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战国,我们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这段时期,那是中国历史上由东周向秦朝转变的过渡期。期间,由于诸侯争霸,战乱不断,故而被称为“战国时期”。

一向“以华为师”的日本,这次也没有例外。大名武田信玄为了抬升日本的政治和军事格局,直接套用了中国关于“战国时期”的称谓,在其所制的《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开篇就写道:

天下战国之上。

日本的战国时期就是因此得名,指公元1467年“应仁之乱”至公元1615年德川家康击败丰臣秀赖的这一百多年时间。同一时期,中国正处于明朝的中后期。

明智光秀和织田信(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1)

本能寺之变

在日本的战国时期,影响最大也意义最大的一次政变,必然是“本能寺之变”。接下来,我们一起聊一聊本能寺之变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原因和影响。

一、本能寺之变的背景

织田信长(1534年6月——1582年6月),“日本战国三杰”之一,号称“魔王”,在日本战国后期才逐渐崛起。

明智光秀和织田信(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2)

织田信长

通过不断的攻伐和战争,占据了京都的织田信长,其个人威望和军事实力都达到了极盛的状态,是割据藩镇中最强的一支。

政治上

织田信长控制了日本的“名器”——天皇,像中国东汉末期的曹操那般“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和舆论的导向权,被天皇加封为右大臣,掌握了中央朝廷。

经济上

针对贵族的长期倒行逆施,织田信长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主要集中在财税方面,使得穷困潦倒的中央朝廷出现了触底反弹的迹象。这些,都为大规模的军事征伐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军事上

织田信长控制了以京都为中心的地区,这是整个日本国最富庶的区域。而且,周边的其他割据势力,比如毛利、上杉、北条等藩镇,规模和实力都远远不及织田信长。通过长期的蓄力,织田家已经具备了四面出击和完成统一的实力。

明智光秀和织田信(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3)

明智光秀

明智光秀(1528年——1582年),全名叫明智十兵卫光秀,从一个浪人成为了织田信长的家臣和武将,也成为了日本战国时期的重要人物。

在追随织田信长的过程中,明智光秀越来越赢得了信任,不断被主君委以重任。织田信长和本愿寺妥协讲和后,在安土城中庆贺新年,当时担任祭典主持的就是明智光秀。之后,信长还安排他负责天皇内殿军马的演练活动。

同时,随着织田信长对于朝廷原有旧势力的清除,作为最被自己所信任的军事将领,明智光秀在政治上也开始崛起,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实权人物。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对主仆之间必能齐心协力,完成日本的统一并建立不世功勋之时,却因为“本能寺之变”的突然爆发,彻底改写了日本的历史,让人惊愕不已。

二、本能寺之变的经过

1582年5月,作为织田信长的盟友,德川家康受邀来到安土城,双方共同庆祝结盟二十周年,同时也为下一步的联合作战进行谋划。为了体现重视和诚意,织田信长命明智光秀担任飨宴的总干事,隆重接待德川家康等人。

不过,认为自己地位已经不同往昔的明智光秀,并没有把接待事务太当回事。宴席间,竟然会出现不新鲜的菜肴,导致织田信长大为光火,甚至还当众责打明智光秀,使其颜面扫地。

这件事过后,尽管明智光秀内心有所不满,但并未上升到背叛主君的程度;而织田信长也并未对光秀失去信任,否则也不会对他委以军权,并且继续重用。

织田信长下令由明智光秀率军支援羽柴秀吉(丰臣秀吉),共同对付毛利家的主力军队。而作为主君,织田信长自然要亲临指挥战事,由于他太信任明智光秀了,竟然只从安土城带领了百余名亲兵。这样,无疑给了明智光秀轻易诛杀自己的机会。

明智光秀和织田信(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4)

本能寺

当晚,织田信长在京都的本能寺中安营扎寨,甚至还召来日本国手日海和尚和鹿盐利玄对弈,为自己助兴。而儿子织田信忠也来到本能寺中与父亲欢宴,宴后带着千余人驻扎在本能寺六百米外的妙觉寺就寝。

在他们父子看来,织田家击败毛利家会是一场轻而易举的战斗,根本不需要太过紧张。可惜,他们忽视了“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道理,因为此时统领大军的光秀已经心怀不轨,杀机已经悄然而至。

明智光秀在准备妥当后,亲率一万三千多人马,兵分三路悄悄包围了本能寺。日本天正十年六月二日(1582年6月21日)凌晨,本能寺之变爆发了。

为了欺骗和鼓动自己的士兵,明智光秀并没有言明当晚的目的就是为了诛杀主君织田信长,而是说为了趁机铲除德川家康。甚至于,明智光秀的战前动员也充满迷惑性:

前进,敌在本能寺!

