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电影夫人(头条号签约作者)

提到张少华,很多人可能不熟悉。

但她那满脸褶子的笑,你一定见过。

张国立没把她捧红(张国立叫她大美妞)(1)

张少华13岁从艺,50多岁出名。

从跑龙套演到“国民母亲”“妈妈专业户”。

几十年的时间,她蹚出的是成名路,也是求生路。

其中几多辛酸、几多苦难,正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

01

1946年,张少华出生在北京南城一个贫穷家庭。

从前的北京南城是三教九流聚集地,唱戏的、说相声的、行走江湖卖艺的,一般都在这个区域活动。

张少华成长的岁月,正是新中国最困难的时期。

与时代的伤痕一起降临到她身上的,还有家庭的不幸。

三岁那年,父亲去世。

此时,母亲已经生下四个孩子,最小的弟弟才几个月大。

都说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

张少华的家里,是两座大山。

张国立没把她捧红(张国立叫她大美妞)(2)

后来,母亲带着四个孩子改嫁,继父是一个普通的工人。

在那个提倡人多力量大的时代,母亲又生了四个孩子。

每天一睁眼,10张嘴要吃饭,整个家庭的压力可想而知。

因为穷,家里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吃个饱饭都是一种奢望。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看着每天辛劳的父母,张少华总想着帮家里减轻负担,奈何年纪小,她能做的并不多。

13岁那年,她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中国评剧院招人,一个月工资16块钱。

16块钱,对当时的她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张少华在心里算了一个账:

如果她能考上,家里就可以少一个人吃饭,自己也能有一个吃饱饭的地方;

一个月16块的工资,节省节省,还能贴补家里。

所以,没有任何评剧经验的她,为了吃饱饭壮着胆子报名了。

张国立没把她捧红(张国立叫她大美妞)(3)

考试的内容是唱歌和跳舞。

平时没有学过唱歌的她吼了一支人人都会唱的《社会主义好》。

跳舞更是不懂的,她灵机一动,厚着脸皮做了一套广播体操。

可能是老师看她努力又卖力,靠着极强的求生欲,张少华进了评剧院。

当时同在评剧院工作的,还有一个叫赵丽蓉的。

那时候的赵丽蓉还是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女人,离她上春晚表演《如此包装》红遍大江南北,还有35年。

张国立没把她捧红(张国立叫她大美妞)(4)

02

张少华如愿进了中国评剧院,领上了工资。

可不久她就发现,16块的“高薪”并没有她想的那么多。

因为除了吃饭要花钱,练功的鞋子、灯笼裤,都要自己买。

这下,经济就紧张了。

为了省钱,吃饭的时候她不打菜,只打白米饭,然后就着从家里拿的酱下饭。

虽然学艺辛苦,但是她格外刻苦努力。

一心盼着能够早日出师,登台表演,多赚一点钱。

可是,命运又给她开了一个玩笑。

在她苦学六年后,十年浩劫来了,以往的传统曲目换成了现代戏、样板戏。

张国立没把她捧红(张国立叫她大美妞)(5)

本来,她是学青衣的,要演的是主要角色。

可在现代戏里,要突出的是勇武有气势的英雄。

她的小身板明显不合适。

为了生存,她只能改行学彩旦老旦。

所谓彩旦,就是丑婆子,妓院的老鸨、媒婆常常是这种角色。

本来,改行只是活下去的权宜之计,没想到这一改,她却为自己的人生路埋下了一个巨大的彩蛋。

只是,距离这个彩蛋揭晓,还有二三十年的时间。

当时的她依旧处于吭哧吭哧赚钱求生存的阶段。

张国立没把她捧红(张国立叫她大美妞)(6)

虽然生活艰难,但爱情却给她的日子加了不少糖。

在评剧团,她与同事张惠宝看对了眼。

张惠宝是哈尔滨人,长相帅气,为人踏实。

虽然不会说什么甜言蜜语,但总能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她的身边。

一次,张少华高烧到40度,大半夜的想吃梨。

为了让病中的张少华解馋,张惠宝夜里十二点,骑了一辆破二八自行车,从西城区的白塔寺吱吱呀呀骑到宣武区的永定门火车站。

终于买到了几个梨。

这件事让张少华认定,张惠宝是可以依靠一辈子的人。

张国立没把她捧红(张国立叫她大美妞)(7)

