司 基地 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制定出口活猪生产技术规程及运输、标识标准,建立完善的化学投入品监控管理体系,帮助“东瑞牌”肉猪评选为“广东名猪”,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全省首个出口生猪质量安全示范区。
——清远海关联合温氏集团积极探索“互联网 检疫监管”新型监管体系,实现供港澳活猪电子化、可视化溯源监管,大大节约检疫监管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使“温氏猪”得到港澳市场的认可。
中国海关在供港澳食品农产品监管上取得的成功引起社会关注,其经验对于提升国内食品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国内企业全面引入国际先进标准和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供港澳基地助力粤北山区变短板为“潜力板”
发挥职能精准扶贫,名优新特产品成大湾区“名片”
广州海关发挥自身信息和技术优势,主动联系地方政府部门,通过大力发展供港澳食品农产品种养植(殖)产业,利用供港澳品牌效应和产业优势,大力支持清远、韶关、河源等地特色蔬菜、茶叶、食用菌、猪、鸡等食品农产品出口,助力粤北山区破解二元矛盾突出的问题,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供港蔬菜带来致富机遇
寒冬时节,粤北山区更添几分寒意,清远的供港蔬菜基地却是风景独好。绿油油的农田一眼望不到边,饱满的青菜叶子在阳光的掩映下尤显翠绿欲滴。田地里有六七名农民在采摘菜心、芥兰等。下午3点前,冷藏车将把当天采摘的2000多斤蔬菜运往香港。
粤北山区部分市县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原因,仍有部分地区经济欠发达。但当地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给优质蔬菜的生长提供了沃土,加之长期的政策引导与产业积累,形成了良好的供港澳蔬菜种植环境。
“前两年我还是村里的贫困户,要靠妻子在外打住家工帮补生计。从2016年开始种植供港蔬菜,30多亩菜地年收入近5万元。日子滋润起来啦!”清远市阳山县小江镇下坪村村民梁国治说。
在下坪村,像梁国治这样的脱贫户不止一家。在广州海关的支持帮扶下,下坪村蔬菜基地通过完善农事管理、农业化学品投入品管理、疫情疫病监控等,于2016年获得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证书,面积共250多亩,年产旱地西洋菜2300多吨,产值1400多万元,产品主要出口港澳等地。随着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其产品也获得珠三角消费者青睐,龙头带动效应显现。
在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辐射带动下,下坪村周边群众种植蔬菜从500亩发展到1500多亩,千亩蔬菜种植基地逐渐形成,为附近20多个村小组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合作社还在秤架乡新建了近100亩的旱地西洋菜基地,并聘请多名当地农民到基地务工,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清远特色农产品畅销海外
广州海关隶属清远海关积极走访清远各市县政府、企业等,寻找名优新特农副产品,宣传海关的帮扶举措和优惠措施,鼓励出口企业擦亮品牌,拉动内贸。
针对企业提出的外销困难问题,清远海关积极邀请全国最大的供港澳蔬菜加工企业东莞润丰果菜有限公司与山区市县政府、种植大户、龙头菜场等进行对接,为清远名优新特农副产品走出大山牵线搭桥。
针对种养殖企业管理滞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清远海关在严格把关的同时,大力帮助企业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对水土环境、农事安排、疫病疫情防控、药肥使用、销售溯源等进行全面管理,并通过加强日常监管督促企业有效实施,实现长效发展。
“目前,清远共有备案蔬菜种植基地23家,每年大约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12万吨新鲜蔬菜。这里的供港蔬菜品种,除了常见的菜心、白菜、芥兰、椰菜等叶菜类,还有西洋菜、豆苗、佛手瓜等‘珍稀’品种,品种杂而全,其中连州菜心更是远近闻名。”清远海关关员闫雪松说。
同时,清远还有备案的出口禽类养殖基地10家,主要备案产品有鸽子、清远鸡、鸭、鹅等禽类。据统计,2018年1-11月供港冰鲜禽类约190万只,同比增长3.82%,货值约677.4万美元,同比增长32.74%。
