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许多人入住酒店都会选择线上预订。其流程也大同小异:先在平台上设置好地理位置,随后进行条件筛选,如房型、价格等等。如果注重住宿质量,还可以点开酒店的“星级”一栏,选择合适的“星级”。

满钻和半钻有什么区别(五钻和五星)(1)

五星酒店是比较高端的,那“五钻”呢?当“五星”遇上“五钻”,除了让人傻傻分不清,还颇有“李逵”遇上搅局的“李鬼”之感。

近日,上海的王女士“原本想订一个好一点的酒店”,于是在某OTA平台(在线旅游平台)预订了一家价格合适的五星级酒店。可到了之后却发现,酒店的环境很差,一查才知道是平台自己评的“五钻酒店”,不是五星级酒店。她对此吐槽道:“真让人防不胜防!”

满钻和半钻有什么区别(五钻和五星)(2)

“五星”和“五钻”,仅一字之差,确实让人难以区分。若非事先做过功课,相信大多数旅客都会掉入这个陷阱——“星”与“钻”,听起来都很高档,貌似都是经过认证的高等酒店的标志,仅是叫法有细微差异,但实际上,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星级酒店是由国家(省级)旅游局评定的,所取得的星级表明该饭店所有建筑物、设施设备及服务项目均处于同一水准。国家标准《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中,五星级酒店是旅游酒店的最高等级,在装修、布局、设施、服务等众多方面都有着详细的划分条件,且需要严格地评定与复核。而“五钻”的等级评定往往来自非官方机构,相比之下标准较为宽松,是一种自有评价体系的产物。

多元的评价体系本有益于评价者进行比对和选择,但“五钻”的问题在于,其存在价值并非丰富了酒店评价体系,而是凭借与星级相似的等级名称,遮掩在后者的名气和招牌之下,悄悄混入了五星之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指出,经营者不得实施“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等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行为。

并未达到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却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存在欺骗嫌疑。旅客付款时以为是“五星”水准,入住才发现是“五钻”,必然会有“上当”之感。就像购买了一包“奥利奥”饼干,到手却发现是山寨的“奥利粤”,消费者感到失望不满也是情理之中。

面对“五星”和“五钻”,消费者要注意分辨,但更重要的是平台方要尽好说明、解释的义务,相关部门也需加大监管力度,在细节处为消费者把好关。只有让旅客住得舒心满意,住宿行业才能够长久发展。勿使“以为是珍珠,实际却是鱼目”的例子再次发生。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作者:流苏

责编:牛淋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