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新片不少,《复联4》掀起科幻片高潮,《一个母亲的复仇》树起文艺片大旗。其实,还有一部纪录片值得关注,《港珠澳大桥》。以票房论,它达不到“爆款”的程度,不可能和商业片比拼票房,和纪录片“票王”《二十二》也有差距,但自有它的价值。

港珠澳大桥的故事(看纪录片怎样讲故事)(1)

本片片长仅为70分钟,在电影里算是超短片。背后是十年拍摄,积累近千小时素材。港珠澳大桥被称为“世界新七大奇迹”,气势恢宏,场景壮观,拍新闻照片、视频、电视纪录片并不难,如实纪录便震撼眼球。但拍电影纪录片的思路不一样,首先需要硬核的故事,还要升华到人文高度。

港珠澳大桥的故事(看纪录片怎样讲故事)(2)

安放最后一节八万吨沉管E30,是本片的焦点故事,也是线索和悬念。这个工艺具有独特性,体现港珠澳大桥的“这一个”。E30又是独特中的独特,27公里隧道的收官之作,又比之前安放沉管的技术难度更大。叙事手法采用闪回式,E30安放动态间隔出现,精确到分的时间点越来越近,天色越来越黑,气氛越来越紧张。

港珠澳大桥的故事(看纪录片怎样讲故事)(3)

贯穿全片,快节奏高密度地穿插内容:

台风“天鸽”凶猛来袭,大桥经受考验;

E15沉管安放两次均失败,第三次终于成功,没有掌声,一片沉默;

用120个500吨的巨型钢筒为支撑,“制造”出人工岛;

用钢相当于60座埃菲尔铁塔的动画演示;

车辆起火处置试验、车速超过100公里撞击护栏试验;

钱塘江大桥、武汉和南京长江大桥、上海杨浦大桥等中国“桥史”回顾;

红旗渠、郭亮洞、厦门填海等“愚公移山”型当代工程的修建影像;

也不乏轻松一刻,样板戏《海潮》唱段“大吊车真厉害,成吨的钢铁它轻轻地一抓就起来”,紧接巨型吊装船画面,别有一番意趣;

充分铺垫之后,大戏来到高潮。E30安放到海底40米,允许误差仅1.5厘米,施工人员形象地称为“深海之吻”。多个镜头和动画详解过程,潜水员入水察看。最终误差仅两毫米,安放成功,指挥船上掌场雷动。无须特效的视觉冲击更真实:在超级“大块头”前,科幻片中的钢铁巨人都成了小矮人。

港珠澳大桥的故事(看纪录片怎样讲故事)(4)

纪录片的魅力在于真实,而“真实”作为元素表现于电影艺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破碎、散乱的弱点。所以,取舍材料和编排方式至关重要。本片巧妙之处在于,抓住了E30这个“戏眼”,把历史和现实、宏大与细微、技术和生态,“无缝”连接起来。如导演闫东所说:“一个E30,就把故事的矛盾点、冲突点、戏剧张力,都集中在一起。

港珠澳大桥的故事(看纪录片怎样讲故事)(5)

光有故事还不够,纪录片的主角仍然是人。建设者众多,“主角”设定为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头发花白,身负重担,总是神情自若。E15安放失败,也面露焦灼。“人努力,天帮忙”“刚开始第一次干这个事,我就觉得是新手开车,后来成了老司机”“我们第一次是96小时,五天四夜,没睡觉”。都是大白话,接地气。竣工后,他在大桥上奔跑,就像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港珠澳大桥的故事(看纪录片怎样讲故事)(6)

林鸣不是表演胜似表演,以精彩的“真人秀”,立体呈现大国工匠的形象。还有一群“配角”普通建设者,在大桥拍婚纱照的新婚建设者夫妇、一对“反转”师徒关系的焊工夫妇,同样自带光芒。他们没有口号式的表述,没有荣誉头衔的介绍,没有强行催泪的苦情,以生活的原生态打动人心。

港珠澳大桥的故事(看纪录片怎样讲故事)(7)

电影的源头就是纪录片,近年中国拍纪录片形成一股潮流,少部分登陆院线。《港珠澳大桥》为重大工程题材的的纪录片探索出了新路,艺术上是成功的,对比同题的100分钟电视纪录片,电影的画面质量、构图、情节设置,明显高出一筹。但也限于题材,决定了受众范围有限。国家和历史需要这样的纪录片,同样是真实呈现,它比新闻报道更厚重。

港珠澳大桥的故事(看纪录片怎样讲故事)(8)

2017年,10部进入院线公映的纪录片票房累计2.63亿元,《二十二》独揽1.7亿元,创下中国纪录片票房最高,成为第一部票房破亿的纪录片。《地球:神奇的一天》《重返•狼群》分别以4778万元、3300万元位第二和第三。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出现三部纪录片票房超3000万,以致电影界高呼“纪录片的春天来了”。

港珠澳大桥的故事(看纪录片怎样讲故事)(9)

不过2018年上映14部纪录片,仅有两部票房超过两千万,一下又把纪录片打回原形。今年至少有10部纪录片上映,《黄河尕谣》《零零后》《六人》《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尺八•一声一世》等,坦率地说,再重现票房过亿的神话几无可能。中国纪录片市场仍在培育期,即使纪录片达到相当规模,也不能以商业片的票房标准等而视之。

《二十二》票房爆仓如同《流浪地球》,刚上映时排片很低,依靠口碑和明星推介,成为全社会热点话题。题材要足够新,最好是首个类型;低姿态又高大上的主题,能够引起全民共振;不是炒出来而是自发引起争议,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讨论,是国产小成本取得超乎预期票房的几个条件。显然,纪录片比商业片更难。

港珠澳大桥的故事(看纪录片怎样讲故事)(10)

纪录片的首要功能不是娱乐,而是教化,决定了受众面的狭窄。当然这种教化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用电影语言诠释价值观。看纪录片需要门槛,首先是态度,摒弃视听感官刺激和博得一笑,花钱来寻求“沉重”;然后是知识,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观影如看天书;再次是习惯,纪录片没有明星、特效,激烈的剧情冲突,要以虔诚的心态“品”出味道。

纪录片和纯文学一样,都是社会的精神高地,飘扬着引领文化风向的旗帜。中国纪录片还在成长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精英观众接受。不必和商业片比较票房,两套评价标准,自己有进步就是成功。

请走进影院,观看《港珠澳大桥》《二十二》这样的纪录片。你会感到,世界如此多彩,生命如此顽强,一场精神洗礼的烙印足以铭记终生。

港珠澳大桥的故事(看纪录片怎样讲故事)(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