至于说,这个“敌”究竟是谁?明智光秀自然不会明说,士兵们以为是德川家康,而实际上却是自己的主君织田信长。

最初,这种攻击还是试探性的,织田信长误以为是侍卫之间的争执,还准备起身出去斥责。不过,当他听闻本能寺已经被重重包围,甚至还听到了火炮声时,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绝境。

眼见叛军即将攻入,织田信长决心维护自己最后的尊严,放火点燃了本能寺,自己也破腹自尽。一代强人,不可一世的织田信长就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了历史舞台,时年仅四十八岁。

明智光秀和织田信(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5)

本能寺之变

据路易斯·弗洛伊斯在《日欧文化比较论》中记载:

信长拔出箭,拿起一种像镰刀一般的长枪,名叫薙刀的武器迎战。据说战了很久,信长的腕部被铳弹击伤,就退入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在里面切腹了。

而就在织田信长本能寺死战的时候,他的长子织田信忠却在不远处的妙觉寺中左右徘徊和优柔寡断。他误以为明智光秀已经做好万全的准备,担心自己仅率的千余兵马不足,故而错失了营救父亲的最佳时机,只得退守到诚仁亲王的官邸二条御所内。

明智的叛军很快就包围了二条御所,企图一不做二不休,清除织田家的残余势力,诛杀织田信忠。据《日本史》记载:

内里的儿子(诚仁亲王)骑在马上,向外面街道上的明智军派遣了使者,质问他们想把自己怎么样,是不是要自己切腹。明智好象无意对殿下有任何举动,希望立刻就让殿下离开御所,只是为了防止城介殿下混在其中逃亡,就回复说马和车驾不能离开。内里的儿子得到报告后,就带着妻室一起上京去他父亲的皇宫了。

在亲王离开后,明智光秀的叛军再无所顾忌,立即就对二条御所发起了猛攻。织田信忠虽然殊死抵抗,但却是寡不敌众,无奈选择步父亲的后尘,也切腹自杀了,年仅二十六岁。

三、本能寺之变的结果

本能寺之变后,整个日本的时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随着织田信长和织田信忠父子的离世,织田家变得四分五裂,丰臣秀吉趁势崛起,继承了主君的势力,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光荣时代。

丰臣秀吉的出身贫寒,幼年经历非常凄苦,反而养成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因为身材矮小,骨瘦如柴,所以当他投奔织田信长时,并没有引起重视,只谋得了一个民兵的职务。

虽说当了兵,但丰臣秀吉最初的工作只是打杂而已,很不起眼。一次,织田信长见丰臣秀吉缩成一团蹲在地上焐鞋,竟故意装作没看见,在他头上撒尿。

当时,丰臣秀吉一丝不动,隐忍不发。事后,他继续对织田信长忠心耿耿。这份韧性和耐力,终于赢得了主君的青睐,使他成功挤进了织田家的领导层。

丰臣秀吉在得到主君织田信长殒命的噩耗后,立即在前线停战并与毛利家讲和,率军东上与织田信长的其他家臣会合,兵力增加到了三万五千人。

而明智光秀在逼死织田信长后,自己也陷入了前后维谷的境地。虽然取代信长成为了朝廷所封的大将军,基本控制了京都附近。但是,他的兵力极其有限,只得向各地的大名和藩镇连续求救。

各地的藩镇势力却无人应援,所有人都在作壁上观,没有人愿意冒险涉及其中,都在等待时局进一步明朗后再做决定。

明智光秀和织田信(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6)

山崎之战

旨在复仇的丰臣秀吉率领数万兵马杀奔明智光秀而来,在山崎之战中将其一举击败。光秀在兵败后,狼狈逃窜往近江,在途中却被醍醐附近的村民们捕获,误以为是普通的败走武士而遭到劫杀。

丰臣秀吉终于替主君织田信长报了仇,自然得到了织田家多数成员的支持,成为了织田家的实际领导人。

不久后,丰臣秀吉又乘胜追击,击败了一直与自己为敌的织田家第一家臣柴田胜家,成为了织田家真正的掌门人。

四、本能寺之变的原因

关于本能寺之变的原因,后世一直都是众说纷纭,到现在也没有定论。

(一)出于个人私怨

明智光秀在进攻丹波矢上城的波多野家时,将自己的义母当作人质送入城内,希望换取波多野家的开城投降,避免双方出现大量死伤。

织田信长一开始是同意接受波多野家投降的,但中途却突然改变主意,坚决要求斩杀波多野兄弟,拒绝他们投降。结果,作为人质的光秀义母当即就被杀,引起了明智光秀深深的怨恨。

