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占据中原的民族以华夏自居。并称四个方向的其他部落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随着历史的车轮持续向前滚动,经过部落间的冲突与兼并,华夏渐渐融合了其他民族和部落,并逐渐壮大。

你的实力要配得上野心(优秀的对手成就优秀的你)(1)

华夷格局

始皇一统中国之后,汉王朝继承了秦大一统的衣钵,从西汉到东汉,前后长达400多年。此间,汉王朝国势强盛,在汉王朝凿穿西域、北击匈奴、平定西羌、征伐朝鲜、拓服西南的过程中,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空前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其他民族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汉朝之名遂被他族称呼为华夏民族之名,形成了“汉族”。

在西方坚船利炮叩开国门之前,北方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和东北的渔猎民族始终是中原王朝最主要的“外来威胁”。西周末年,犬戎来袭,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的覆灭;战国时期崛起的匈奴,虽曾被赵、秦击打,却在汉初将汉高祖刘邦围困于白登山;西晋时期的“五胡乱华”拉开了300年分裂的序幕;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在中国北方建立慕容氏诸燕、西秦、南凉、代国、北魏等政权。隋唐时,突厥崛起于北方草原,并成为隋唐的主要北方对手。唐末,契丹族在蒙古草原兴起,并成为整个北宋时期占据了汉地燕云十六州;随后,女真人成为南宋一生的对手,直到蒙古人的出现,横扫欧亚大陆。虽然朱元璋北伐将蒙古统治者赶回了大漠,但是终明一朝都在修筑长城防御蒙古人。再然后,女真人趁着明末乱世一统中原,直到西方人来敲门。

你的实力要配得上野心(优秀的对手成就优秀的你)(2)

战国末期匈奴与中原

进入我们视野的第一个主角,战国后期蒙古高原出现的一个民族---匈奴。匈奴,这是让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的犬戎之后,第一个显著影响华夏中原历史走向的北方少数民族。其本是在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由于其发展仍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尚无法与中原已进入铁器时代的各国相媲美。当时的中原大地即将进入战国的尾声,各国虽然征伐不断,但仍旧保持着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警戒和战力优势。以七雄之一的赵国为例,虽疲于抵抗秦国,甚至长平之战被坑杀四十万将士,但是依然在北部防线保持着对匈奴的优势战力,抵御着匈奴南侵。赵国名将李牧曾率军与匈奴会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从此匈奴十余年不敢南犯。

秦一统六合之后,乃使蒙恬北筑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蒙恬率军三十万,北击匈奴,在北境构筑城塞,连接秦、赵、燕旧长城,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阳的直道,构成了北方漫长的防御线,匈奴慑其威猛,不敢来犯。不过,秦始皇在出巡途中驾崩后,北部边防军领袖蒙恬与王朝原本的继位者扶苏被迫自尽,于是,名将王翦之孙王离接替了蒙恬守卫北疆的军事指挥权。陈胜吴广扛起起义反秦的大旗之后,秦军内部空虚,王离边防军被迫从北方防线调回,作为帝国最后的力量,来对抗农民起义军和诸侯叛军。此时,匈奴的机会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