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末,当中国处于明朝晚期时,遥远的欧洲大陆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波旁王朝。波旁王朝始于1589年,其统治的领域包括法国、西班牙、卢森堡、纳瓦拉、那不勒斯、西西里以及意大利部分公国,几乎将小半个欧洲划入版图。

创建波旁王朝的人叫亨利四世。

波旁王朝简介(他创建了波旁王朝)(1)

亨利四世本是法国南部一个又小又穷的邦国(纳瓦拉王国)君主。1589年8月1日,法国国王亨利三世遇刺身亡,由于亨利三世没有儿子,王储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在5年前就已经死了,亨利四世便幸运地以表亲的身份成为王位继承人,继位为新的法国国王。

亨利四世继位时的法国,已被一场旷日持久的宗教战争困扰多年。这场宗教战争在天主教势力同新教胡格诺派(即加尔文派)之间进行,到1589年时已经断断续续地进行了36年之久。就连亨利四世本人,也曾经在年轻时被卷入残酷激烈的宗教战争,还做过新教徒的领袖。

宗教战争给法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大批天主教徒和新教徒死于自杀残杀,整个法国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局面。西班牙也趁火打劫,在混乱之中攻入法国。

波旁王朝简介(他创建了波旁王朝)(2)

怎么结束熊熊燃烧的战火,让法国民众重返和平时期呢?亨利四世是一名新教徒,考虑到当时的法国,90%以上的人口都信仰天主教,亨利四世毅然决定改宗天主教,促成天主教和新教达成一纸为期3个月的休战协议。一缕和平的曙光,出现在多灾多难的法国。

这当然是不够的。1598年4月,亨利四世颁布了一个十分高明的“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这是一个务实的决定。与此同时,亨利四世又宣布新教徒在法国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新教徒与天主教徒拥有同等的政治权利。

“南特敕令”消除了天主教堂与新教徒之间的矛盾,双方握手言欢,长达30多年的宗教战争结束了。亨利四世收获了民心,威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随后,亨利四世着手进行恢复重建工作,在一片废墟上振兴法国经济。为此,亨利四世任命了著名的法国政治家苏利公爵,担任首相。在亨利四世的支持下,苏利公爵推行了一系列振兴经济的措施,进行全面整顿和改革。他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维护市场的作用,保障商品自由流通;发展交通事业,推动筑路和排水工程;保护生态环境,禁止随意破坏森林……

在苏利公爵的全面整顿和改革下,法国经济得到复苏,工商业和农业迅速繁荣起来,国库由空虚变为充盈。

作为一名国王,亨利四世是很体恤民众的。当年,他在进攻巴黎时,虽然在军事上占据绝对优势,但为了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亨利四世说:“巴黎值得一场弥撒。”随后,放弃宗教信仰,改宗天主教,以让双方放下武器,坐到谈判桌边来。这是多少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办不到的事情?

战争结束之初,法国民众生活还是比较艰难,往往终年艰辛劳作后,连最便宜的鸡肉都吃不上。亨利四世在统一法国后,有一句话经常挂在嘴边:“我要使每个法国农民的碗里都有一只鸡。”

波旁王朝简介(他创建了波旁王朝)(3)

经过上上下下不懈努力,法国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吃鸡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奢望。从那时候开始,法国人把吃鸡的周末当做节日来度过。如今在法国南部的一些家庭,还保持着周末全家一起吃鸡的传统。他们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怀念亨利四世。

从道德上看,亨利四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热衷于打猎,打猎回来连衣服都不换,直接就闯入卧室,以至于身上散发出一股浓烈的味道。什么味道呢?据他的情妇说:“闻起来就像一块腐肉。”

亨利四世身上的味道,可能与他的生活习惯有关。亨利四世胃口极好,每餐都要吃下大量的食物,包括各种各种煮熟肉和各种烤肉。各地送来的美食都来者不拒,狼吞虎咽。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亨利四世所享用的每一道菜肴,都会以大蒜为调料。所以,亨利四世只要一张口谈话,就会吐出一股扑鼻而来的大蒜味道。

前面说到情妇,亨利四世也是出了名的喜欢女人,他先后迎娶了两任王后,还在法国各地拥有一帮情妇。只不过,法国国王的权力再大,也不能像中国皇帝一样,将成百上千年轻漂亮的女人养在后宫里。法国国王的后宫,永远只能有一个王后。

波旁王朝简介(他创建了波旁王朝)(4)

1610年5月13日,亨利四世在巴黎被一名狂热的天主教徒刺杀,第二天身亡,时年47岁。亨利四世的去世,让整个法国陷入悲痛之中。无数法国民众自发哀悼这位从废墟中重建法国的国王,赞誉他是一名“贤明王亨利”“亨利大帝”。亨利四世是欧洲历史上寥寥可数能够称得上“大帝”的国王。

亨利四世的继任者是路易十三。多年以后,路易十三去世时,他的王后对即将登基的儿子路易十四说:“要学你的祖父(亨利四世),他去世时法国人都痛哭;不要学你的父亲,他死时法国人都大笑。”

这句话,可能是对亨利四世最好的评价。

【参考资料:《法国历史轶闻》《胡格诺战争》《亨利四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