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名读书
很辛苦地读完英国现实主义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我只觉得心灵深处有两种不同的情绪在相互殴斗,一边是野外求生技巧和活下去的不屈意志,一边是鲁滨逊的任性。
我得承认,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作者仿佛就在耳边,循循善诱教会读者怎样应对野外困境、活着必需的勇气和意志。一切,或是独行,或是与鲁滨逊结伴同行。如我一般的读者,并不因为书籍的合上而烟消云散,“我才回来”“我就是鲁滨逊”仍在耳边久久回响。
教科书式的野外生存技术,印证了人类潜力的无限;几十年里每一天里的解决衣食住行和保护健康的意志成为现实主义传颂百世的佳话。我也常对孩子说:再苦,你能苦得过鲁滨逊一个人与世隔绝的荒岛生活吗?再累,你能累得过鲁滨逊无依无靠一个人为活下去的焦虑吗?
催人奋进的“鲁滨逊精神”
误入荒岛,鲁滨逊经历了庆幸、悲痛、绝望,再到重生希望的过程。庆幸于与其一起“漂流”的伙伴均遇险,命丧黄泉,唯有他一人九死一生侥幸登上陆地;悲痛于没了粮食、屋子、衣物和枪,无天可依无地可靠只能靠自己;绝望于荒岛渺无人烟,明天是死亡还是太阳先来实在说不清道不明;重生希望是对活着的强烈情感。
鲁滨逊在荒岛上,他修“房子”、种植大麦,后来还养上了羊,使他的生活蒸蒸日上,让荒岛仿佛一下子变成世外桃源,其中付出的体力与脑力,非一般人可比,我也无法想像。
鲁滨逊的食与住是贯穿于生命的全部外,健康和归途同样考验着他,大约在1960年6月中下旬,他发热,病得很重,到6月25日,又患上疟疾,在床上不吃不喝,身边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给予他援助之手。这是他第一次经历生死考验,死亡让他深感恐惧。
更为可怕的是,鲁滨逊遇上吃人肉的野人,只身一人,随时会成为野人的“盘中餐”,他甚至把野人当成假想敌,与野人斗智斗勇,最终以一人之身战胜了众多的野人,实属奇迹。
当人处于逆境时,往往会生出无穷的力量,也许正是人的无畏精神,才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让大自然为人类所用。而鲁滨逊在恶劣的环境中,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放弃,而是以超强的意志,敢于超越自我,愈挫愈勇,终使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此外,在我看来,鲁滨逊也有幸运的成分,一个荒岛,没有毒蛇猛兽,给了他一个相对安全的自然环境,而能够集中精力逐步取得他的生活所需,包括安全居所和温饱需要。
劫难来源于任性,实无可取之处
鲁滨逊陷入荒岛数十年,是偶然,也是必然。在此之前,他已经经历过多次的“漂流”之险,包括野兽和野人。而他并不知悔改,依然我行我素,最终酿成恶果。
读《鲁滨逊漂流记》,我常反思,假如我就是鲁滨逊,我能活着走出荒岛吗?我会怎样求得生存?我不愿想像。但我在为鲁滨逊庆幸和叹服时,更想骂一声:自作死的节奏,实不可活!如果不是自己的狂妄自大,如果不是自己的一意孤行,荒岛的“旅行”根本不存在,能相伴于并不年轻父母的余生,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不作无谓的冒险,其生活,何尝不是另一种满足?
劫后余生归来时,父母早已离世,原本应当拥有的幸福和应尽的责任已经无缘。也许有人说,鲁滨逊的经历,是万世难遇,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人生经历足够丰富、人生过程足够精彩,这没有人会否认!但站在为人父母者的角度来说,谁又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获得这样的“丰富”和“精彩”?毕竟,在一定程度上,鲁滨逊的“漂流”经历是可以避免的,而因为任性——在此之前,他已有过几次劫难,就像荒岛前的排练一样,而这并未阻止他的步伐,甚至对父母的叮嘱置若罔闻,才差点走上不归路。
用父母的眼光看鲁滨逊,他是不受欢迎的,他的行为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我是@一名读书,爱读书,如喜欢,请关注、多评论[握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