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非一年的日常(从孟非到孟爷爷)(1)

文:话多多

编辑:九弦子

30年前,他被小学老师指着鼻子大骂:“不好好听我讲课,天天跟同学说话,说话能当饭吃吗”?

30年后,他真的成为靠说话吃饭的那种人了,这个被观众亲切地称呼为“孟爷爷”的人,成为了江苏卫视的台柱子。

有人说,《非诚勿扰》是一个神奇的节目,“流水的嘉宾,铁打的孟非”。

那么,孟非究竟有何魅力,让江苏卫视非他不可呢?

孟非一年的日常(从孟非到孟爷爷)(2)

回顾孟非的成功经历,或许会找到答案,他能走到今天,靠的不仅仅是一张能说会道的嘴那么简单。

提到孟非,或许很多南京网友会想到他的“重庆小面”吧?没错,孟非之所以把面馆开到江苏南京,正是因为一份思乡情怀。

1971年10月12日,孟非出生于重庆一户高知家庭。

孟非的父母,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属于一对校园恋人,无独有偶,孟非的婚姻跟父母一样,他的爱人是中学同学。

谁能想到,无论是职场还是婚姻,冥冥之中,一切似乎都是天意,孟非都做到了子承父业。

孟非一年的日常(从孟非到孟爷爷)(3)

然而,虽然孟非是一个“播二代”,但是他却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考验,才拿到了手上的金话筒。

1983年,爸爸的工作调到了南京,嫁夫随夫的孟妈妈,带着12岁的孟非,跟着老公来到南京安家落户。

后来父母离异,孟非跟着妈妈相依为命,倔强的孟非还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妈妈的姓氏,而且在公众场合,很少提及父亲,由此可见,孟非年少的时光,过得并不快乐。

父母的婚姻变故,让孟非的学业一落千丈,原本他就喜欢文科,再加上转学之后的各种不适应,导致他的数理化成绩,捆绑在一起才达到100多分。

孟非一年的日常(从孟非到孟爷爷)(4)

于是,孟非的成绩单总是两极分化相当严重,文科每次都是前三名,理科总是后三名。

偏科严重的孟非,由于一直没能提高理科成绩,高考的时候,他不出意外地落榜了。

孟非并没有选择复读,年轻气盛的他,认为社会就是一所不错的大学,而且社会新闻上不也有大学生毕业跑去卖猪肉吗?那还瞎折腾什么呀?

听说深圳是一个黄金遍地的地方,孟非跟几个同样落榜的难兄难弟跑到深圳找机会。

孟非一年的日常(从孟非到孟爷爷)(5)

然而,只有高中学历的孟非,根本找不到像样的工作,被现实碰了一鼻子灰的孟非,不甘心就这样打道回府,于是干起了装卸工的工作。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休息时听到工人之间的闲聊,孟非发觉自己跟他们并不属于同一类人,意识到自己没有找对位置的孟非,返回了南京。

回到南京后,孟非在江苏广电隶属的一个印刷厂做临时工。

按理说,孟爸爸当时已经在江苏广电混得相当不错了,帮儿子安排一个工作,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孟非一年的日常(从孟非到孟爷爷)(6)

但是爷俩儿都是一个倔脾气,一个不愿意被同事诟病为滥用职权;一个想凭自己的本事赚到得体的饭碗,于是,孟非经历了一段非常艰苦的打工历程。

印刷厂的工作并不好干,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还经常被老板训得像个孙子,完全没有自尊可言。

一个月下来,累得腰酸背痛,才赚了20几块钱,微薄的薪水,没有荣誉感和存在感的工作,孟非终于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

他当机立断,辞职在家,重新拿起书本,备战成人高考,在此之后,一直没有稳定工作的孟非,做了很多临时的工作,他当过保安,也当过派发广告的宣传员。

孟非一年的日常(从孟非到孟爷爷)(7)

看到儿子在外面如此辛苦,孟爸爸也觉得应该拉他一把了,毕竟他经历了那么多,应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了。

于是,在父亲的助力下,孟非进了江苏卫视,当了一名临时工。

对于孟非来说,能进入电视台工作,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

凭借一股踏实肯干的劲儿,孟非成了各个岗位的替补备胎,他扛过摄像机、也干过剪辑的活儿、再加上他写得一手好文章,他成为了电视台里的多面手,也渐渐得到了台里领导的认可与重用。

孟非一年的日常(从孟非到孟爷爷)(8)

与此同时,孟非也意识到了学历的重要,他白天在电视台打工,下班之后利用业余时间备战成人自考。

那段时间,非常辛苦,不过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凭借锲而不舍的精神,孟非终于拿到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

