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爸爸说,这些年最有成就的事儿,就是盖了好几所房子,我不禁想起了以前居住的老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回不去的老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回不去的老屋(老屋)

回不去的老屋

过年回家,爸爸说,这些年最有成就的事儿,就是盖了好几所房子,我不禁想起了以前居住的老屋。

我和哥哥在老屋出生,长大,后来,哥哥订婚,爸爸妈妈给哥哥盖了婚房,由于老屋年久漏雨,爷爷奶奶也需要人照顾,爸爸盖了现在的房子,全家才搬离了老屋。

后来我去外地上学,毕业分配到省内的另一座城市工作,之后结婚,每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老屋早已卖给了另一户人家,那家又盖了新房,每次路过,我还会不时地向里面张望。

老屋是三间瓦房,在村子中间,坐北朝南,阳光充足,屋子前面有一个不小的院子,四面是石头砌的围墙,在这里我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在东北,一年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各有各的美。

01

春天到了,大地苏醒,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年之际在于春,此时,土地松软,爸爸妈妈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先是把院子的地,收拾干净,之后翻土,背垄,准备种上各种蔬菜。

接下来就要夹杖子,家里当时养了二十多只鸡,虽然也把它们捐起来,但是它们一旦跑出来,会用爪子刨地,吃蔬菜,祸害人。

夹杖子,这是一个大活,要一家人齐上阵。

先确定杖子的位置,然后刨一道深沟,事先把槐树枝的根部削个尖,把槐树枝一根挨一根扎进土里,培上土,踩实,在杖子中间再搭上一根横着的木棍,用绳子固定住,杖子就打好了。

杖子有一人多高,看上去很美观,显得院子规整。

天气渐渐暖和起来,院子里陆续开始栽种豆角,黄瓜,茄子等各种蔬菜,由于院子里的地有限,每种蔬菜只占地两三条垄,但栽种的品种多。

妈妈在杖子边种了黏玉米,栽了葡萄秧和葫芦苗,在过道两旁又撒下花种。

十天左右,各种蔬菜陆续拱出土,露出稚嫩的芽。

房子的东南角有一口摇辘轳把的水井,摇动辘轳上的绳子就能打出水来,虽然取水方式很原始,但是很实用,一年四季,井水丰沛,解决了一家人的吃水问题。

井旁有一丛芍药花,紫红色的芽苞从土里钻出来,井的前面有一颗碗口粗的枣树,枝干挺拔粗壮,它发芽晚,也有了要鼓出叶子的迹象,西墙边的几棵十几年的柳树,也开始长出嫩绿的树叶。

院子的西南角是个四方形的猪圈,养了两头猪。猪圈北墙外有一片空地,妈妈用木棒夹了一个栏子,用来养鸡。另外,还养了一条狗,在柳树旁搭个窝,用绳子栓在柳树上。

这些动物们也对季节有感知,都欢实起来。

妈妈养了好多年鸡,公鸡,母鸡都有,我对这些鸡印象深刻。

鸡白天在栏子里活动,里面放一个鸡食盆和一盆水,每天要进去打扫卫生,把鸡粪攒着用来施肥。

爸爸在墙根盖了一个鸡舍,是鸡晚上休息的地方。鸡舍上面,放几个鸡窝,里面铺上软草,母鸡在里面下蛋。

到了惊蛰节气,母鸡开始下蛋,一直到秋天,天凉之后,才停止下蛋。

每次母鸡下完蛋,从鸡窝里跳出来,咯咯地大叫,提醒人们捡鸡蛋,也只有这时,它才高声炫耀自己。

而去鸡窝捡鸡蛋是我最高兴的事儿,有时,一个鸡窝能捡到5,6个鸡蛋,非常有成就感。

那时,鸡蛋用处大,能卖钱,或探望病人,妈妈平时不给我们吃,家里来了客人,炒鸡蛋是道硬菜,只有在过节和过生日的时候才能吃到。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院子里鸡鸣犬吠,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

