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为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完全按照“施里芬计划”执行先击败法国再击败俄国而惋惜,似乎德国的“施里芬计划”完美无缺,只是继任的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不该修改了该计划。其实“施里芬计划”本就是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的“盲人瞎马”,德国失败就败在“施里芬计划”。

施里芬计划详细讲解(施里芬计划盲人瞎马)(1)

“施里芬计划”其实就是利用“时间差”各个击破法国与俄国,即先集中79个师在西线,东线只用 10个师夹杂一些地方部队牵制俄国军队。西线的79个师中左翼部队11个师牵制法军主力,右翼68个师取道比利时绕过德法边境法军主力直奔法国首都巴黎。击败法国后,德国军队再快速通过铁路运到东线,从容击败俄国。

“施里芬计划”有两个逻辑前提,第一是俄国需要4到6周甚至6到8周才能完成军事动员,第二是德国可以在4到6周内击败法国军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真的在5周内就击败了法国军队,那是法国军队被德国的“闪电战”吓破胆,而且东线的苏联与德国“互不侵犯”作壁上观时。只要法国人敢于抵抗,或者俄国人不愿意置身事外,显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军队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爆棚”,德国人要在俄国参战的情况下击败法国在回师击败俄国,明显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

1913年全球工业总产量中,德国占15.7%、英国占14%、俄国占8.2%、法国占6.1%.当时德国如果只发展陆军而不去发展海军,或者海军规模保持在欧洲第三甚至第四的规模,不仅不会刺激英国加入法国阵营遏制德国,而且可以用这些军费生产出海量的火炮、机枪甚至研发出新式武器。“施里芬计划”是建立在法国陆军比俄国陆军强大的基础上,它忽视了法国的投资与俄国丰富的资源相结合直接推动了俄国工业化的大踏步前进。俄国多次扬言可以出动600万陆军,只要法国帮助俄国开启的工业化能够武装600万军队,俄国上亿人口中征集600万青壮年组成军队并非难事。“施里芬计划”完全忽视了1913年的俄国其实比法国战争潜力更大,这就是人口与工业产量都在法国之上。

施里芬计划详细讲解(施里芬计划盲人瞎马)(2)

“施里芬计划”认为俄国要4到6周甚至6到8周才能完成军队动员,完成军队动员后才能发动进攻。“循规蹈矩”的德国人以为俄国人做事也是自己那样“数学化”,谁告诉你俄国人要等到数百万大军全部动员后才会发起进攻?俄国人就不能一边动员军队一边发动进攻?俄国人就不能先出动无需动员的常备军然后再出动后备军?

一些人指责小毛奇不该修改了“施里芬计划”,这些人不愿意知道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动员了87个师,而法国竟然动员了62个师,英国也出动了4个步兵师与1个骑兵师,这样一来德国军队就在西线难以形成绝对优势。德军东线部署了10个师与地方部队约20万人,但俄军竟然不到两周就动员了65万大军进攻德国东部。要知道1914年俄国西部地区有30个军,总计有96个步兵师和37个骑兵师,总数大约270万人。如果加上后备部队与亚洲兵力,俄军可以动员500万大军6720门大炮。

俄国在法国强烈要求下提前发动了进攻,而且把主攻方向转向东普鲁士。如果等到俄国从容展开西线的133个师,法国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但德军尚未攻破巴黎之前,柏林就可能被俄国军队攻破。按照俄国最初的计划是把主攻方向放在奥匈地利的加利西亚,然后从华沙一路向西直奔柏林。一旦德国军队除了10个师在东线其他都投入了法国战场,那么这10个师面对10倍以上的俄国军队碾压时,德国能不能从进攻巴黎的前线抽出兵力赶在俄国军队攻下柏林之前部署到柏林城下都是问题。

不要小瞧俄国军队,拿破仑战争时期俄国军队战斗力仅次于巅峰时期的法国军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军队单独对抗德国军队主力与奥匈帝国军队主力还能不被打垮。德国军队再厉害,面对10倍的俄国军队它能如何?

施里芬计划详细讲解(施里芬计划盲人瞎马)(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