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在税务局公布的税案中,虚开占很大一部分但是仔细观察不同类型的虚开案例,会发现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同样是虚开发票,有的企业会被罚几十万上百万,有的企业只需纳税调整和更正申报为何会存在这样的差异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企业虚开发票处罚哪些人?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企业虚开发票处罚哪些人(同样是虚开发票)

企业虚开发票处罚哪些人

每年在税务局公布的税案中,虚开占很大一部分。但是仔细观察不同类型的虚开案例,会发现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同样是虚开发票,有的企业会被罚几十万上百万,有的企业只需纳税调整和更正申报。为何会存在这样的差异呢?

我们先来看两个相关的案例:

据泰州税务公布的处罚公告,江苏某化工有限公司在业务不真实的前提下,利用亲戚、朋友,甚至员工名义成立个体户向大肆虚开,被税务局罚款50万。

而青岛税务通报的青岛某环保科技公司,虽取得某单位25份虚开专票,但因为已过追征期且属于善意取得,不予追征,只需要进行更正申报和相关账务处理即可。

其中差异,值得大家细细品味,同时也需要重点了解一下虚开及善意取得的相关要点,避免自身企业因虚开陷入涉税风险,被查被罚。

那么,什么是虚开?规定里写得很明确:

比如,你卖的是苹果,开票内容却写的是西瓜,属于虚开;比如,张三买了你的苹果,你开票却开给了李四,属于虚开;比如,张三买了3个苹果,你却给他开了4个苹果的票,也是虚开。

虚开,无论是普票还是专票,都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建议大家对其敬而远之。曾经有人专门做了一张虚开后果相关的测算图,非常形象,大家看一看下:

但值得一提的是,善意取得不以偷税、骗税论处,并且不会加收滞纳金。但善意取得需要一系列的证据来证明,一般构成善意取得要件如下:

即便是善意取得,税务上也需要一系列调整和处理,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相关的税务处理方式我们给大家做了一个表,供大家参考:

但无论是否善意取得,一旦取得虚开发票,对于企业而言都存在一定的涉税风险,我们建议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在经营中重视防范相关风险。

在收到票据的时候,大家需要重点核查货物内容跟实际交易是否一致,开票单位跟实际销售单位是否一致,相关账户是否准确,发票真伪等等。

同时,最好对于交易企业有一个比较系统、详细的了解,尽量避免使用现金交易,并保留好交易过程中的各类资料和凭证。

虚开不仅老板有事,经办人一样脱不开关系,而且很容易触犯刑法,最高面临的是无期徒刑。所以,一定要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