02

到了夏天,天气炎热,老屋的院子绿意盎然。

夏天雨水多,一场雨过后,院子里的各种蔬菜快速生长。

我时常观察黄瓜的长势,从小黄瓜顶花带刺开始,看着它一天天长大,变粗,大约直径2厘米粗的时候,就摘下来,用手撸几下,放在嘴里咬一口,那清香的味道,溢满在唇齿之间。

给蔬菜上的是有机肥,以鸡粪,猪粪为主,所以菜的长势旺,味道好,结得滴里嘟噜,吃也吃不完。

妈妈是过日子好手,她把黄瓜切成条,撒上盐,再晒干,放在冬天拌咸菜吃。

把豆角用开水烫一下,晒干成干豆角,冬天用水泡开,炖着吃。

杖子边的葫芦藤顺着杖子边向上攀爬,一直爬到房顶,东屋被一片绿色覆盖。

芍药花正在开放,是双瓣粉红色的花朵,香气四溢,非常美丽。

在院子的过道两边,各色双瓣的蚂蚁菜花,粉色和紫色的雏菊,黄色的金盏花等陆续开放,引来蝴蝶翩翩起舞,蜜蜂嗡嗡采蜜,知了在柳树上不停地鸣叫。

杖子边的黏玉米已经成熟,土豆,茄子已长大,放在锅里一起烀着吃,再炸些辣椒酱,就是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

夏天天热,没有冰箱,把食物放在水桶里,再系到水井里,能保存好几天。

赶上天旱,就用水井里的水浇菜园,在垄沟的地头放一块厚实的塑料布,缓解水的压力,以免受力不均,冲一个大坑。

枣树上结满了绿色的小枣,掩映在叶子后面,像个害羞的孩子。

夏天哪都好,就是蚊虫多,爸爸会割一些艾蒿,在屋子里点着,用烟熏蚊子。

这时,一家人坐在院子的西墙边的柳树下纳凉,听父母讲老一辈儿的故事,等屋子里的烟气散去,再回屋睡觉。

夏天是辛勤耕耘的季节,蝉鸣阵阵,处处感受到夏的火热。

03

秋天到了,天气转凉,老屋的院子里充满着丰收的喜悦。

院子里堆满了从地里收回家的玉米。灰白色的外皮里包裹着金黄色的玉米,一层一层扒开后,在最里层留下两三片玉米叶,把两个玉米用玉米叶系在一起,搭在窗前的横杆上晾干。

家里没有水田,只有旱田,除了玉米,还种了高粱,大豆,收割到家来,堆在院子里,晾干后,再脱谷打场,这就是家里的全部口粮。

为了解决冬天的取暖问题,把地里的秸秆拉回家,用来烧火,但这些远远不够,秸秆瞅着多,但火力小,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要过冬,还需要割上一大剁柴禾,山上柴禾多,爸爸妈妈和哥哥去山上割下来,再把柴禾捆好,推着带车拉回家,码放在房子的西墙边,到了冬天,柴禾的水分蒸发掉,就能烧火做饭。

枣树上的脆枣像一颗颗红玛瑙挂在枝头,在树尖上的枣最红,但是够不着,我先是不停地晃动枣树枝,仍然晃不下来,就找来竹竿打下来,打的不准,枣树叶簌簌地落了一地。

院子里还种过花生,成熟的时候,先是整颗拔出来,抖落泥土,露出果实饱满的花生,然后再用镐头刨出遗落在地里的花生,这时的花生水汽大,要晾晒干,才能储存。

八月十五中秋节,妈妈买了月饼,桌子上摆着自家产的葡萄,南果梨,苹果等应季水果,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一边赏月,一边品尝美食,边吃边聊,欢乐的笑声在院子里回荡。

天渐渐地凉了下来,妈妈每天都要听天气预报,在下苦霜之前,妈妈带着我把院子里的豆角,辣椒,扁豆等蔬菜都摘下来。

苦霜过后,地里只剩下白菜,这时要做好过冬的准备。

在水井的东南角,爸爸会领着我们挖地窖,先是在地上挖一个长方形近2米深的大坑,用木头担在坑的上面,然后在木头上铺上密密的秸秆,盖上草帘,最后在草帘外面再培上土。在一侧留出洞口的位置,用棉垫盖好,做好保暖工作,里面再放一个梯子,这样一个简易的地窖就挖好了。