张惠宝

很快,两个人向组织打了报告,开始恋爱、准备攒钱结婚。

那时候,他们一个人的工资是42块5,还要给两边家里各10块。

两人省吃俭用攒了一年,终于攒了200多块钱。

他们花85块钱买了一个大立柜,46块钱买了一张床,30块钱买了一张桌子,再加上亲朋好友凑一凑,就这样开始了婚姻生活。

婚后,单位给他们分了一套40多平的小房子,两口子一直住到现在。

03

上世纪七十年代,张少华的身影出现在两出著名的评剧《杨三姐告状》和《花为媒》中。

当然,角色都是戏份不多也不起眼的彩旦。

这两出评剧,在全国各地上演了几千场。

尽管数量惊人,但张少华并没有靠着不断的演出富起来。

因为她一场演出的费用,只有三毛五分钱,日子依旧过得紧巴巴。

张国立没把她捧红(张国立叫她大美妞)(8)

19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向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欣欣向荣。

这股风也吹向了张少华和她的同事赵丽蓉。

两人先后合作了电影《杨三姐告状》和《花为媒》。

拍电影的经历,让赵丽蓉和张少华看到了一个新天地。

之后赵丽蓉好风凭借力,50多岁的她大胆辞职,放弃了中国评剧院的铁饭碗,去体制外追求自己事业的第二春。

1986年,她在《西游记》中客串了车迟国王后 。

张国立没把她捧红(张国立叫她大美妞)(9)

1988年,她第一次登上春节晚会舞台,表演了小品《急诊》 ;

1991年,她凭借电影《过年》获得了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和第十五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5年,她在央视春晚中和巩汉林合作,表演了小品《如此包装》,火遍大江南北 。

作为中国评剧院第一个辞职的人,赵丽蓉在影视圈闯出了一条星光大道。

当赵丽蓉在电视、电影上风生水起的时候,张少华的内心也蠢蠢欲动。

再加上影视严重挤压了戏剧的生存空间,为了生活,她开始拍戏赚钱。

只不过,她舍不得铁饭碗,只能在工作之余瞒着评剧团,偷偷摸摸地寻找机会。

张国立没把她捧红(张国立叫她大美妞)(10)

虽然当时张少华在评剧界小有名气,但影视圈并不知道她。

所以,她只能从跑龙套开始熬。

龙套一跑,就是十多年。

那时候,她经常和群众演员一起在剧组门口等戏,演一些临时角色或者群演。

就像周星驰《喜剧之王》中的尹天仇一样,虽然是跑龙套的,但她也有一份做演员的敬业态度。

哪怕得到的角色一句台词都没有,甚至只有几秒钟的镜头,她都会认真演出。

1995年,刘晓庆凭借《武则天》火遍全国。

张少华也出演了这部剧,只不过她演的是一个没有台词的被冷落的嫔妃,几秒钟的画面一闪而过。

张国立没把她捧红(张国立叫她大美妞)(11)

这一年,她已经五十岁了。

1998年,一次等戏的时候,有个剧组传来消息:需要一个古装老太太的角色。

张少华欣然前往,戏份不多,很快就拍完了。

收工后,她领了几十块钱的工资就走了。

让她没想到的是,没多久她接到剧组通知,说这个角色又加了好多戏份,让她回去补拍。

可当时她已经接了新的角色,合同在身走不开,只能放弃。

而这部古装戏正是《还珠格格》第二部,她在剧中饰演的是紫薇的舅母。

张国立没把她捧红(张国立叫她大美妞)(12)

当年,《还珠格格》捧火了那么多人,可惜她连个脸熟都没混到。

04

古人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拍完《还珠格格》后不久,她就遇到了人生中的伯乐——张国立。

当时《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二部开拍,需要一个老鸨的角色。

导演要求:要选一个有身段的演员。

选来选去,就选中了有戏剧表演经验的张少华。

张国立没把她捧红(张国立叫她大美妞)(13)

《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张少华的戏份并不多,但是很多观众都记住了她。

她的演技也赢得了张国立的赞赏。

之后张国立拍《康熙微服私访记》3,《铁齿铜牙纪晓岚》《五月槐花香》都邀请了她出演。

张国立没把她捧红(张国立叫她大美妞)(14)

拍《五月槐花香》的时候,一次化妆师给张少华补妆。

张少华说:“你别老是给我修妆,我又不是大美妞儿。”

张国立听到了,说:“张老师,您就是大美妞儿”。

之后,整个剧组都开始叫张少华“大美妞儿”,再之后,整个圈里都知道了她这个绰号。

随着演的戏越来越多,张少华终于从跑龙套的,变成观众脸熟的演员。

因为她成名时已经50多岁,演了不少妈妈的角色,自然而然就成了“妈妈专业户”。

张国立没把她捧红(张国立叫她大美妞)(15)

2005年,张少华凭借电影《秘密》中的婆婆一角,力压主角陶虹,夺得第11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女演员奖

