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载之文集》版本卷帙历代著录较为统一,为五十卷,其版本源流情况看似简单明晰,这使得学界较少探讨其版本源流关系,并忽视了对其两个重要版本, 即宋蜀刻本和清代朱玮刻本间版本关系的研究。本文以详实的文字校勘为基础,以目录题跋著录为作证,系统梳理《权载之文集》版本源流,并考证宋蜀刻本与清朱珪刻本版本关系。【关键词】《权载之文集》;宋蜀刻本;朱珪刻本

元明两代,五十卷本《权载之文集》世人所见,十分稀少。仅《天禄琳琅书目后编》著录了一个宋本,仅为十卷诗集,目曰《权文公诗集》】。明嘉靖二十年刘大漠刻《权载之集》也仅有十卷诗集,四十卷文集不见传世。直到明末清初,王士祯在《居易录》中,才提及有《权文公集》五十卷抄本,称为无锡顾宸藏本,刘体仁之子抄写赠予王士祯。乾隆年间,朱珪从其侄子朱锡庚处见到一个五十卷《权载之集》,借来抄录刻印,是为嘉庆十一年(1806)朱珪刻本《权载之文集》。朱珪刻本的出现,才将《权载之文集》流通于世,打破五十卷本不易见的局面,因而朱珪刻本在权载之集的出版传播上,有重要的价值,此本成为《权载之文集》的通行本。

权古文释义演变 古文翻译常见错例(1)

宋蜀刻本

目前存世《权载之文集》最早版本为宋蜀刻本,这也是目前所知权德舆文集的最早雕版印刷本,其卷帙亦为五十卷。目前存世为残帙,仅有二十七卷,其中卷四十三至五十藏于台湾;卷一至八,卷二十一至三十一藏于国家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宋蜀刻本唐人集丛刊》影印国家图书馆藏卷)。

宋蜀刻本

提到刻本,在我国唐、五代时就有了刻书业。到了宋代,刻书业几乎遍及全国。在北宋初年,四川刻书最盛,它是从唐、五代沿袭下来的。四川成都号称天府,唐、五代时就有了刻书基础。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赵匡胤派人到成都开雕《大藏经》五千余卷,共雕经版13万多片,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全部完成,这就是著名的“开宝藏”。这是一次规模巨大的出版工程,培养了大枇刻字工人。也说明当时成都地区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刻印技术力量。以后,蜀刻中心由成都向眉山转移,眉山地处成都南部,那里竹林茂密,物阜年丰,为蜀纸的制造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同时也为刻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权载之文集》也就是在此时才开始刊印发行。

权古文释义演变 古文翻译常见错例(2)

杨嗣复

一直以为权德舆仅存的孙子,名叫权宪孙。原来错了!权德舆长孙 权顺孙,实际应为权顺,孙是权德舆作为祖父对他的叫法,13岁夭折。次孙叫权奉常,9岁夭折。最小的孙子,叫权宪,权德舆爱称 宪孙。据此,有人解读为权宪孙,是错误的。

◇ 唐朝宰相杨嗣复写的【丞相礼部尚书文公权德舆文集序】:”嗣复不佞,发迹门馆,仪曹台席,皆忝前躅。公(权德舆)之元子(长子)中书舍人(权)璩,不幸短命(去世),(权德舆)(权) 宗孙(杨嗣复的书面称法,本是其嗣宪孙,忌李民,世改宗) 泣奉文集,求鄙词以冠篇首。虽观於巨海,难挹波涛,而藉用白茅,所资诚敬。其五十卷次第具在集目。谨序”。

杨嗣复(783—848年,权德舆的弟子门生)解释为什么写这个序:因为受其孙权宪所托。权德舆(759-818),其子 权璩(788-840)年去世,而杨嗣复于848年去世,序中体现出了委托的时间,在权璩去世之后,所以,杨嗣复写的这篇序是在840年至848年之间。杨嗣复比权璩大5岁。

838年正月,杨嗣复被提拔到宰相的位置,前后任职宰相3年零8个月。由于深陷“二李党争”, 在841年正月,杨嗣复贬谪做了潮州刺史。6年后,他被招回,做了江州刺史一年,升为吏部尚书,可是走到岳州,就去世了。所以,这一篇序是杨嗣复是在公元840年权璩去世,自己841年被贬之前写的,权宪此时30岁。在唐代15岁的婚龄,权宪30岁肯定生儿育女了。能够与宰相往来,权宪必然家境很不错。至于权宪生了多少个儿子,无考。

880年,黄巢攻入长安,对世家大族造成了重创,世家大族大量人士伤亡,富饶的家园与产业也惨遭破坏,而华北世族引以为傲的贯册祖谱也在战乱中流失,世族衰落。907年,唐朝灭亡,华北和河南洛阳山西的世族遭到屠杀。自此后,再也没有门阀世家的荫封制度。史学者认为:如果没有唐末黄巢和朱温的战乱,没有重新洗牌的社会对门阀士族造成重大打击,使得士族政治一蹶不振的话,科举制度在北宋时期压根就不会出台。

王安石为亲族王文亮写的墓志铭〈赠尚书刑部侍郎王公墓志铭〉载:(略)合葬於龍山者,天水郡太君權氏,善草隸書,誦數經,能略通其說,实唐貞孝公(权)皋之十七世孫云(略)。权皋是权德舆父亲,权宪的曾祖父。所以,王安石写的墓志铭中这位天水郡太君權氏,就是权宪的后人,到太君这一辈,也传了十三代了。王文亮生长于浙江奉化,而扬州杭州苏州常州九江南昌,都是权德舆在丹阳居住时候经常活动的地方,有着肥沃的耕地,繁荣的街市,平湖画舫,文人墨客聚集,吴楚文化发达。更是他的亲友群居之地。南宋编著的【镇江府志】第11卷载明,丹阳县练湖边,有权德舆的三处房子了。明代志书也有说明。

为什么叫权宪,不叫权宪孙?

朱珪刻本出现之后,【权载之文集】才在民间广泛流传。明朝朱珪翻印刻本的时候,写了一篇序在书首。

权古文释义演变 古文翻译常见错例(3)

朱珪刻本

如上图红色标记部分,关于权宪不是权宪孙就写的更直白了。

序 唐 权文公载之诗文全集 五十卷,前有集贤院大学士杨嗣复序,云:“公昔(日)篆录制集五十卷,托友人 湖南观察使杨凭序,公 元子 中书舍人(权)璩,不禄(去世),(权德舆)嗣孙 宪 奉遗集,求鄙(人)文(章),以冠首”等等。杨凭是权德舆同僚,年纪相仿,曾任职刑部侍郎,权德舆在同时期是兵部侍郎。两人好友,所以,文集整理好之后,权德舆请他做序。过了40年,权宪则再请杨嗣复做序。

权古文释义演变 古文翻译常见错例(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