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高能预警
这是一条自带声音的图文
话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为家乡话代言的
沈阳人,说了这么长时间沈阳话
你真的了解咱沈阳的方言吗?
在沈阳
有一种发愣,叫卖呆儿
有一种执着,叫盯把儿
有一种口水,叫哈喇子
有一种地方,叫那嘎达
有一种傻,叫虎了吧唧
但是
现在谁再嫌弃沈阳话土,就可以怼他了!
因为前不久有一个好消息:
▼
辽宁省沈阳市方言保护点入选
资料正被录入国家方言数据库
沈阳方言——年龄:近千年
沈阳方言是官话、方言、
次方言、东北官话的地方变体
融合了满语、蒙古语的词汇
▼
常用词汇:
嘎哈(gà há):“干什么、干啥”
卖呆儿:“看热闹”
贼毙:“太好啦,好得不得了”
好赫儿地: 好吃的,长用来逗小孩儿
大鼻听:鼻涕
邪呼:非常厉害或严重
劲儿劲儿地:执着,有精神头儿
埋汰:脏,不干净,引申为语言上的污蔑行为
扒瞎:说话虚假成分大,顺嘴跑火车
膈应:烦人,讨厌
秃噜:事情没办好
吭呲瘪肚:速度慢,吃力,费劲儿
刺挠:身体某个部位发痒
扯哩哏儿棱: 瞎扯
胡嘞嘞:形容胡乱说
祸祸:践踏,糟践
浑儿画的:不明亮,有污垢
寸劲儿:巧劲儿,碰巧儿。
发苶(nie二声):精神不振
打触(chu二声):害怕,恐惧
牙碜:食物里面沙子多
老(鼻子)了:老多了
魔怔:精神病
悠久历史
说到沈阳话的历史,那是相当悠久了
▼
比如咱沈阳市现存最古老的塔
无垢净光舍利塔
就是咱们沈阳人熟知的塔湾塔
它下面的石函上
有这样一句沈阳话——“打砖人”
这塔始建于辽代
在当时一般都说烧砖人、制砖人
只有那时的沈阳人会说成“打砖”
所以足以见得沈阳话的历史多悠久了
300多年前清军入关时
很多满族民俗被带到了北京
满族的方言也一样
如“磕碜”“得瑟”“埋汰”、“秃噜”、“倒腾”、
“哈喇”、“划拉”、“骨碌”、“磨叽”等词语
这也是沈阳话的标志性词语
由于沈阳话与北京话有了融合
所以当时的皇家也都说沈阳话
据说当年康熙皇帝就是东北口音
囊括多民族、多国家语言
在沈阳话中,吸收了很多少数民族词语
如满语的“秃噜”、“业障”、
“斗棱”“吧嗒”,蒙语的“胡同”等
▼
有不少老沈阳话至今还在说
如“外屋地、脚底下、炕头儿”等。
闯关东时期,有不少外地人来到沈阳,
将当地的方言土语带了一些过来
如“后晌、营生”等
在当代,也留下了一些那时的口语
如:“洋腊、洋起灯儿、洋灰”等。
沈阳话还与世界有接轨
由于历史原因
一些国外的语言也留了下来
例如,借自俄语的(沈阳音):列巴(俄语:Хлеб)
↓↓↓
面包(或/黑列巴/)
马神(俄语:Машина)
↓↓↓
机器(此语已很少使用)
沈阳话的几个小秘密
沈阳方言属于东北官话辽沈片
和普通话有很多共性,但仍有不同
▼
比如,声母zh、ch、sh和z、c、s不分(也奏是常说的平翘舌不分)
把r声母字,大都读成以i开头的零声母字,个别的读成l、ü开头的字
把热(re)读成(ye),把软(ruan)读成(yuan)
新旧交融
随着时代的发展,沈阳话也发生了交融变化
老沈阳话和新沈阳话成为当代的“沈阳方言”
▼
老沈阳话味道比较浓郁
俗称“大北关味”或“苣荬菜味”
如把“做什么”说成“干哈(啥)呀
把“上哪去”说成“上哪疙瘩”等等
新沈阳话
节奏较快,语调简单,语音清晰
而且多为沈阳年轻人使用
还创新出不少新的“土语”
比如“耍呢”、“忽悠”、“扔大个”、
“老硬”、“潮”、“贼拉好”、“掉价”等
说到这,小编不禁想考考
你到底是不是沈阳人
看图片猜地名
首先是“入学考试”
如果这个你都猜不出来
那就不要继续了
因为下面的题是
“地狱”
“入学考试”
法官进羊圈——打一地名
▼
1
2
猜到了吗?
下面的题更更更难了!
做好准备!
3
4
5
6
最后一道题了!
我就问你们!
怕不怕!
怕!
不!
怕!
7
下
面
要
公
布
答
案
啦
以上地名你猜对了几个?
看过了这些
你是不是对咱家乡话又多了些了解
你还知道哪些“噶咕词儿”
可以戳评论区咱们唠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