这个奖项本来与她是没什么关系的。

这部作品中,她仅仅是个戏份不多的配角,送选参赛片的时候,连她的名字都没有打进字幕中。

后来外国评委被她的演技吸引,觉得她的表演很让人感动,于是让这位配角成为了“最佳”。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她人生的第一个大奖,也伴随着人生最大的悲痛。

张国立没把她捧红(张国立叫她大美妞)(16)

组委会打电话告诉张少华获奖的时候,几乎就在同时,她88岁的母亲突然离世。

母亲是张少华人生中最重要的人。

小时候家里穷,每当她半夜醒来,就能看到母亲在灯下缝缝补补。

后来她结婚有孩子,因为演出没办法顾家,母亲便辞了工作给她带孩子,从3个月带到14岁。

她当演员,母亲全力支持,做她的头号粉丝。

即使后来老太太眼睛近视上千度,耳朵聋了,还是会趴在电视机前看她演戏,并告诉她,她演得很好。

张少华塑造过很多“苦情”的母亲形象。

她之所以能演好,与她的母亲有密切关系,因为那些形象里,都是自己母亲的影子。

张国立没把她捧红(张国立叫她大美妞)(17)

2008年,张少华在电视剧《我的丑娘》中饰演被儿子嫌弃的丑娘,赚了无数人的眼泪。

据说,一部戏拍完,张少华流的眼泪有一大茶缸那么多。

这是她人生的第一部女主戏。

从那以后,观众心中有了第一个无法抹去的母亲形象。

这一年,张少华62岁,从艺49年后,终于走到了事业的顶峰。

05

对于老一辈艺术家,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除了演技就是敬业。

张少华的演技有目共睹,她的敬业精神更是令人感佩。

不管多大或者多小的角色,她都认真对待,一视同仁。

在她眼里,有人找她演戏,是给她机会,给她饭吃。

所以她从来不对角色挑挑拣拣,而且始终坚持两条原则:

一,不提片酬;二,最大努力完成。

张国立没把她捧红(张国立叫她大美妞)(18)

因为年纪大、记性差,拿到剧本之后,她都要把自己的台词抄一遍,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而且她一定会提前把台词背好,不会允许自己在片场耽误大家的进度。

拍摄陈凯歌的电影《梅兰芳》时,她饰演的梅家老保姆虽然只有几场戏,但她写了几十页纸的人物塑造笔记。

拍戏的时候,不管条件多差,她都不怕苦。

2011年,在《母亲的战争》中,她饰演靠捡垃圾维持生活的梁奶奶。

拍摄时,她的主场景设在一个潮湿的地下室里,屋里布置的道具,都是破报纸烂瓶子等垃圾。

因为环境太差,一个月后她就病了,患了肺炎。

张国立没把她捧红(张国立叫她大美妞)(19)

2012年,在摄冯小刚的电影《1942》中,她饰演了一个逃难的河南母亲。

拍摄时每天都在零下几十度的条件下,现场还有轰炸爆破戏,硝烟弥漫。

两个月后,张少华又病倒了,去医院诊断,发现双肺都是重症肺炎。

但她还是咬牙坚持把电影拍完,然后直接进了医院。

不过,从此她也烙下的病根。

张国立没把她捧红(张国立叫她大美妞)(20)

拍摄电视剧《娘道》的时候,刚开拍重症肺炎就犯了,高烧住院37天,她从106斤瘦到70斤。

治愈出院后,因为久病无力,一不小心又摔了个大跟头,两只脚的骨头关节全部变黑;

好不容易养好了,有一次连夜通告,下戏之后她开始呕吐,到医院一查是急性肠梗阻,第二天就来了一场手术。

尽管一波三折,但她还是努力完成表演。

这一年,她已经72岁。

张国立没把她捧红(张国立叫她大美妞)(21)

从13岁为了吃饱饭从艺,到如今成为老戏骨、艺术家。

虽然身份不同了,收入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她从来没有膨胀过。

她依旧是个朴实、普通的北京胡同里的老太太。

穿着15块钱一双的鞋,28块钱一条的裤子,39元一件的毛衣。

住在几十年前单位分的40多平的小房子里。

张国立没把她捧红(张国立叫她大美妞)(22)

不管是衣食住行还是吃穿用度,她始终坚持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不摆谱,不炫耀。

用她的话说:

导演选中你,是给你机会,观众喜欢你,是给你脸。

如果把自己凌驾于普通人之上,就是一个给脸不要脸的演员。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电影夫人,独立影评人,头条号签约作者。写影视,也写娱乐圈的爱恨情仇。

,