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福建8月26日讯(记者 李永贵)吃鲎(读hòu,福州话音为“好”)会导致食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市民要小心辨别食用如误食圆尾鲎,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鲎的嘌呤高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鲎的嘌呤高吗(夏秋季福建圆尾鲎食物中毒高发)

鲎的嘌呤高吗

中国网福建8月26日讯(记者 李永贵)吃鲎(读hòu,福州话音为“好”)会导致食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市民要小心辨别食用。如误食圆尾鲎,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

日前,福建省立医院急诊科陆续收治了5名因误食疑似圆尾鲎中毒的患者。据该院主治医生介绍,患者中毒时均出现了恶心、呕吐,口唇、四肢发麻的症状,有2名患者甚至危及生命。另据媒体报道,浙江、广西等沿海地区,近期也连续发生了多起可能因误食有毒圆尾鲎而导致食物中毒的事件。目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已介入调查。

据悉,6月下旬起到8月下旬为鲎上岸产卵时节,易被渔民捕获,有毒的圆尾鲎也可能混入其中,故夏秋季节是圆尾鲎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据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圆尾鲎,也称马蹄蟹或鲎,是现存鲎类中个体最小的一种。它平均体长为30厘米左右,体重平均在0.5公斤左右。

圆尾鲎与中国鲎的外形相似,但圆尾鲎具有疑似与河豚鱼相似的神经毒素,食用后易引起中毒乃至死亡,对食用圆尾鲎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据了解,误食鲎中毒,属于神经毒性类中毒,与食用河豚中毒的症状相似。最初的中毒症状呈呆钝、共济失调和出汗,其后出现肌肉痉挛、四肢麻痹,可在1-2小时内死亡。中毒后,除第一时间催吐、洗胃,就是血液灌流,即将患者血液抽出,通过机器吸附血液中的毒素后,再打回到患者体内,这个过程有点类似血液透析。

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避免食用圆尾鲎中毒事件的发生,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群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购买、不食用圆尾鲎。如误食圆尾鲎,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的,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

记者查询到,2013年7月,福州市政府曾发出通告,严禁销售包括圆尾鲎、中华鲎在内的四种生物。而且,鲎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生物活化石”之称。贩卖和购买都可能要负刑责。

小知识:圆尾鲎与中国鲎区别

圆尾鲎与中国鲎外部形态特征有着明显的区别,圆尾鲎的头胸甲呈圆弧状,背面散布有微小的刺,腹甲后端背面正中有小隆起,后半部腹面两侧长有白毛,端面大体呈圆形,剑尾圆,表面无小刺,成鲎一般个体在30厘米以下;而中国鲎的背面圆突,腹面凹陷,剑尾酷似三角刮刀,成鲎个体在30-60厘米,雌鲎大于雄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