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读历史故事的时候,往往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很多贵族的后代,其实家庭条件还不如普通老百姓。比较知名的例子恐怕就是刘备,号称祖上是中山靖王刘胜,但自己年轻的时候,却不得不织席贩履来维持生计,这日子过得跟平民也没啥区别。

这种出身血统高贵,但生活状况潦倒,家境贫寒的情况自周代起便非常普遍,如果要追究原因的话,还得归咎于周公旦在《周礼》中订立,并且在古代中国社会,一直得以传承的嫡长继承制。

一、什么是嫡长继承制

说得直白一些,嫡长继承就是要由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来继承父辈的贵族称号,以及全部的家业,而且这个嫡长子在整个家族体系中的地位是极为尊崇,享有权威的。上至天子,下到平民,在遇到遗产继承的问题时,全部要依据这个原则来执行。

古代有汉族血统吗(在古代有些人血统高贵)(1)

这么一来如果家里兄弟多的可就有点麻烦了。除了老大之外,其他的兄弟如果没有点白手起家的本事,可就都要变成穷光蛋了。这放在普通士大夫阶层,家中财产有限的还真是这么回事。如果是嫡子,或许父兄还会念及同母的情意,分到一些家产,如果是庶子,那恐怕境遇真的不会比普通人,甚至家中的仆人好多少了。

但是如果是在天子之家,恐怕又是另外一番情景了。比如说:当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庶子(当然也有非长的嫡子),都在王畿之外受封建国,有了自己的领地,这也就是为何周代的诸侯会特别多的缘故了。当然周王朝之所以这么大规模地分封诸侯,是有着政治上的考量的:

古代有汉族血统吗(在古代有些人血统高贵)(2)

二、诸侯与天子的关系

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什么关系?有朋友说,你这个问题抛出的可有点草率了。天子和诸侯还能是啥关系?上下级关系呗,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呗。就跟咱们现在的企业一样,上级领导下级,总裁指挥员工,老板说啥是啥,指哪打哪。

可为何现代企业里员工都得听老板的呢?那位说了,因为老板给员工发工资啊,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不听老板的听谁的呢?

过去的诸侯与天子可不一样。诸侯不仅要服从天子的管理,在天子需要的时候,替他出兵打仗,而且还要定期向天子缴纳贡赋。也就是说,与企业中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不同,员工服从老板是一种雇佣关系,而诸侯对天子却是“供养”关系。

当然被天子分封的大诸侯,也可以在自己的封土内,再行分封,搞出一些更小的区域内“诸侯”,也就是士大夫阶层,但不论是诸侯与天子,还是士大夫与诸侯,他们之间虽然层级差别很大,但是从经济角度看,这种需要向上级缴纳贡赋的“供养”关系是一样的。

古代有汉族血统吗(在古代有些人血统高贵)(3)

至于要交多少贡赋合适?诸侯或士大夫没有决定权,必须由天子或者大诸侯说了算。举个例子:公元前551年,鲁国著名的学者,有“圣人”之誉的臧武仲奉命出使晋国。途中遇到大雨,于是臧武仲便到一位有封地的士大夫家里避雨。

当时那位士大夫正在饮酒,见到臧武仲登门便不无鄙夷地说:“当圣人有啥好的?下这么大的雨还得出使,哪像我们这些有封地的人,每天喝喝酒就能打发日子了,圣人到底有啥好当的?”

后来这番言论传到了鲁国国君的耳朵里,国君非常生气,觉得那位士大夫非常傲慢愚蠢,于是就下令把他的贡赋加倍作为惩罚,这事才算了结。

为啥封地所有者会这样“低声下气”,原来大诸侯们的土地最初都是受封于天子,士大夫的土地也是受封于大诸侯,天子或者诸侯依然是这些土地名义上的主人,这么一来,得到分封土地的大小诸侯,更像是天子土地上的长期“租户”,必须给主人付“租金”才可以,而且金额还得由土地原来主人说了算。

古代有汉族血统吗(在古代有些人血统高贵)(4)

三、分封制下成为“庶民”的贵族们

现在我们知道了天子与诸侯,诸侯与士大夫之间的关系了。那么让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的主题,既然天子的庶子们也得到了封地,成为了诸侯,为何到了后期,依然会有那么多带有贵族血统的平民出现呢?

这又得回到嫡长继承的制度上,在这个制度下,大诸侯或士大夫无论下面有多少子嗣,封号和家业也都只能由其中一个儿子来继承,而且基本上都是嫡长子。当然其他儿子中,也许会有那么一两个被立为“贰宗”或“侧室”,从而分走一部分财产,但这种情况肯定不会是有普遍性的,也就是众多子嗣中的大部分,是既得不到封号,也分不到财产的。

儿子都是这种情况,孙子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这些既没有爵位,也没有分到祖产的贵族后裔们只能自谋出路,或投靠到其他士大夫门下做幕僚或者武士,或出走到其他地方重新开垦荒地,或做一些小生意维持生计。

古代有汉族血统吗(在古代有些人血统高贵)(5)

久而久之,可能连后代都无法受到良好的教育,自然也就与普通的“庶民”无异了。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封建社会里,会有那么多带有贵族血统的“庶民”了,他们的生活状态,有些甚至不如普通老百姓,就像刘备虽然为王族之后,却依然织席贩履为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在这样的体制下,帝国与一个累世传承的家族的命运是极为相似的。就如一个创业的先祖,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并在这片天地中繁衍生息。

最初这可能是一个富有而亲密,令人羡慕的大家庭。但随着子孙们一代一代繁衍更替,后辈们彼此之间就会难免隔阂生疏,特别是到了三代之后,各个亲缘小家庭之间就难免产生矛盾,五代之后,更是可能良莠不齐,甚至产生怨恨、纷争,甚至因为利益而诱发斗争。

古代有汉族血统吗(在古代有些人血统高贵)(6)

这样一来,原本亲密的宗族关系,就会变得冷漠疏离,甚至分崩离析,互相仇视。其实周代便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周王朝最初,依靠血缘和亲情维系着分封制,但是到了东周之时,各个诸侯间的亲情早已不在,名分的背后满是权力的制衡与争夺,维系各个诸侯国之间的血脉成了真正的纸老虎,以至于出现了春秋战国这样群雄争霸,王室衰微的局面。

在那个纷乱的年代中,贵族的血统甚至已经沦为强者嘲弄弱者的依据,或许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弱国君主,早已对自己的血统无感,甚至厌倦,在他们的内心中,或许更为期盼能够成为一名安居乐业的普通老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