凭借这张文凭,孟非在职场上的发展也越来越好。

职场打拼多年,除了积累难得的经验,为人处事的高情商也在不知不觉当中磨砺成长。

1993年,事业有成的孟非,成家立业,迎娶了相恋多年的校园爱人李雪。

孟非一年的日常(从孟非到孟爷爷)(9)

关于婚姻,孟非是这样理解的:婚姻里没有爱是不行的,但是如果只有爱也不稳定,喜欢上一个人很容易,但是两个人能够以一种让彼此舒服的方式相处更不容易,只有当两个人习惯了彼此,这个时候再进入婚姻,这个婚姻的安全度才会更高,关系也会更稳定。

成家之后的孟非,在事业上更加全力以赴。

1994年,孟非参与了国家文化部大型纪录片《西域风情》的拍摄任务,这段行程三万公里的拍摄任务,孟非扛着摄像机,一扛就扛了一年的时间,沉重的摄像机将他的肩膀都压出血泡了,但是他并没有因此中途放弃。

孟非一年的日常(从孟非到孟爷爷)(10)

多年的努力付出,让孟非从台里的临时工转成了正式工,与此同时,常年写日记,笔耕不辍的习惯,也给他做编导工作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编导的工作非常辛苦,由于工作压力与常年熬夜的习惯,孟非的满头秀发也因此不翼而飞,孟非索性剃了一个光头,无牵无挂地将创作激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孟非一年的日常(从孟非到孟爷爷)(11)

由于光头造型看起来像一个小老头儿,还引来了一个女编导的调侃,那个女编导是台里非常有名的高音喇叭,当她在走廊里称呼孟非为“孟爷爷”的时候,几乎一天之内,电视台同仁全都知道了,后来连台长见到他,都不禁感慨万千的说:“年轻人为啥长得这么着急呢”?

同事们的调侃,孟非也是有来有往的回应,一来二去,台长也注意到了这个说话搞笑,幽默风趣的年轻人。

2002年,在台长的器重下,孟非成为《南京零距离》的节目主持人。

孟非一年的日常(从孟非到孟爷爷)(12)

从幕后走到台前的孟非,凭借多年的人生经验,在主持这档民生节目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

由于这是一档抨击现实社会中不良现象的节目,主持稿也是孟非根据前方记者的报道总结而成的,因此经常会在节目中痛斥那些违法乱纪的贪官刁民,跟那些文绉绉的主持人风格大相径庭,孟非也因此收获了不少粉丝的喜爱。

这档节目孟非主持了多年,他的知名度也与日俱增,不过真正让“孟爷爷”这个称号名扬天下的,还是他主持的《非诚勿扰》。

孟非一年的日常(从孟非到孟爷爷)(13)

2010年,江苏卫视创办了一档大型社交相亲节目,台长点名让孟非主持,另外还邀请了当时民间人气度非常高的一名色彩心理学导师,他就是乐嘉。

两个都是光头强的主持人,按理说,应该强强联合才对,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人大失所望。

作为嘉宾的乐嘉提出,为了增加节目效果,他希望增加自己的话语权,然而,每次他的发言,都因为言辞激烈,火药味儿太浓,引起女嘉宾的不悦,每一次都是孟非帮他善后。

孟非一年的日常(从孟非到孟爷爷)(14)

久而久之,孟非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毕竟他才是《非诚勿扰》的主持人。

乐嘉离开《非诚勿扰》之后,在其他综艺节目上,也不招人待见,公众场合喝酒说脏话,怒怼金星、宁静,后来在电视台再也没有了立足之地,只能混迹于一些商业演出。

性格决定命运,乐嘉与孟非不同的性格特征,注定了他们所走的人生路,注定不同,也注定不会一路同行。

孟非一年的日常(从孟非到孟爷爷)(15)

孟非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深以为然:“如果某些人做了对不起我们的事情,每个人的反应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宽容和谅解;一种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还有一种是加倍地惩罚对方。无论选择哪一种,我们做出的不同反应,事实上也体现了我们自身的修养”。

《非诚勿扰》举办了这么多年,嘉宾换了一批又一批的名人,然而孟非的位置,无人可以取代。

孟非一年的日常(从孟非到孟爷爷)(16)

有网友曾经这样感叹:“或许非诚勿扰的非字,当初就是因为孟非的名字获得的灵感吧”?

事实上,“非诚勿扰”这四个字,又何尝不适合孟非本人的特质呢?

如他所说:“不能让自己感动的话,我不会说,不能带给他人任何感受的废话,我一个字都不会写”。

人活着要有自己的态度,孟非的态度显而易见,因为他站在台上,就代表了四个字:“非诚勿扰”。

孟非一年的日常(从孟非到孟爷爷)(17)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