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是关键。英德市粤北糖业有限公司是清远一家超过40年的甘蔗制糖企业,2013年曾面临倒闭的风险。在广州海关的支持下,该公司着手拓展外销市场并获起色,公司业绩逐年稳步增长,其产品“英甘”牌红糖连续4年获得全国食糖质量评比第一名,并连续3年每年出口日本超过3500吨,占国内出口日本红糖市场份额90%以上,占日本全球进口30%以上。
糖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甘蔗种植,实现了农民致富。如农民签约3年内保底收购,自2017年榨季起甘蔗的收购价已达到540元/吨,蔗农净利润至少1000元/亩以上。同时,蔗农还可以拿到每亩30元的种植补贴。经过多年培育,糖业产业已覆盖了英德市8个乡镇,可耕地面积约有25万亩,带动了甘蔗的种植、砍蔗、运输、农资等近万人的产业链。
目前,清远蔬菜、清远竹笋、清远鸡、英德红茶、英德红糖、鲜乳等越来越多的名优新特产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品牌名片,并已走出国门畅销海外。
生态发展培育“明星产品”
一碧如洗的蓝天白云,田地旁清澈见底的泉水河流,在乐昌市长来镇前溪村的香芋种植地里,处处呈现一派生态发展景象,年近不惑的唐培基、唐汉发兄弟俩正在地里查看香芋长势。他们是韶关市最大的农村专业合作社乐昌市昌盛香芋生产流通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名扬海外的“炮弹香芋”就是合作社的“明星产品”。
前几年,由于合作社的芋头产量日渐增多,唐培基兄弟有了出口芋头、开拓更大市场的念头。听说出口的标准很严格时,他们一度想放弃。广州海关隶属韶关海关对此高度重视,分管领导带领动植检专业骨干,多次到合作社开展调研,对整个种植区的土壤、水源进行普查,确认种植地符合绿色食品的土壤、环境要求。
同时,以“一对一”帮扶的方式,对合作社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农药管理,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当时,许多用于记录的表格都是海关人员手把手教合作社的管理人员画出来的。
谈起合作社的发展,唐培基感触颇深:“我们是一穷二白起步,什么都不懂,都是他们一点一点地帮助我们、指导我们。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绝对不会有今天的合作社,我们对村民的承诺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唐培基兄弟的小收购站取得出口备案资质后,昌盛香芋合作社逐步成长为管理规范的企业,成为乐昌香芋种植的龙头企业,特色产品“炮弹香芋”也被评为“广东省十大名牌农产品”,形成了以出口促内销的良性循环。
其中,香芋的种植面积由申请备案时的200余亩发展到目前的3200余亩;带动农户数量由开始时的26户猛增到380户,其中贫困户16户。2018年,合作社种植产量预计可达3500吨,农户人均可增收1200余元,有力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奔康。
韶关推动“国兰”走出国门
韶关海关积极服务韶关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主动加强同地方县区政府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地方的需求,做到了帮扶工作有的放矢。近年来,重点帮扶韶关兰花、茶叶产业做大做强,使山区的特色产品走出国门。
韶关翁源县是我国“国兰”的主产区,兰花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值约12亿元,为促进兰花的出口,韶关海关推动商务、税务、人民银行等多个部门召开现场会,了解企业诉求和困难,当场解决制约兰花出口的瓶颈问题。在韶关海关的不断推动下,翁源有两家兰花生产企业取得产品出境资质,当地“美丽事业”的生态发展增添了更加强劲的动力。
“这边气候比较凉,兰花会比较漂亮。使用都是山泉水,所以种出来的兰花叶子会发亮。”台资企业巨扬园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振铭说。
巨扬公司目前租用翁源县200多亩土地,年产兰花、红掌、凤梨花等在内的花卉100多万盆,每天约有200箱花卉从种植基地运往广州、佛山销售,还出口到韩国、荷兰、美国等海外市场。
目前,韶关共有供港澳备案蔬菜基地8家,出口水果注册果园3家,供港澳活猪注册养殖场4家,出口食品原料备案基地3家,出境种苗花卉注册企业3家。2018年1—11月,供港生猪32000头889万美元,供港加工用活鸡333批159.55万羽,出口食用菌1219吨250万美元,供港蔬菜462批2368吨。
着力破解二元矛盾,助力粤北山区发展,广州海关精准发力,坚持久久为功,帮助山区化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