家里当时承包了一座果园,主要是国光苹果,大部分卖掉,贴补家用,要留一部分自己家吃。

把白菜,土豆,萝卜,苹果放入窖中储存,窖里的蔬菜,水果,汁水饱满不干瘪,颜色新鲜味道好。

特别是国光苹果的香气非常浓郁,一下到窖里就能闻到,咬在嘴里甜中略带酸,又香又脆,非常好吃。

除了在菜窖里储藏白菜,萝卜,土豆等过冬蔬菜,当然少不了要积一缸酸菜。

把白菜洗净,码放到缸里,撒上一把大粒盐,再加入开水,浸没酸菜即可,在上面放一块大石头,最后用盖子盖严,防止落灰,一个月左右,酸菜就淹好了。

那时,物质匮乏,妈妈每次切酸菜的时候,我就会要酸菜芯吃,酸菜芯酸翠可口,我吃得津津有味。现在谁还会去吃这种东西呢?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瓜果飘香,这是土地的馈赠。

04

到了冬天,天寒地冻,年的气息铺面而来。

冬天,院子里一片萧瑟,这个季节,农民选择猫冬。

老屋是用石头砌的山墙,外面抹一层水泥,冬天寒冷,屋里的墙面上,经常亮晶晶的。

家里窗户分上下两层,上面的窗户能打开,糊的是白色窗户纸,下面安装的是玻璃,冬天在外面订一层塑料布,屋里挂一个厚厚的窗帘。

天冷的时候,玻璃上会冻上一层厚厚的白色霜花,霜花有各种形状,有的像羽毛,有的像树叶,非常美丽。

我很好奇,经常披着被子,用嘴里的哈气吹着玻璃,想把冰花融化,吹了好一会,才露出玻璃的本来面目,透过这个小洞看着外面。

有时,也会用手在玻璃上写字,可是,霜花太厚,什么也看不清,只有到中午的时候,玻璃上的霜花才会融化,到了晚上又会凝结。

最喜欢下雪的时候,洁白的雪花漫天飞舞,像仙女撒下的白色花朵,雪一停下来,一家人就开始打扫院子,把雪运到地里慢慢融化,滋养土地。

冬天取暖主要靠烧火炕,炕上热乎的。晚上,妈妈经常坐在昏黄的灯光下纳鞋底或做针线活,我在炕上放上桌子写作业,那时候,经常断电,还要准备洋油灯照亮。

转眼到了腊月,爸爸准备写对联,他擅长写毛笔字,批了很多大红纸,又买来毛笔,墨汁,金粉,亮油等写对联的材料,他写的对联,村里很多人来买,有时,我和妈妈也去附近市场去卖。

后来,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银行,商场免费送对联,爸爸就不再卖了,只给自己家写。

年前,家里会杀猪,卖掉一大部分猪肉,贴补家用,留一小部分用来过年吃。

杀猪的时候,是我和哥哥最快乐的事情,因为有肉吃。杀猪当天,家里会把亲朋好友请来吃一顿,答谢他们一年来对家里的帮助。

每年过年,妈妈会给我们做新衣服,新鞋,给我买二尺长的粉红色头绫子带,头绫子是一种硬的纱巾布料,扎在女孩的头上,感觉挺别美。

家里还要糊棚,糊墙,糊窗户,棚顶很高,要打跳板,一家人全部上阵,爸爸站在上面糊高处,妈妈做监护,哥哥负责传递,我抹糨糊,常常把浆糊抹在正面,挨哥哥一顿说,爸爸妈妈在一旁笑着不说话。

糊完墙,再贴上年画,整个屋子亮堂堂的。

过年的时候,是我和哥哥最快乐的时刻,可以放鞭炮,穿新衣,有好吃的,有压岁钱。

那年初六,妈妈给我们煮高粱米吃,我当时还不乐意,不能体谅父母的难处,至今想来,真是不懂事。

到了正月十五,妈妈给我们煮元宵吃,大队还会有高跷队表演节目,我和哥哥一起跑去看表演,那热热闹闹的场面记忆犹新。

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爸爸会给我们烀猪头肉吃,吃过猪头肉,年就过完了,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又迎来崭新的又一年。

冬天是储藏的季节,窗外瑞雪飘飘,人们憧憬着春天的到来。

一年四季,春种秋收,夏耘冬藏,岁月流转,那些如梦如烟的往事,就像一桢桢照片映在我的脑海里。

童年的回忆是那样温馨,甜蜜,虽然条件很不好,但是很快乐,正是经历过那段艰苦的岁月,才让我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什么文化,是他们教会了我善良,勤劳,真诚,他们朴素的情感里,坚信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征程中,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人们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不再夹杖子,糊墙,不用再挖地窖,可是老屋那些美好的记忆会一直留在我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