不过,怨恨说似乎缺乏明确的史料记载,更多只是一种猜测罢了。

(二)出于捍卫天皇

在本能寺之变后,光秀四处求援,在给西尾光教的信中写道:

信长亲子恶虐,妨害天下,故而讨之。

其中的“妨害天下”,是指织田信长对于天皇已有不臣之心,甚至还会取而代之。在天正十年,信长竟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圣日”,表明他对于日本人心中的天照大神天皇已经有了僭越之心。

明智光秀和织田信(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7)

织田信长势力范围

同年,信长还推辞朝廷勅使的任命,拒绝出任征夷大将军,这说明织田信长已经准备逼迫正亲町天皇退位。即便,暂时还不具备这种实力,但如果完成疆域的统一,信长取代天皇几乎是板上钉钉。

(三)被丰臣秀吉利用

就当时明智光秀的军力而言,区区三万多人。即便是有了朝廷的正统名分,想要单独对抗织田家是完全不可能的。对此,他本人也非常清楚,那么,为何还要以卵击石呢?

明智光秀和织田信(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8)

丰臣秀吉

本着“谁受益最多,谁嫌疑最大”的原则,疑点就落在了丰臣秀吉身上,因为他才是本能寺之变的最大受益者。

织田家四面攻伐,造成了畿内的军力真空,给明智光秀创造了谋反叛乱的机会。但是,明智光秀显然不是最强的一支,他必须拉拢其他力量才有可能推翻织田家的统治。

本能寺之变发生后,羽柴秀吉(丰臣秀吉)亲率大军迅速出现,不禁使人对他产生了怀疑,他就是明智光秀的同盟军,甚至是幕后主使。

五、本能寺之变的影响

本能寺之变后,丰臣秀吉很快崛起,成为了织田信长之后的又一代大将军。通过灭光秀、立秀信、逼信孝、败柴家等方式,完全掌控了织田家的实权。

地位稳固后,丰臣秀吉开始肩负起织田信长当年未尽的事业,发动了一系列的统一战争。

第一战

丰臣秀吉凑集了十万主力,完全横扫京畿一带后,进而开始率军南下四国,迫使四国的长宗我部元亲臣服自己。

第二战

此战也就是九州战役。因为岛津义久入侵丰后大友的领地,大友在无奈之下,只得向丰臣秀吉求救。丰臣秀吉终于找到了机会,以朝廷的名义下令岛津家停止军入侵。不过,蓄谋统一九州许久的岛津家自然不会善罢甘休,终于被秀吉击败。

第三战

此战也就是小田原之战。在平定九州后,北条成为反对丰臣秀吉的最大势力。北条本以为自己虽不能与丰臣秀吉旗鼓相当,但掰手腕的力量还是有的。结果,丰臣秀吉竟集合了大部分藩镇的支持,统兵二十万进攻北条,轻而易举攻陷了小田原。

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因病逝世于伏见城。在他死前,安排五大老辅佐自己的幼子丰臣秀赖,并且使之相互制衡。

明智光秀和织田信(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9)

德川家康

不过,在丰臣秀吉死后不久,他临终前的政治布局很快就被打破,五大老中德川家康一族迅速突起,其他各派势力无法对其形成有效的制约。

1603年,德川家康出任征夷大将军,并且开设了德川幕府,基本掌握了朝廷的实权。而当时的丰臣秀赖只是右大臣而已,好在依然有许多丰臣系的老将和旧臣对他效忠,比如福岛正则、浅野长吉、加藤清正等人,他们还坐拥着日本1/3的疆域,这让德川家康有所顾忌。

1615年,在大阪陷落后,丰臣家的统治宣告灭亡,德川幕府终于完成了日本的大一统,之后两百多年日本再无大战发生。

六、结语

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合称为“战国三杰”。这三个人的特点非常鲜明,有人形象的比喻为“鸟不鸣,信长使杀之;秀吉诱鸣之;家康待鸣之”。个人认为,这个比喻是非常恰当和准确的。

明智光秀和织田信(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10)

战国三杰

本能寺之变的爆发,一举摧毁了织田信长雄心勃勃的统一进程,延迟了日本完成大一统的时间。

事变发生后,丰臣秀吉虽然抢先控制了局面,成为这次事变的最大受益者。不过,他也就是一个过渡型人物而已,最终又被德川家康所取代。

在德川家康取代丰臣家族后,他进一步改组和强化了日本的封建秩序,把日本的封建体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更为日本封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